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六回中,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因穷家薄业,眼看秋去冬来,天气开始冷起来了,过年的事宜却都没办,这狗儿作为当家人,心里烦闷,就跟普天下许多“窝里横”的男人一样,“吃了几杯闷酒,在家闲寻气恼”。
他的妻子刘氏对此不敢顶撞,倒是岳母刘姥姥实在看不过,出言相劝:
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你皆因年小的时候,托着你那老家之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呢!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去罢了。在家跳蹋会子也不中用。
在狗儿听了这话有点搁不住脸,说“难道叫我打劫去不成”时,刘姥姥又说:
到底想法儿大家裁度,不然那银子钱自己跑到咱家来不成?
听了这两段话,我们应该都会觉得,这刘姥姥确实是个智慧的老人啊,她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最实在的人生哲理: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我们知道,狗儿家的祖上曾做过小小的京官,多年以前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连了宗认作侄儿”的,虽然这事当时也只有随在京中的王夫人及其大兄(凤姐之父)知道,但总也算是“先前阔过的”,所以王狗儿年小的时候也算是大吃大喝享受过的,就有点难以接受“年货也无钱置办”的现状。
现在刘姥姥告诉他,一方面是“守多大碗吃多大的饭”,庄稼人是这样,其他人也一样;不管有钱没钱,都必须守住本分,不然不算男子汉大丈夫——没头脑嘛!
这就是“量力而行”。
另一方面,“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去罢了”,要“想法儿大家裁度”。记得我第一次读到刘姥姥这句话时,想起了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一句格言:“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两者真有异曲同工之妙呢!刘姥姥当然不是说真的遍地有钱可捡,而是说到处都有赚钱的机会;并且,“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裁度”,就是准备,就是积极开动脑筋。
这就是“尽力而为”。
那么,刘姥姥这“从生活中生长出来”的哲理有用吗?有用,并且是极为有用。
回到刘姥姥敲打女婿王狗儿这件事上来。
她提醒女婿,首先是在心态上认清现实,不要沉迷于遥远的美好回忆,也不要只顾怨天尤人,然后“具体矛盾具体解决”,针对现在的处境切实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困难。
“态度决定成败”,如果心态失衡了,只想着生活窘迫,处境艰难,一天到晚或念叨或恨骂“日子过不下去了”,难道指望天上掉馅饼?只有摆正姿态,认真探索突围之法,那才可能迎来转机。
不要说,还真的是,狗儿一家改变“各生各气”的状态,转而“大家裁度”后,一条改变处境的路径就出来了:
(狗儿)我又没有收税的亲戚,做官的朋友,有什么法子可想的?便有,也只怕他们未必来理我们呢!
(刘姥姥)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机会来。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自然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亲近他,故疏远起来。
这王狗儿还是没有完全从消极里拔出脚来,口气有点阴阳怪气,但却也算是公开地抛出一个客观的问题:没有人可供“打秋风”。
尽管他抛出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建设性,但很可能给了刘姥姥一个提醒:王家可不是“曾经”有“收税的亲戚,做官的朋友”么?那就是连过宗的王家啊!
你看,如果狗儿只知道生气骂人,却不考虑想想出路,弄不好刘姥姥还一时想不到王夫人呢!“大家裁度”的用处立马出来了吧?
稍有了一点信息,嗅觉灵敏的刘姥姥马上抓住,并且激活了回忆与研判:
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如今王府虽升了边任,只怕这二姑太太还认得咱们。你何不去走动走动,或者他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要是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
尽管身处城郊农村,但信息优势还是有的。我们听刘姥姥这段回忆和研判,会佩服她抓住关键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她抓住了王夫人这个关键点。与王狗儿祖上连宗的是王府,但现在王府“升了边任”,难道跟到边关去?这成本也吃不消啊!
那么,有没有一个既知道连宗这事,又在京城的人物可联络呢?有,那就是现在贾府的王夫人。
那凭什么知道王夫人不会忘了这茬呢?根据刘姥姥回忆,她和女儿多年前曾去过王家,当时作为二小姐的王夫人待人平和,没架子;又凭近年来所听到的消息,王夫人现在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只是寻常小事。也就是说,根据她的了解,王夫人是越来越与人为善了。可见去找王夫人的话,她还认得这门连宗之亲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
那该有什么预期呢?刘姥姥说得明白:去“走动走动”,她一念旧,给些好处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当然这里也伏下一点意思,如果一时没有好处,那也没关系,先接上头再说)。
刘姥姥这一研判,一条“打秋风”的路径就基本形成了。这时,她女儿刘氏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说我们这么个嘴脸怎么上得了贾府的门,万一去了他们的下人都不肯去通信怎么办,那不是打嘴巴吗?
这时,王狗儿算是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他建议由刘姥姥出马去找王夫人“打秋风”,并且对怎么去、找谁引见进行安排:
狗儿笑道:“不妨,我教你老人家一个法子:你竟带了外孙子板儿,先去找陪房周瑞,若见了他,就有些意思了。这周瑞先时曾和我父亲交过一件事,我们极好的。”
由前面的气恼,到现在的“笑”,由“难道叫我去偷去抢”到现在“我教你老人家一个法子”,狗儿便似变了个人。
你看他的安排,让祖孙两个去贾府,走亲戚味道更浓,而孩子本身就是一个国人习惯的话题,更容易引起人家的同情和怜爱,且是王家嫡传后代,找王夫人陪房周瑞引见,就更加顺畅,况且这周瑞本就是欠着王家的人情。
这下路径更清晰了。这一家子再好好合计了一下,次日刘姥姥就带着板儿“一进荣国府”了,并且不辱使命,尽管没见到王夫人,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过年难”的问题,又为最为精彩的二进荣国府打好了基础。
这样看来,这王狗儿其实头脑挺清晰的,他只不过是之前没有被“激活”,被负面情绪占据了全部身心。
由此,我们不得不好好表扬刘姥姥,没有她的“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没有她的“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长安城中遍地是钱,可惜没人拿”以及“想法儿大家裁度”等质朴而睿智的话语,这条完美的“打秋风”方案是出不来的,狗儿一家是免不了喝西北风的。
其实不说王狗儿一家,就算是当下的我们,刘姥姥的这种生活智慧也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因为现在多得是巴望天上掉金子的人,也多得是一遇问题就“躺平”的人,真该好好听刘姥姥说说“土味哲理”呢。
对以上想法,朋友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