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501846/f03558c39a38d0e0.jpg)
韧性,是什么?
此“韧性”非彼“任性”。
“韧性”两个字,我其实通过体育比赛更多地认知和感悟到其间的魅力。
五年级的暑假,人生中第一次看了奥运会,那时候只看比赛的结果,并不能理解和领会到比赛的意义和精髓。
1
后来的每一届奥运,我一次不拉地看。
二十多年的时光转瞬而逝,让我记住的不是奥运比赛本身,而是奥运所展现的精神魅力。
而2021年的全运会,又让我充分感受到“韧性”两个字在人生的
全运会的女子乒乓球比赛,让我对于“王曼昱”这个名字更为熟识。
作为张继科的小师妹,王曼昱可能没有张继科那样的球场霸气,但是王曼昱却更加的具有韧性。
当时,对于王曼昱的韧性,中国女乒初代 “大魔王” 邓亚萍就赞赏有加,她评价王曼昱为“赢在一如既往的稳定上,这种韧劲非常棒”。
当时,“韧性”两个字对于来说,就这样刻进地了我的心里。在我的眼里,“韧性”并非一个高频率出现的词汇,也并非常见的文字。在我们的生命字典里,比“韧性”更高频出现的,可能是“坚强”,“刻苦”,“勤奋”,“勇气”等更为大众的词语。
后来,我才真正去探究到“韧性”二字对于运动员的最为精髓和最为深度的意义。
2
对于羽毛球比赛,一年前的我,基本上是无感的。去年的东京奥运会,让我认识了“陈雨菲”,也让我更关注于羽毛球比赛了。然而,就在不久以后举办的尤伯杯比赛,让我不断地听到另外一个运动员的名字—山口茜。正是她,在尤伯杯和苏迪曼杯中,两次击败了陈雨菲。虽然,只闻其名,未见其人,却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想看看她是一个怎样强大的女羽选手。
当我第一次在视频上看到她的时候,她出乎我的意料。她身高155,身材矮且略胖,短发短腿,其貌不扬,有点“假小子”的味道,人称“小马达”。就是这么一个怎么也不会联想到是一位羽坛顶尖高手?她的出现,让我又想到了“韧性”两个字。
由于短胳膊短腿,很多高个子球员可以轻松救起的球,她需要付出超出别人百倍的训练量跑出百倍的步数来弥补。可以看到场上山口茜的跑不死和打不死的拼劲和韧劲,一般球员很难做到。看着很多不可能的极限救球,都被她继续救起,看着很多超越运动本身的奋力搏杀,她都将之一一化解,很多时候看着比赛似乎已成定局,但她逆风翻盘了,笑到了最后………
可就是这样的她,书写了关于矮个子羽毛球运动员的“韧性”奋斗传奇史。
3
“韧性”二字,并非运动赛场的专属。在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不少富有韧性的凡人。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就是这样的“坚韧”女子。
前一阵子,我们参加了一个非专业考试。许久未见的她,看上去十分疲惫和乏软。未到四十的她,脸上已有很多的褐斑,面色苍黄,语气有些虚弱。她拿着手机,强忍着困倦,马不停蹄地刷题,见缝插针地拾遗补漏……有那么一刻,她实在熬不住了,她头一歪,靠在椅子上睡着了。
她无奈地告诉我:自从去了新的工作岗位,睡眠再也没有保证,尤其是夜班,基本上一分钟合眼的机会也没有,神经高度紧张和紧绷……高强度和超负荷的工作,更让她疲惫不堪,心力交瘁!
我知道,她是个特别要强的女子,各种困难她都会尝试,也会竭力想办法去解决,不到结局的一刻,她也会熬到那一刻,她身上有着不输于运动员的那股子“韧性”,是常人世界里的不妥协和不放弃,也是“坚持到底”的另一种诠释。
“韧性”的人,就是这么让人可敬可佩,他们内心强大,永不认输,身上仿佛都有不屈服于命运的设定,不到最后一刻不愿放手的坚定和信念。
就像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我就是想要写下来,不管有没有人看,有没有人来欣赏。
我想当我们拥抱了“坚韧”的品质,拥有了“韧性”的人生,这就是我们一生难求的值得吧。
就像爱文字的我,愿自己的骨子里也流淌着“韧性”的血液,就算是最后的一个句点,哪怕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就是值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