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细腻而干净地读诗经,边读边做记录,把自己能从中汲取出来的一些营养,以笔记的方式存放在一个地方。
诗经里有个词,叫“置彼周行”,周行就是大道、大路,用“周”这个字,有循环往复通畅无阻的道路之义,也指周代的驿道。
置彼周行就是把你放在我们之间,我们视你为同类,你和我们一起。《毛诗正义》里解释,是“置之于周之列位”,意思是把某件事物放在周代大贤的位置上,给你相应的尊敬,承认你在我心中的价值。
愿我也能置“自己”周行,拉高一下思想纯度。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雅部又有小雅大雅之分。
为什么这么分,现在学者还没有研究出来,大约是演奏的曲调不同。
《国风》开篇是《关雎》,讲的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故事,不太符合我想呼朋引伴的意愿,所以,我选择从小雅《鹿鸣》开读,学习一只鹿,发出呦呦呼声,交一些喜欢《诗经》的朋友,和我一起细品品这部伟大的诗作。
《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1.发音为知音
《鹿鸣》是小雅七十四篇中的第一篇。全文三小节,说的事情却简单明快:就是好朋友快来,一起吃饭唱歌。
孔夫子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现在说就是一句话概括:思想天真无邪。
说诗经,就是解开文字的羁绊,真正贴近那些思无邪的天真。
历来的书讲鹿鸣,都标注了这是周天子宴请群臣嘉宾的诗歌,但大多数书都只是这么一提,没有说这是一首知音酬和的作品。
说它是知音,因为鹿鸣二字,本来就涵盖了呼叫与应答两个方面。
鹿是人们心灵中美好动物的化身。鹿之间的交流不像人类能用语言,它们只能鸣叫,而一只鹿鸣叫是没有意义的,它鸣叫一定是在呼唤同伴。
呦呦,就是鹿叫的声音。
鹿为什么要叫呢?
为了食野之苹。为了一起进食,为了自己吃饱也不让同伴饿着。
食的是苹草,是肥美的野菜,也是心情。和我们高兴的时候拉着伙伴说,“走,一起去吃小龙虾”没有两样。
所以,这是一首表达感情的诗。
现在有一句网红的话: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
这句话脱胎于李白年少时作的一首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鹿是美好的象征,树深能见到鹿是因为情深。
李白还说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用一个深字,表达出来极真挚的情感。
一份情,感召在两颗心,才是互相呼应,才能看到优雅的鹿影,才能在溪午听不见钟声响彻山谷。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而我有嘉宾,我们在一起欢歌笑语,共进美食。
这是周代的人直白的表达。
2.吃香的喝辣的
中国人互相问候都会说:吃了吗?
想宠着某人时也会说:走,我带你吃好吃的去。
鹿也是一样,呦呦地叫道:快来吃香的呀!
《鹿鸣》三段,写了三种食物:苹、蒿、芩(qin)。
先说苹,陆机说是藾蒿,叶青色,始生香,可生食。
不过藾蒿就是艾蒿,也就是第二节说的蒿,诗经里不可能把一个物品放出来两遍,尤其还在递进的诗节中,因此,我更愿意相信,它是另一种草。
什么草呢?
《左传》的解释是∶苹,其草四叶相合,中折十字,故俗呼为四叶菜、田字草……
也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四叶草。
四叶草也被称为幸运草,找到了幸运草的鹿,一路欢叫着呼唤同伴,这就是幸福了。
再来,说说蒿。
艾蒿,艾草,青蒿,都是嫩叶可食,枝叶可以做香料的草本植物。
端午节的时候,人们也会将艾蒿插在门上,或配在荷包里挂在身上趋利避邪。
然后就是芩。
芩的物种考证有很多分支。
从接近性上说,蔓苇是最接近芩的植物。这种草生长在近水处,类似于芦苇,是鹿喜食的植物。
三段紧紧衔接,吃食越来越丰沛,表达的意思就昭然若揭:“人之好(hao四声)我,示我周行”,你喜欢我,待我为同类。
3.倾我心尽我意
呦呦是发声呼唤,鼓瑟吹笙也是发声呼唤。
表达只是第一步,表达以后就是价值交换。
“视民不恌(tiao)”,即待人宽厚不刻薄,值得学习敬佩,是为君子,是则是效,就是榜样的力量。
如此,定当奉上好酒好菜。
我有美酒,你有好诗,以燕乐嘉宾之心,也是宾主尽欢。
诗歌吟唱三段,从鼓瑟吹笙,到瑟笙琴齐奏,鹿也罢,人也罢,嘴也罢,心也罢,都得到了至美的享受。
这怕是俞伯牙钟子期光是以音乐知交相比,也嫌寡淡了一点。
倾我心尽我意,才是全诗朦胧传达出的精华吧。
诗读完,也希望借此文呦呦呼唤,引更多的人一起品读。
下一篇,我们去看看思归的《四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