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劳山道士》读后感

《劳山道士》读后感

作者: 凡世炼心 | 来源:发表于2023-11-07 07:47 被阅读0次

(读写营第五期第四课作业)

《劳山道士》讲述了一个书生的求道经历。

师父看书生模样便断定他吃不了苦,见他坚持,便由他去。果然,每日砍柴让他苦不堪言,心生去意。

恰逢师父与两位客人宴饮,让众弟子大开眼界。三位皆是术法高人,使出精妙法术取乐。师父随手剪出一弯明月,挂壁取光;一位友人赐酒于徒,绵延不绝;另一友人竟将筷子化作嫦娥,起舞助兴。最后,三人竟入月宫,饮酒惜别,简直神乎其神。

书生羡慕师父道法精妙,消了回家之念。可一月后,他实在受不了,便向师父辞别,恳请教他穿墙术。师父教他咒语,并叮嘱他洁持自爱,否则术法就会失灵。

但他回乡后便显摆卖弄,以致术法失灵,却怪道士不安好心。

听说此事的人都觉得他只学了皮毛,却自吹自擂,丑态百出,非常好笑,却不知如他一般行事的人不少。譬如因阿谀奉承受益的人便以为这是一种横行天下的手段,岂不知终会被撞得头破血流。


读完这篇故事,我觉得书生的求道经历和学习写作的过程类似。

道士借助日常真实物品纸或筷子做出了让人神魂颠倒、沉浸其中的幻象,但等结束后,一切又恢复原状。学习道术和写作的异曲同工之处在于写作使用的文字也是平常文字,但写作水平高的人能够巧妙地找出这些文字间奇妙的排列组合顺序,将它们编织成一条针织绵密、色彩斑斓的织锦,成就一篇花团锦簇、丝丝入扣的精妙作品。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很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如果演员没有台下的日复一日地辛苦练习,就没有台上那一分钟精美绝伦的表演;如果师父没有刻苦修行,也不会有宴饮时所展现的精妙法术。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只学了表,却不理解深藏于表下的里,所以只能解决一些特殊问题,一旦遇到综合情况,就无法解决。

书生的失败不仅来源于他不够吃苦,还来源于他不够诚心。心诚则灵。相信的力量比我们想象中厉害。“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有诚心正意,在坚定信念指引下,经过长久的努力和艰苦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术法,有所成就。反之,像书生一样吃不了苦、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这篇故事启发我们,学习写作最重要的是坚定信念,相信自己不断付出时间和精力一定能写出好的作品,并向这个目标踏踏实实地努力,终有一天必能开花结果。

相关文章

  • 聊斋志异 泛读5

    第五回 劳山道士 劳山有道士,农夫预升仙。虔心扣山门,道士劝还归。农夫惊问状,道士言极苦。农夫捧心窝,诚信立大志。...

  • 从劳山道士说起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劳山道士》讲了富家子王生求道的故事:王生听说劳山多仙人,便带着行李去学道,拜...

  • 《劳山道士》译文

    故事概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但不过分注重结果;坚持自己的选择,但不过分执着;从绝望中找寻希望,从寂寥中学会仰望。一...

  • 2.1劳山道士

    邑有王生,排行老七,故家子。少年仰慕道术,听闻劳山多仙人,背着书籍前往游玩。登一山顶,有一道观庙宇甚是幽僻,有一道...

  • 聊聊斋,谈移情性痊愈之《劳山道士》

    聊聊斋,谈移情性痊愈之《劳山道士》 ——精神分析视角下的《聊斋志异》 原文 劳山道士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

  • 古文轻译版《聊斋志异•崂山道士》第016篇

    《崂山道士》古文轻译说明 《聊斋》中原名为《劳山道士》,轻译后,按例改为《崂山道士》。 千难万难不离...

  • 道士山

    黑龙江省镜泊湖南部有一处景点,名叫“道士山”。实际上是一座岛屿,是一山峦兀立镜泊湖中,几乎高出水面七十八米。而在建...

  • 东来客栈

    红日初生,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清晨,老道士带着小道士下了山。 小道士:师傅,此去为何? 老道士:收妖! 生意向来...

  • 「白话聊斋」22 劳山道士

  • 江胡的江湖(7) 道士下山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山,山上有座道观,道观里有个老道士在给小道士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老道士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劳山道士》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xx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