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自己曾经义无反顾为七年执念所努力的时光,也希望他日的你能拿到那张属于自己的录取通知书,九月开学之日站在校门口,笑着说一句:你好,梦想。
本科天津外国语大学韩语系,大三在韩国交换学习一年,大四回国选择跨考厦大汉硕,已拟录取。
从去年8月回国,9月开始准备跨考,12月25日结束初试,2月15日出初试成绩,3月9日接到复试通知,3月15日参加复试,3月17日已拟录取。七年的梦想,半年的努力。
初试374,第25名(校线360,院线360)
政治74分,10.23号开始复习
2017思想政治理论历年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风中劲草三套本
肖1000,肖4,蒋5,米3,石3等。
政治这门课对我来说复习太早真的没用,也有很多小伙伴主张9月前复习,但是大部分还是选择大纲出来后再准备,但我其实只准备了一个半月左右,10.23才开始买书准备材料,最后狂背一个月进了考场写了整整3个小时,但是别人刷过的肖1000题、风中劲草3000题、后期各种政治辅导老师出的模拟题我几乎一套不落得都做过,没有看过大纲解析,最后看了石磊的保过70,还有一堆答题模板,背下很多习大大语录,上了考场真是撒欢儿随便写。17年选择题确实偏难,何凯文也确实押到了所有大题,肖4问答题的答案出现在材料里,可即使这样也有人考出97分,也有人只拿到30分左右,运气不会一直有,但是努力和付出不会让你吃亏。
英语69分,9.1开始复习
十天搞定考研词汇(便携版),王江涛、刘文涛,浙江教育出版社
英语06-16真题连做三遍
第一遍不查词典自己做,第二遍对照网上的译文做,第三遍修改答案对着答案解析做前两遍都不要去对答案,对了答案每一遍就没什么价值了。
单词:一开始看的朱伟的恋练有词,15、16年 都看过了,但我觉得他的课有些浪费时间,对我来说效果并不好,尤其当时我开始备考时已经是很多人的冲刺阶段了,之后背王江涛的十天搞定考研词汇,十天内的效率确实高,但是十天后就全忘了,最后是在历年阅读真题里记单词,因为这种方法针对性很强,很容易找到出题人对词汇的考察方式和考察内容。
完形填空:李玉技,很可爱的老师,讲课风格也很轻松,但是红花绿叶还有蒙一水的某个选项的方法很好用,当时基础也很重要,17年英语一完型和新题型题目较为简单,拿满分的很多。
阅读:唐迟+李旭,李旭普通话很好听,但是做题顺序跟我有点相反,所以只是看了部分视频里题目的讲解,唐迟的解题方法可能更通用些,但是17年英语一阅读对我来说真的偏难,四个选项一个排除不了,只能靠直觉蒙。
新题型:李玉技,这个题型其实跟完型有点像,这个老师讲得都很有技巧。
翻译:唐静,新东方翻译大神,当初跟着他的视频把1980-2016年所有翻译做了一遍,但是考场上还是会紧张,翻译这种事太艺术了,无止境,怎么学都觉得达不到信达雅的水平,但是考研英语翻译重在拿到分啊。
写作:王江涛,跟唐静是相爱想杀的好基友,就类似石磊和尚志的关系,本科北外英语系,北大道教硕士,看他的视频很容易想去终南山下出家,但是他的很多话远比教写作说得精彩,包括他考研的经历,做那些选择的心境都是难得的经验。
我本专业学的是韩语,中英韩分别是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其实这三种语言之间的负迁移影响很明显的,大四上学期的时候每天都有专业课,口译、翻译、文学作品选读,课后复习英语和现代、古代汉语,有时口译课一边听着中文,说着韩语,一边看英语阅读解析。
英语四级512,六级438,其实大二上学期考6级就明显感到英语学习的吃力了,群里很多小伙伴都是刷了5遍6级最后换了一个比较漂亮的分数,面试的时候老师可能会问6级成绩为什么这么低,大一大二把英语学好考出6级真的很重要。以后再准备只会觉得越来越难,时间越来越紧。
专业一汉语基础120,8月准备资料,9月开学全面复习。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上下册,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汉语教学与自学参考(增订五版)
古代汉语一二册,王力,中华书局
语言学教程(第四版中文本),胡壮麟,北京大学出版社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真模拟试卷
现汉:上下册几乎占据了专业一试卷80%的分数,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就是详细讲了高中语文的知识,越看越觉得简单,但是看到第3遍之后越来越觉得太难了,只能说汉语博大精深,因为是自己的母语所以并不觉得学习起来有多难,可是汉语国际教育最后是要教汉语的,你一读就能说出答案的知识并不代表你的学生能做到,你会并不代表你会教,所以这两本书一定看透,后期结合10-16年真题把所有出题点找出来会发现有大量重复出题的部分,这些部分反复得多看几遍。
古汉:12年之后厦大汉硕专业一古代汉语的比例明显减少了,但是17年最后15分的题是古代汉语,前面选择填空也有古汉的成分,但是题目并不难,没有达到中文系那种难度,跟高一语文差不多甚至因为有些题属于基础常识,就是那种你不看书复习也应该知道的知识。把王力古汉1、2册的古文多读几遍,通论很重要,如果觉得繁体字难以阅读可以找一些简版的替代书,知识基本都是一样的,只是王力的古汉更经典。
语言学:厦大汉硕提供的参考书目是胡壮麟的《语言学教程》这本书原版应该是英文版,我用的是第四版中文本,可是还不如英文版好理解,翻了几页简直像看天书,本来语言学就属于专业性较高理解较难的内容,结果参考书目还是这种难度更读不下去了,很多学校参考书目是叶蜚声的《语言学纲要》,厦大有时也会借鉴这本书出题,但区分度高的题都是出自胡壮麟的版本,12月中旬的时候厦大汉硕群里开始讨论真题里关于这本书的出题点,那个时候我才差不多看懂了这本书,17年专业一的填空题里有几道拗口的题就出自这本书,所以厦大还是很看重语言学基础知识的。
专业二汉语国际教育基础:110分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化要略(第3版)程裕祯,外研社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薛金星,北京教育出版社
跨文化交际概论,吴为善、严慧仙,商务印书馆
外国文化史,孟昭毅、曾艳兵,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文化史,刘文荣,文汇出版社
当代教育学,袁振国,第四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要略》这本书400多页,我第一遍读的时候用了4天看完了,还做了读书笔记,但是17年厦大专业二只有10分左右出自这本书,而且还是很偏的知识点,在考场看到题目一直以为是课外知识,后来整理复习书才发现真的没有超出参考书目的范围。厦大海院的几位教授很注重中医针灸养生易经风水道教,所以明显《老子》、《庄子》、《列子》、《孟子》、《论语》那几道选择题以及北宋针灸专家王惟一,皇甫谧《针灸甲乙经》,五行与四季那种题都是出题老师所偏爱的。
外国文化:厦大之前提供的参考书目是孟昭毅、曾艳兵的《外国文化史》,但是后来把这本书删除了,但是出题有时会参考,建议学弟学妹们还是看下。我复习的时候觉得这本书的编写并不是很科学,加上厦大真题很多外国文化的知识点在这本书里根本找不到,就去图书馆翻阅相关书籍,最后找到《西方文化概论》,赵林和《西方文化史》,刘文荣,其中前一本前言里有厦大教授的名字,专业二的真题有几年的判断题是书里的原句。厦大近几年与东南亚国家院校合作越来越多,出题也经常涉及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文莱,可以找本《东南亚历史与文化》翻阅下,里面的宗教、城市美誉、国家首都都可能是出题点。
引论:之前看很多学姐的经验贴都说这本书编写得很有条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跨专业复习的原因,第一遍的时候真的是一头雾水,尤其心理学流派和各种教学法那里一片混乱,之后结合辅导机构的视频,那个北语的老师是刘珣老师的同事,估计有六七十岁了,几个小时划完重点,最后看了勤思那个年轻的学长讲的复习套路,加上自己整理过三遍提纲。考场上遇到的题基本没有很难的题,只是心理学部分稍微有些偏。当然这本书有几个题属于7年未解之谜,复试时几个小伙伴讨论有机会一定拿着题目去问导师。比如记忆最重要的环节等。
跨文化交际:这本书一定要全书背诵!厦大专业二最特色的地方就是这本书随便找一句话挖个空让你填,做历年真题的时候真是惊呆了,那么偏的地方,那么无聊的字眼都可以是考点,填空题很偏的内容基本上考过就不会再考,但是一些重点知识点有可能会变换题型去考察,一开始可以做提纲来理顺每一章内容,最后建议多读多背,尤其是还没有考过的句子,全背一遍!
当代教育学:8月份准备资料的时候学姐说这本书的复现率很高,没有必要买纸质书,只是看了重点知识整理的文档,12月份的时候看电子版的原书内容自己整理了提纲,尤其每段话下面框里的内容都是考点,但是全书考点不多,而且很容易记忆理解,最后考前多读几遍就可以了。
案例分析:直到12月初我才知道这个40分的大题是有对应的复习书的,朱勇的《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而且这本书的编写还有厦大海院教授的参与和祝贺,虽然不是直接参与编书,但这本书也是汉硕研究生的教材,16、17年的案例分析材料都出自这本书,但是我当时由于时间来不及了没有看几篇案例分析,用了勤思提供的案例分析模板,考场上写了5000多字。
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三个月跨考厦大汉硕(图为准备初试时看的书、做的题、整理的笔记)
复试:70分
厦大汉硕复试没有笔试,今年扩招进复试的人数比较多,所以安排的是每人15分钟面试。10分钟左右就决定一个学生的去留,主观成分太大了,但是结合我自己的复试经历还有汉硕这门专业的特点,现在回想起来这样的复试方式反而更合理一些。
复试准备:
1、《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这本书其实应该初试前准备,但是由于提高拓展的比较多,加上我准备初试的时间实在紧张只能为复试而看了。前几年面试的时候经常会从这本书里挑个句子挑两个词让你解释辨析,但是今年没有人被问到这本书的具体内容。估计10分钟的面试没太多时间问这些问题了。
2、《现代汉语》,上下册一定复习一遍,尤其跨专业的考生,老师会很怀疑你的现代汉语能力,但是说实话,即使你看了几百遍,对于老师问的问题,你能回答上来的几率也很小。
3、《语言学纲要》,这本书复试前一定看下,尤其跟现代汉语重合的部分,哪怕依旧看不懂,但是有些基础内容也要背下来!
4、《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十二讲》,这本书是北二外副教授朱麟女士编写的,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和教育心理学的讲解很不错,可以作为刘珣老师《引论》的补充书目了,很遗憾初试前没有阅读过,里面甚至出现了历年真题的原句。
5、《教育心理学》,桑代克的代表作,但是建议英语不错的直接去读英文版,我看完张奇的译本反而觉得更难懂了。
(面试时老师会问你看过哪些与专业相关的书,我当初准备的就是教育心理学的相关书籍,但是面试时我并没有说,而是用了其他回答)
确定能进复试后一定去找几本跟汉语国际教育相关的书籍读一下,书名、作者、出版社、每章节的内容都要记下来,院长会让你用中文简单介绍,这个几乎是所有人都会被问到的问题。
6、院长和教授、副教授近期发表的论文。复试前我把院长和几个出名的教授近三年发表过的所有文章、参加过的所有活动内容都了解一遍,那段时间的自己就跟FBI一样去挨个调查各个教授的简介和个人信息,所以面试的时候坐在那里一半的教授我都知道他们的名字也知道他们的研究方向。提前读过院长和教授的论文的好处就是你会知道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比如17年厦大汉硕专业二填空题日本的高铁又叫:新干线那道题目其实是院长16年初刚写了一篇关于日本借词研究的论文,很遗憾,我没有在初试前拜读过他的论文,对于日本的了解只局限于熊本熊和日妆。而专业二里关于金木水火土与春夏秋东、中医养生的考察也都是常大群教授论文里的内容。并不是专业二考察课外知识太广泛没法准备,而是很难找到最准确的准备方向。
面试问题:
你为什么不选择在本专业继续深读而选择跨考汉硕?
2.毕业论文写完了吗?
3.用英文介绍你的毕业论文(重在结论,不要介绍背景)
4.你外语考了英语还是韩语?
5.考的英语为什么不能用英文介绍?
6.你为了写论文看过哪些书?
7.韩国已经没有汉字了你的论题有什么必要呢?
1.8.你现代汉语学的怎么样?
9.你怎么教韩国人把字句?
10.除了韩国人你还教过其他外国人吗?
11.什么是语流音变?
自我评价复试就是跌宕起伏、像坐过山车一样的惊险。
第一个问题我是站在国际角度去讲,自己大三出国交换学习韩语,但回国后却决定跨考汉硕想让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境界,院长听完我的回答与其他老师点头示意了下。
第六个看过哪些书我回答了院长是总主编的《海外华文教育》,当时明显感觉院长和方教授的惊讶,问完这个问题院长就没再继续问了,让其他老师提问我专业问题了。
无比混乱的回答就是关于我的毕业论文和英语面试的冲突问题。
我面试的时候还没有开始撰写论文,并且我们学校要求论文全部用韩语撰写,这就导致院长在让我用英语介绍论文时我很直接得用中文回答了:我的论文无法用英文介绍。在座的几个老师立马提出了质疑,第4、5个问题,其实现在想想,汉硕面试英语口语与听力占40%的比例,我没有回答英文问题却能被录取实在是惊险啊。
期间有两位教授因为我的韩语毕业论文论题现场争执起来,这就是之前在网上看到过的面试现场老师吵起来学生一脸蒙蔽的真实版本吧,只是没想到发生在自己身上。
第9-11题问的是考察专业知识,但是面试时面对十几位硕导、博导教授实在不知如何回答,支支吾吾了几句话后就很直白地跟老师说明我只复习了三个月,您所提问的这种专业问题,我无法回答。后来想想应该当时在后面补充一句:这也正是我研究生阶段需要继续学习的地方。但无奈大脑一片空白。方环海教授一直在各种提示我答案,可我还是没有回答出来。
面试后有3个380分以上的被淘汰了,也有很多360分左右的被录取了,其实面试十分钟确实有不合理的地方,但让你在十分钟展示自己真的不合理吗?复试的老师都是抱着挑选自己未来要带的研究生的心态来参与复试的,并不是为了故意刁难你。初试前看到汉办面试官的经验讲座说到:我们面试问你的问题并不是看你回答的正确与否,坦白讲,大多数问题都没有正确答案,即使有,你也很难回答上来。我们考察的就是你的随机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懂的知识点你日后可以学,但是这些能力是很难在短期内培养出来的。”
对我而言,厦大复试远比初试难,尤其是对于心理素质的考验,面试十分钟是我最煎熬的十分钟,可能是离自己梦想最近也可以是最远的十分钟。等待成绩的那些时日,分分秒秒都刻下了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最沉重的痕迹。
看到很多小伙伴写的经验贴里没有提及复试的相关内容,总觉得让学弟学妹们还没准备好初试就了解复试实在过早,但我个人认为,在现在择校择专业的选择时候更应该了解下复试,有多少初试成绩很好的学子由于不适应复试的模式或者心理素质不够好而被淘汰,那你努力的近一年的时光都没有了意义和价值。
关于几个常见的小问题:
1、要不要报考研辅导机构?
今年厦大汉硕初试最高分413的小伙伴就是报了勤思辅导机构,但是她英语一90分,辅导机构的作用只有在自身足够努力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到最大化。我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学校里贴满了公务员的培训教程,考研的基本都见不到了,所以没有报班,只是看了一些群友共享的视频。
2、要不要找研友?
小语种考研的人数不多,而且大多可以保送本专业的研究生,当时选择跨考没有告知太多人,考研这种事就像怀孕,还没有找到对象前就不要跟所有人谈论自己要生男生女了,当时找到很多汉硕的群,包括厦大汉硕群,跟群友一起探讨一些现汉的问题,后来也找到很多报考厦大汉硕的小伙伴,其实备考的时候大家是研友也是对手,幸而当时关系最好的一个小伙伴也同样被录取了,考前很多群友给我发的消息都是:希望你梦想成真,祝你考上厦大,但她发给我的是:我们一起上厦大。很庆幸并肩作战后能共同站在领奖台佩戴勋章。
3、工作还是考研?
大三留学回国后,其实已经找到很不错的工作,但是出于大四上学期学校安排课程较多没法去工作,8月初的时候开始搜集考研的信息,当时连对外汉语和汉硕的区别都没搞懂。大四上学期很多同学都开始找工作,也有的在准备去韩国读研,明显能感受到与周围人的格格不入。但是大学本来孤独就是常态,不合群并不是坏事,反而能执着于自己所爱。
小语种找工作明显会比对外汉语有优势,甚至很多研友都是出于本专业找不到工作而选择继续读研,但是赚钱并不应该是自己做出选择的唯一理由。
其实很犹豫要不要写这篇经验贴,因为实在怕对学弟学妹们造成一种误导。
最后录取的50多人里有的是本专业二战,学了五年;有的是跨专业二战,也准备了两年;有的是相关专业或英语翻译专业的应届生;也有日语专业跨考的;哪怕理工计算机应届生跨考也都是准备了半年以上,但是像我这种小语种三个月跨考的实在太少了。
初试对我而言没有任何优势,中国海洋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很多院校外语可以考韩语,厦门大学只有英语和日语的选择,我放弃了学了三年的韩语转而重新准备英语,那三个月经常会用“英语基础好”来安慰自己坚持下去。
11月复习政治的时候一直在用“我爷爷是政治教授,我爸妈是律师,我有遗传的政治基因”来鼓励自己去背那几十万字的内容。
甚至在看专业课参考书目的时候还在告诉自己“这些都是中文啊,好歹你都认识这些字啊”来对比曾经看不懂韩语考试试题的无助和心酸。
12月中旬看了石磊老师的视频讲到:“你们是不是感觉自己复习不完了,政治英语没复习好,专业课的书还没读完就要进考场了,可是又有谁敢说自己看完复习好了呢,敢说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神人,过目不忘那种,一种是神经病,学疯了才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只要你每天静下心来在自习室坐着踏踏实实地复习,坚持走完这段路,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一定送到你手中。”那段视频每看一次哭一次,只做了厦大10-16年的真题就进了考场,最后取得的分数并不比那些刷过很多遍各校真题,背过多少遍专业课本的同学差多少。
考研就像是一场马拉松赛跑,我站在起点那一刻,别人已经在跑道上准备最后三分之一的冲刺,所以我只能全程以冲刺的速度跑到终点。
2016年据说是天津最冷的冬天,六人间的宿舍只住了我和另一个同学,宿舍的暖气基本感觉不到,从去年入秋到今年三月,每晚在宿舍都要穿着毛衣或者羊毛衫入睡,第一次怕自己生病感冒影响学习;距离初试剩下50天左右是我的考研路走到一半的时候,看到厦门的字眼都会有热泪盈眶的冲动,不敢跟别人提起关于厦大的一切,深夜里写下的每天感悟经常边打字边落泪;期末的时候右手冻到流血,裹着5个创可贴写5个小时的笔记;最后一个月没有课的周六周末在桌子前一坐就是17个小时,那三个月来天津12点后的凌晨和6点前的黎明我都见过。
我很羡慕现在就开始看这篇经验贴的学弟学妹们,因为你们有比我更多的准备时间,但我也很遗憾这样总有很多人准备了很久然而最后却没有拿到那张承载着光荣与荣耀的录取通知书。
三个月的跨考是我为自己七年来最喜欢的城市、最喜欢的大学、最喜欢的专业做出的最后的努力。
12月25日17点走出考场后我给爸妈打了一通电话,电话那头是我妈焦急欣喜的声音,我在马路边握着手机失声痛哭。我说很遗憾留给自己最喜欢的专业时间太短,这三个月是我大学四年最充实最开心的日子。
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三个月跨考厦大汉硕(图为12月25日下午17点考场门口)
2月15日5点多查到成绩后,我去了英雄山公园,站在山顶等日出的时候又无比庆幸是三个月,因为只有三个月所以我可以让自己拼尽全力去努力一回。
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三个月跨考厦大汉硕(图为2月15日英雄山公园的日出)
3月17日我和两个小伙伴在厦大白城海边各怀着同一个心事机械地散步时,得知三人皆被录取,我跑到沙滩上面对大海打通了远在家乡的父亲的电话,说完:“考上了”,电话那一端,是年近半百的父亲哽咽的哭声。
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三个月跨考厦大汉硕(图为3月17日厦大白城)
剑未佩妥,出门已是江湖。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
网友评论
我还在犹豫要不要考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