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标题八字,我不由得想起去年某月参加某大伽组织的21天留言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用力过猛”!这是我第一次深度感知,只是没想到的是,在此后林林总总的成长活动中,我居然能时不时、迅速地、第一时间地感知到这一词句。该是第一次的印象太过深刻,以至于稍有触及就能迅速感知。
那么你呢?你有没有这份完美主义倾向带来的纠结?比如为了完成工作业绩、成长营作业,加班加点以致迟睡导致恶性循环的用力过猛?有没有过双11的血拼,导致的数日精神委靡?有没有为了孩子的学业焦虑而将工作暂放一边的过度关注?甚至有没有节假日的数日大扫除而导致的腰背酸疼?
节奏好吧,引入本文的主题,今天思考的是节奏思维,我以“Why----How----What”黄金思维圈的逻辑来整理自己的所思,期待你的共鸣与交流。
一、为什么要有节奏思维?
说“Why”前,先来看看什么是节奏。除了我们所熟知的音乐节奏,其实生活里的节奏亦随处可见。最常见的,一周七天,周一至周五是工作日,周末两天休息日;周而复始,这就是一种节奏。有时间维度小一些的,比如说中学生一节课5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实现了学业间的休憩与转换。大自然也有节奏,比如四季轮换、白天黑夜交替等。
节奏是一种自然界现象,是一份社会认同,符合自然规律并拥有社会属性;具体到个人就更是一种劳逸结合的需要了。仍以开篇“某大伽组织的21天留言活动”为例,当时初次参加这类活动,时间管理能力不足,每每是晚上临睡前才做这一事;更要命的是大伽的文常是晚十点后发出,他的拖延也带动了我;虽然有其他方式可以解决此问题,却是完美主义做祟,而且死嗑完成了21天。21天后有收获,但更多地却是“用力过猛”这四字的感知。所以拥有节奏思维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劳逸结合的需要!通过劳逸结合,让自己张驰有度,无论工作还是学习,既有紧张的专注时刻,也有安逸的休闲片刻。
节奏是一份弹性,更是一份成功的基石。没有人喜欢重复做一件事,更没有人喜欢永远绷着;我们很难做到长期连续做一件事,但却可以持续做到,这中间的差别就在于插入了休憩的节奏。做不到长期连续,但是短期可以,所以在短期连续之余,在尚未用力过猛之前,给自己短暂的休憩时光,稍做调整再出发,就可以做到“长期持续”,那就离成功不远了。节奏的弹性给出了一份反刍的时间和空间,留出了缓冲的富余度。而这造就出“坚持”----一份反复迭代的成功机会!
二、怎样设置适合自己的节奏?
世上节奏林林总总,什么才是自己的合适节奏?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不断地试错,在不同领域尝试自设的节奏,然后不断践行、调整、优化,直到最终固化成自己合适的。这么说未免太过简单,但就是这一句,而且只能这一句:“只有动起来,才能知道适不适合”!
当然,在你开始行动起来时,首先需要深刻认识“节奏”,搞清楚定义,拎清晰为什么;然后我有两点个人设置节奏的方法与你分享。
1、减法是一种节奏,优先级也是一种节奏。
有时候事情真得很多,就象我常常在某领域用力过猛后,突然发现另一领域的事务很急了,如此反复,真是不得不启用“减法”策略。
一种是常见的减法,即思考不做什么。我习惯列出所有的待办事项,这是清空大脑的一种方式,首先让自己不焦虑于众多事务;然后一一标示出事务对应的时间四象限,再将第三、四象限的事务尽可能地授权或不做。
时间管理四象限时间四象限里紧急而重要的事项自然是首项,但更重要的是日常就要有意识地将“重要而不紧急”的事项优先安排。时间花在哪,成就就在哪;在因果论里,优先级从不撒谎!给事务排出优先级,高优先级的事务完成时,低优先级的事务即便未完成,亦不影响大局。可见,从“减法”、“优先级”的观点出发,节奏思维亦是时间管理的一部分。
另一种减法则是直接思索简化事务,常问自己:“有没有可以不做的?” 比如在拟写本文初稿时,我删除了随手记app里的两个帐户。随手记做为个人记帐软件,逻辑清晰、记录详细,我使用多年,但是记录详尽也意味着繁琐与冗余。删除两个帐户,不是因为帐户不需要了;而是这两个帐户是单位给的福利卡,之前我会记录单位发福利的价格及自己的使用情况,类银行卡管理,尽管已经简化为一个月才记一次了,但仔细思索仍是没必要。虽说有记录会防止单位漏发的情况,也曾有发现单位漏发的一笔,但毕竟还是有碍观瞻,帐户时常在眼前晃动,最终觉得删了合适,选择相信单位,若有漏发日常使用应该是可以感知的;而为此省下的记录时间及注意力,真是超值!
同样的简化还有我的每周六家庭会议记录,一般会议只要30分钟左右就可结束,但我的会议记录却需花费近40分钟;以后将删除一些常例性事项的记录,只留下有助将来回忆的事情,拟逐步压缩记录时长至10分钟内。
2、努力寻找自己的休憩方式,不随意做破坏节奏的事。
用力过猛时,你会做些什么?不同于日常稍微的劳累,只是休憩下就好;用力过猛时,我会放下这一领域,甚至碰都不想碰;我会转身打开小说,然后看个天昏地暗。是的,看小说会入迷,然后会在很久以后才会有继续地然后!对于我,这是最容易的破坏个人成长、工作学习的节奏了。类似地,还有生理期期间,我亦会拿起小说。
无论是被动的用力过猛后的看小说,还是规律性地生理原因看小说,对于这一破坏节奏的事,我是先做到了接纳,承认自己需要在用力过猛时、生理期期间做到休憩、调整;然后尽力做到不做这一破坏节奏的事务,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其他休憩方式。
认识到这一点,转换就简单了;寻找并尝试转换自己的休憩方式,我启用了看电影、户外休闲、跑步运动等方式来做为替代;但更重要的一定是在用力过猛前,在生理期前就做好规划,事先落实好事务节奏安排,确保不用力过猛才是解决问题的终道。
三、拥有节奏的人生是什么样的?
近看庭前花开花落,远望天上云卷云舒。是的,我改了那著名的对联;淡泊名利的人拥有的那份从容淡定,我在有节奏的人身上也望见了。不同的是,节奏者的那份淡定因为基于自身节奏的可持续性,而显得更有底气。无论是行程中的步履匆匆,还是休憩时的悠闲从容;真是对应了那句“干得漂亮,又玩得痛快”!
荷花关于节奏思维,其实还有许多待思拟行的动作,甚至还有不少其他的延伸;但对于我,终归成一句“劳逸结合才是王道”!愿你我都能有适合自己的节奏,从容这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