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明下,本书只是囫囵吞枣的扫了一遍,因为说是人工智能的未来,但是前大部分很多都是从人类思维的角度来阐述,并且也不是很专业,并不是科普类的书籍。典型的生物派,从大脑新皮质的结构和工作方式出发,寻找AI的灵感。然而生物的部分感觉也不是特别专业,整体内容都比较散。
其中有几点比较有意思:
第一个是我们人类的记忆是一种有序的记忆模式,这就说明了我们并不容易倒背如流和从一段记忆的中间来截取回答,比如让你突然回答你的身份证第五位至第八位是多少数字,大部分人都需要好好想一下才能回答。
如果记忆或者回忆过程中,用感觉来记忆,用图像来记忆,或许会事半功倍,正如爱因斯坦说过他,他的思考模式从来都是图像模式。
1. 作者认为,当机器说出他们的感受和感知经验,而我们相信他们所说的是真的时,他们就真正成了有意识的人。他的观点是2029年,这种非生物体将收藏出现,30年代我们想习以为常。
2. 《人工智能的未来》作者库兹韦尔认为,2045年,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智能,储存在云端的“仿生大脑新皮质”与人类的大脑新皮质将实现“对接”,世界将开启一个新的文明时代,“奇点”到来!那个时候,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人还能称之为人吗?
3.库兹韦尔把“奇点”当作一个绝佳的“隐喻”:当智能机器的能力跨越这一临界点之后,人类的知识单元、链接数目、思考能力,将旋即步入令人眩晕的加速喷发状态——一切传统的和习以为常的认识、理念、常识,将统统不复存在,所欲的智能装置、新的人机复合体将进入“苏醒”状态。
4.库兹韦尔通过对人类思维本质的全新思考,大胆地预言了人工智能的未来。他坚信,未来人类一定会制造出可与人脑相媲美的“仿生大脑新皮质”。它们甚至比人脑更具可塑性,并可放置在云端,与遥远的人类生物大脑远程相连。那时,或许人工智能真的能够与人类相媲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