第一次知道余秋雨,大概是高中语文老师假期规定阅读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诚然,在那个年龄那个年级,去读那种书,对我来说有些难。那些文字里藏着余秋雨一步步走过的路。当时的我还没有爱上旅行和远方,没有人生阅历空读白纸黑字,于自己,于作者,都是苍白。
而这本《我等不到了》纯粹是被名字吸引,以为是绝望等待的爱情故事,看到作者是余秋雨,便好奇抽书一读,加上中间毕业旅行耽搁,读罢已有小半月。
这是一部不用史诗的样子写出的真正的史诗。最平静的叙述中蕴涵着最悲壮的集体挣扎,直到今天。今天,风光无限,又风雪弥漫。
要领悟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死亡美学,请读这本书。
不玩耍象征的象征,是最大的象征,这是从海明威开始的现代作家的至高目标。《我等不到了》是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大作品。一个文明古国的近代坎坷,一种文化人格的寂寞悲剧,很难写得比它更好了。
在我们出生之前,父辈们有过什么样的精神历程,这种精神历程又如何渗透到今天,成了我们的生存背景。这是一部深入灵魂的“中国读本”。
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写到了当今很多人都知道、都看到的一些事情。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把这些事情的逻辑关系一清理,竟然是那么震撼人心。
书中,余秋雨以平静的语调叙述了家族的历史,从曾祖父、曾外祖父由浙江慈溪出发,闯荡上海滩写起,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亲、母亲、姨妈、叔叔、“我”以及妻子马兰,众多家族人物的一生,在近一个世纪历史光影中沉浮。这是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一部深入灵魂的“中国读本”。
余秋雨称《我等不到了》是“纯手工写作之记忆文学”,是他用笔一字一句写出来的,“写作速度有点慢,因为右手坏了”。说起“纯手工写作之记忆文学”这个绕口的原创概念,余秋雨感性地说:“也许这个奇怪的名称能够引发读者的一种想象: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握笔支颐,想想,写写,涂涂,改改,抄抄,再把一页页手稿撕掉,又把一截截稿纸贴上……这种非常原始的“纯手工写作”,与“记忆”两字连在一起,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比现实还真实,比文学还文学……
因为是纪实文学,其实书中精彩片段大多是只言片语画龙点睛般地点出泪点。
“最美丽的月色,总是出自荒芜的山谷。最厚重的文物,总是出自无字的旷野。最可笑的假话,总是振振有词。最可耻的诬陷,总是彬彬有礼。最不洁的目光,总在监察道德。最不通的文人,总在咬文嚼字。最勇猛的将士,总是柔声细语。最无聊的书籍,总是艰涩难读。最兴奋的相晤,总是昔日敌手。最愤恨的切割,总是早年好友。最动听的讲述,总是出自小人之口。最纯粹的孤独,总是属于大师之门。最低俗的交情被日夜的酒水浸泡着,越泡越大。最典雅的友谊被矜持的水笔描画着,越描越淡。”
这段点赞率最高的段落,其实总有《道德经》通俗翻译的感觉。
想起之前在网易云看过一个评论:不评论的人才是最孤独的。
第四部分-我等不到了最精彩的对联式交谈:
我说:“何惧交手,唯惧对峙之人突然倒地.”
您说:“不怕围猎,只怕举弓之手竟是狼爪.”
我说:“何惧天坍,唯惧最后一刻还在寻恨.”
您说:“不怕地裂,只怕临终呼喊仍是谣言.”
我说:“太多的荒诞终于使天地失语.”
您说:“无数的不测早已让山河冷颜.”
我说:“失语的天地尚须留一字曰善.”
您说:“冷颜的山河仍藏得一符曰爱.”
我说:“地球有难余家后人不知大灾何时降临.”
您说:“浮生已过余姓老夫未悟大道是否存在.”
我说:“万般皆空无喜无悲唯余秋山雨雾依稀.”
您说:“千载如梭无生无灭只剩月夜鸟声凄迷.”
全书最后一段话是:
下一个时代,必定是自然灾害频发的时代。自然灾害又必定引发人文灾害,未来的世界将会怎么样,我们不敢说任何一句乐观的话。孩子们,你们难道真会去承受那么大的惊嚇和痛苦吗?你们难道储存得了那么多的意志和善良吗?你们给我打了分,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你们。
想到前些日子四川九寨沟和新疆精河地震,也想到近日网上频繁爆出的恋童癖和性骚扰事件。那么,这个世界会好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