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感悟想法散文
冬日絮语‖从书中“雪隐”的优雅,到现实养老的尴尬

冬日絮语‖从书中“雪隐”的优雅,到现实养老的尴尬

作者: 鹰说尽说 | 来源:发表于2023-02-03 20:30 被阅读0次
    黄海之滨

    三姨故去了,于癸卯春节的两天之前。至于病因,家人多半归咎于新冠。

    母亲那辈姊妹八个,五女仨男,她在女孩里排行最小,是过去常说的脾气厉害的“老姑娘”。比她年纪小的男孩只有一个,也就是我的老舅。此前十数年,姨、舅们间续辞世。如今,三姨走了,健在的仅剩下我妈和老舅。

    过年那几天,我们尽量不提疫情,少谈生死,怕她哀伤亡人,怕她悲悯自己。然而,母亲的平静与淡定,令我惊奇又让我欣慰。也许,年届七十且不擅言辞的老母亲,对于三姨及早已在天堂团聚的姐姐哥哥们,自有其缅怀和纪念的方式吧!

    今日立春,明天元宵节。我对什么所谓“立春元宵节喜相连属于多少年一遇”之类的话题并不感冒,只是饶有意味地觉得这个周末在民俗意义上非比寻常——先吃春饼,再煮元宵(汤圆),北方人家兴许明早还包顿饺子,真真是妥妥地不用再挖空心思去绸缪这两天的菜单食谱了。

    可于我而言,一个人在家,如何烙饼则成了难事儿。假如按饭量只烙上一对儿春饼,光和面擀饼烙制就够忙乎一阵子的,麻烦不说还容易翻车;要是烙多了,剩下又不好吃也不愿打扫。订外卖或出去吃?节日气氛差得很,思前想后都否决了。后来,我在闲逛超市时激发了灵感,买来半成品的手抓饼回家加工,配以两个适合包卷的炒菜,当算折中主义之下的完美吧!

    下午,晾好春节过后清洗任务中的最后一件床单,顺手抄起累读过半的《望江南》(共560多页),再度沉浸于茶业世家的恩怨故事。

    这一日,忘忧茶府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她便是远近闻名的“油墩儿西施”——时下摇身成为街道办事员的董笑花。不去表她宛如“刘姥姥进大观园”般的丢份儿与杂耍,单说她借用杭府厕所时,为大户人家“茅坑”的奢华与精致而震撼至呆若木鸡的场面,就足以令人忍俊不禁。当然,令我惊讶地却不在于此,而是杭府女主人叶子情急之下脱口喊出的那个日本词——雪隐!

    书中交代,用“雪隐”指代厕所,是与杭州最有关系的。据传宋代名僧雪窦明觉曾在灵隐寺掌便所三年,期间悟达到极高境界,从此雪窦明觉的“雪”便和灵隐寺的“隐”合二为一,成为茶空间“厕所”的代名词。然而,日本人将“雪隐”一词沿用至今,反倒在中国却几乎无人知晓了。

    正当我杞人忧天地慨叹中华文化传承的某些遗憾之际,妈妈发过来的微信留言又把我拉回现实。

    今天一早,老爸去县城参加舅舅(我舅爷)的八十寿宴,临走前妈妈的高血压犯了,又不好缺席失礼,老爸答应快去快回。上午视频联线时,老太太的血压已经缓降了下来,只不过身体不适,需要休息。刚刚回信的大意是老爸已经到家,但也不太舒服正躺着呢,妈妈还是只能自己下地生火取暖,勉强准备晚饭。

    听到这儿,我的心里猛地一紧,莫名的难过油然而生。仍在故乡村镇住平房生活的父母,每年冬天都要靠烧火炕和地热来保持室温。尽管前几天我亲身体会到超过城市楼房供热的高温,可是东北极寒天气下劈柴拎煤的艰辛,点火看灶的乏味,呲汽冒烟的烦躁,特别是生病难受也不得不坚持的无奈,都不是远离老家多年的你我能够真正领会的。

    解决方案在哪儿?搬离进城,向来很推拒;改电锅炉,又怕多费钱;维持现状呢,父母眼见着越来越老迈。唉,每每讲到这个话题,妈妈都会说,过两年再看吧!屡屡搁置,不了了之。

    顷刻之间,我从书中“雪隐”的优雅,回归到现实养老的尴尬。这就是活生生的如梦初醒,这就是慢吞吞的人间值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冬日絮语‖从书中“雪隐”的优雅,到现实养老的尴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yn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