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闲来无事,又重温了一遍《廊桥遗梦》。再拿起这本书时,虽然时隔多年,可总有一种东西冥冥之中始终让我无法释怀,越看下去,这种感觉越像潮水般袭来。无私,包容,奉献,这种灵魂之间的相爱,仿佛不应该存在于这个世界中,而越是沉迷于书中,就越感觉不到现实,亦或许零度空间真的存在于我们看不见的某处,在与现实相悖的地方不断的交叉重叠。
罗伯特•金凯德与弗朗西斯卡,原本生活毫无相关的两人,因为金凯德一次拍摄旅行,从而邂逅了当时独自一人在家的弗朗西斯卡。丈夫孩子不在家的四天中,他们渐渐产生情愫,最后的两天两夜整日厮守在一起。可弗朗西斯卡因舍不得自己的家庭,最终两人分手。
许多年后当弗朗西斯卡知道金凯德的死讯时,她把他的遗物和信珍藏在了木盒中,每年生日打开看一次。弗朗西斯卡去世后,依照遗属,让儿女们把自己的骨灰撒在了罗斯曼桥畔。
金凯德遗留下的《从零度空间坠落》,让我回忆起儿时看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当子弹穿过维特脑袋的那个夜晚,维特是绝望的,他冲不破禁锢的牢笼,而罗伯特•金凯德恰恰相反,不断去尝试着人生,敢爱——更敢于去忍受这份爱带来的痛苦。“一个骑着彗星尾巴到来的豹子一般的生物”。 弗朗西斯卡这样评价他。
罗伯特•金凯德,曾经历过战争,他把自己看做是最后的牛仔之一,对这个世界的桎梏竭力反抗,四处流浪,渴望回归大自然。在如今人渐渐被物化的世界中,我们从小到大都在不断思考未来该怎样,该如何维护人际关系,该去做些什么能使自己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中感知到自己的存在。所有这些深根蒂固于脑中的习惯了的“人生探索”,从小就学会了用思考的方式来追寻它,习惯了每次醉酒后与同样醉酒的陌生人长篇大论,除了无休止的浪费着生命,剩下的就是不断的自我催眠,幻想着明天会变成更好的人。
对于罗伯特•金凯德而言,人生就是在从生到死的路上不断的前行。
日复一日的生活,“明天”是永远可以预见的,所谓的明天永远都不会到来,人们一直活在当下却又不断的回忆过往和向往幻想中的“明天”。生活赐予我们活着的希望,同时又把我们禁锢在这种无休止的枷锁中, 就像笔直的站立在橱柜中的假人一般。
金凯德不愿成为这样的人,却最终不得不成为这样的人。追求自由,却又被困于自由。
记得在读完“维特”后,我曾问自己,如果有一天遇见了今生挚爱,并且知道永远无法在一起时,我会自杀吗?那时的我在心中重复了千百遍的答案———我宁愿离开这个世界,也不愿经受那样的心痛。
弗朗西斯卡临终时选择把骨灰撒在与罗伯特•金凯德第一次见面的罗斯曼桥。
“我把活的生命给了我的家庭,我把剩下的遗体给罗伯特·金凯德。”
马薇薇说过弗朗西斯卡对她的老公并不公平,用尽了一生却比不过一座桥,无可厚非。他们的爱可能被世俗所不容,所以他们都选择了死后的、能开启属于他们的零度空间的桥梁。
我羡慕金凯德与弗朗西斯卡,他们虽然只有四天的相处,但灵魂却彼此深深连在一起,不在乎这一生,只为了心中有一个可以存在的人。
我也羡慕维特,可以为了自己所爱而了无牵挂的离开。
愿我们都能在自己渴望的世界中努力的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