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孝敬,
是对父母的理解、尊重、接纳、聆听及承担赡养的责任。
不是一味的顺从,
也不是父母让怎么做就怎么做,
更不是让原生家庭凌驾于新家庭之上。
当我们想要去拯救陷于泥流中的人时,
首先要确保自己站在坚硬的土地上面。
正确的家庭排序是:自己>伴侣>孩子(老大>老二)>父母>兄弟姐妹
这样的排序或许会让很多人不解,
甚至会遭到一部分人的非议,
因为在我们从小长大的社会环境里面,
我们常常秉承着,
百善孝为先的价值观,
似乎将父母排在前面才是孝道,
否则就是悖祖逆宗,
会受到全社会的谴责。
而作为父母,
我们又常常习惯性的“自我后置”,
以此来彰显父爱与母爱的伟大,
“孩子第一”也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默契。
而这里我重点要谈到的是,
关于“自己”和“父母”的排序。
我们见过太多破碎的婚姻里面,
主人公大多会有这样的抱怨:
凭什么我对TA付出了这么多,
TA不但不领情,
反而这样对我?
我为了这个家庭,
放弃了自己的圈子、事业、爱好……
我曾倾尽所有去维护这段婚姻,
到头来却以悲剧收场。
在任何一段关系中,
无论我们做到多少,
最终也只能为这段关系贡献50%。
因为,
我们永远无法要求伴侣怎么做。
一段良好的婚姻关系,
要遵循一个原则:
首先我们彼此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一个独立的生命,
然后才是夫妻,
才是婚姻关系。
电视剧《都挺好》中,
苏明玉舅舅一家,
被观众恨的咬牙切齿,
究其罪魁祸首,
非苏明玉的妈莫属。
她在自己家庭经济本就不宽裕的情况下,
背着老公孩子,
各种补贴娘家,
各种纵容娘家人肆意妄为。
我们在痛恨舅舅一家之余,
回到现实中看看,
其实我们身边像这样情况的家庭屡见不鲜。
那句“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
看似在调侃一种社会现状,
其实更像是父母戴在女儿头上的一顶紧箍咒,
时时刻刻在提醒着她们,
不能亏待了娘家人。
同样的,
一句“娶了媳妇忘了娘”,
更是诞生了一大批妈宝男,
也让婆媳关系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其实,
一旦我们组建了新的家庭,
我们原有的家庭关系就成了“原生家庭”,
不论是丈夫还是妻子,
首先要以这个新家庭为核心,
新的家庭关系才是我们首先要去经营的。
然而,
太多的人容易被所谓的孝文化而绑架,
似乎只要不以父母为重,
就会被社会扣上一顶不孝的帽子。
亲子教育1幸福的家庭,需要把夫妻关系放在第一位
有一天我抱着女儿在沙发上逗她玩,
老婆坐我旁边,
忽然之间我明显的感觉到老婆脸上写满了情绪,
我问她怎么了,
她一脸委屈的告诉我:
“我感觉在你心中孩子比我更重要”。
这句话如一顿闷棍打在我头上,
像我这种每天学习这些东西的人,
怎么也会犯下如此的错误呢?
她说的没有错,
自从女儿出生后,
每天下班回家,
首先是去抱起女儿,
向老婆打听孩子的相关情况。
如果没有见到,
我也会第一时间问她,
夕夕是不是睡觉了?
在这种模式下,
老婆感受到被忽略也是在所难免。
好的是我随时拥有自我觉察和纠错的能力,
于是我放下孩子,
给了老婆一个大大的拥抱,
于是她也用笑脸作出回应。
这让我想起一个真实的场景,
有一天,
一位客人去拜访朋友,
到家打开门之后,
朋友的的老婆和女儿纷纷走过来迎接他们,
孩子跑在前面,
一边跑一边喊着爸爸,
但是朋友却绕开女儿,
先给了老婆一个拥抱,
然后再蹲下来抱抱孩子。
客人看到这一幕,
便略带调侃的问朋友女儿:
你看你爸爸都不管你,
先去抱你妈妈,
他都不爱你。
朋友女儿的却是这样回答的:
不会啊,
爸爸爱妈妈,
妈妈也爱爸爸,
她们都这么相爱,
肯定也会爱我啊。
你很难想象,
这样的回答会从一个年仅6岁的小女孩口中说出来。
我在前一篇文章中提到,
在一个家庭中,
我们要将伴侣放在首位。
一位妈妈在后台留言:
我老公毫无责任感,
脾气暴躁,
孩子不管,
家务活也不干,
凭什么还要将他放在首位?
其实,
第一序位并不代表第一权利。
不是说将他放在首位,
他就拥有绝对的权利,
可以为所欲为。
这种排序是尊重他的身份和角色,
不论他优秀也好,
糟糕也罢,
都改变不了他是我老公,
也是孩子父亲的事实。
我见过太多的妈妈,
她们总是喜欢在孩子面前,
去指责甚至诋毁孩子的父亲,
更有甚者,
在孩子面前称呼老公为垃圾。
永远要记住,
在孩子面前指责伴侣,
并不能提高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反而会适得其反。
即便不再相爱,
也请别相互伤害,
不能经营一段好的婚姻,
那就去经营一段好的离婚。
亲子教育1夫妻关系放在核心的家庭,
总是爸爸爱着妈妈,
妈妈爱着爸爸,
同时他们也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
等到他长大成人,
将他推出家门,
推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
让他去过独立自主的生活。
这个在爱中长大的孩子,
见过爱的模样,
也势必会找一个合适的伴侣,
把这份爱融进自己的婚姻中。
等他的孩子长大后,
他也会学习父母的关系模板,
把他的孩子推向更宽广的世界。
爱与幸福,
就在这样的循环中不断传递下去。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我们穷其一生都在追寻童年缺失的碎片,
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就是和谐的父母关系。
亲子教育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