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而遇,不言而喻,不药而愈。有些小道金句说这是人生三种最好的状态。刚开始看的时候,我本能的怀疑。
不期而遇有什么好坏之分,难道特意把你约出来见面的心思,不值得肯定。现代人的弊病就是什么都要学,学多了变成模式了就不走心。说错,应该是什么都要教,从中谋取一部分信息差带来的利益,还大夸特夸,各种宣传。宣传过分了啊,就容易坏事,容易PUA,被揭穿后的戏码上演起来就low多了。
不言而喻什么的,我一直不敢厘清语言的功用。它有太多面可以讨论,譬如巴别塔这种语言的沟通与不通的状态,譬如方言与文言文,譬如玫瑰之名何以为玫瑰,名字与实体的脱离之后,词语概念化后的虚虚实实,被多少人玩弄了。
有一些类似的现成词语,能被用来敷衍并机械性地定义人类的某种状态。
我很难不去想某人用了某个词,他所想表达的究竟是公认的词义中的那种状态,可能偏颇向哪一种情绪色彩。还是他没经过考虑随便拿来的套话,他的原意就是那些寡淡的流行语。谁知道呢,你没看懂我想说的是什么吧?我又没表达好。我又有借口可以推说我怀疑词义本身具有的某种“理所当然性”。凭什么公认它是这个意思,它就想当然是那个意思了?凭什么佶屈聱牙的某些词因为某种名人效应或者故事色彩,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以某些拗口磨人的状态成为典故。尤其还为人作为重要考点或是炫耀其文化程度高低的象征。懂得“魑魅魍魉”怎么写就比只会写“妖魔鬼怪”来得有文化?文化,是人为造出来的辉煌,其实质特质不过是“人为”的“伪”。
有那么多的概念性的东西被投射到实物上,甚至是不具形只有幻影的东西,然后我们称之为文明。那么人生还有什么东西可以不被操弄?我并没有宣扬真实最高的意思,我一直隐隐觉得,吃红药丸的未必就比蓝药丸高级?那些英雄主义的“求真”不也是一种可歌可泣(我的意思是可人为操纵)的“主义”么,为什么那些值得推崇的选择就是好的选择,甚至有时被包装成“政治正确”的选择。还有什么错我们不能以身试险?
扯远了。故事经济学真是一门好学问。
最后,讲讲不药而愈吧,原先我想着生病了还有什么好可言,值得易经里的否极泰来那种意味,将我包围。不是最好的状态,而是脱离坏状态或者即将进入巅峰状态的那些“龙”才是最值得欣喜的吧。我忘了是什么“龙”了,大概是二、五卦还是爻的那种状态。不是亢龙有悔这种上九,而是“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之类“利见大人”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