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日记27:橱窗

作者: 慕读 | 来源:发表于2018-06-10 07:12 被阅读109次

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 哈尔滨 雾霾

还在梦中呢,就被列车员喊醒,告诉我该换票下车了,我看手机才四点,就抱怨说天还没亮就开始喊哪。列车员说,现在是夏天,亮天早。但我从窗口往外看时,却只看见黑乎乎地一片。

仅有几个人下了车。我背着双肩包,走在最前面。眼前全是雾,几米之外的东西都看不清。突然,我闻出雾气中有一股淡淡的味道,才意识到这应该是雾霾。

在雾霾中穿行,走出了陌生的车站。这明显是一个崭新的车站,不像是我离开哈尔滨时那个正在装修的老车站,难道这么几天65亿的改造工程就完成了(参见《绿皮火车》)?

刚走过出站口,我们几位旅客就被拉客的司机团团围住。我挑了一位美女司机,在这阴霾密布的早晨,我觉得美女打劫我的可能性最小。我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坐定后,故作镇定地说,“去文昌街”。

美女司机不打火,扑哧一下笑了,告诉我:本地没有文昌街,这个车站名叫“哈尔滨北站”,是刚刚建好的高普混合车站,地理位置是呼兰。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来回的票价相差一元钱了,原来不是同一个车站。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列车员曾说起补票至下一站要交6元钱了。

美女司机兴奋地用对讲机向同伴分享了喜悦的心情,“拉了一个下错站的”,然后对我说她很少进哈市,不巧手机又快没电了,让我自己导航。我便低头集中精力看手机地图,以免她绕道。其实我抬头看路也没有用,啥也看不见。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雾霾,太可怕了。好在几乎所有道路中间都有隔离带,要是像新西兰那样的公路,窄窄的,中间连一条线都不画,非得跟对开的车撞上不可 。

到了家门口,出租车计价器上显示65元,另加一元钱城市建设费,一共花了66元。


Z教授(参见《Z教授》)邀请家具教研室的老同事们一起吃午饭。我想送他一束花,便找到一家花店。花店橱窗里的花漂亮得都不像是真花,卖花姑娘也漂亮得不像是真人。我怀疑价格也不是真实的。

有人建议我去花市看看。

花市巨大。摊主们把略显蔫巴的花瓣儿毫不留情地剪掉,扔在地上,马上就被勤快的清洁工扫进垃圾桶里,要是林黛玉看见,非得哭死几回不可。摊主们还往花瓣儿上喷金粉银粉和各种颜料,就像是在给美女涂浓妆重彩。

卖花小哥在插花

我看见卖花小哥嘴里叼着烟卷儿,烟灰落在花蕊上,烟味可能会混进花香里吧。有人喜欢带烟香的鲜花吗?

我问了一下价格,确实比花店的便宜许多。卖花小哥帮我选了一大束花,还以半价卖给我一块巨大的花泥。我到隔壁花卉用品店买了一个纸花筐,把花束装在里面,坐出租车时,一路捧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

出租车经过林大老电影院的位置时,我请司机停了一下,容我下车拍一张照片。我在林大学习生活了十六年,这个电影院里有过我无数的喜怒哀乐。

曾经的林大电影院,现在的国际留学生公寓

司机说,电影院已经被改建成了国际留学生公寓,是林大国际形象的窗口,听说里面大多是单人间,最差不过两人间,拥有独立卫浴,有的还有专门的厨房和全套家用电器,俨然是商务套房。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想进去看看,但发现整个建筑都已被围栏圈起来,“非国际留学生免进”。在新西兰,所谓的“国际留学生”都是中国人,花了比本地学生贵好几倍的学费,还要自己租房,自己做饭,即使省吃俭用,每年的生活费也要十几万元人民币。而在中国,所谓“国际留学生”都是来自亚非拉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不仅不用交学费,还包吃包住,另给零花钱,一个国际留学生每年的生活费也要十几万元人民币。这两个十几万,彰显了我国国民和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

到了饭店,见到了老同事们,还见到了现任家具教研室的主任。主任才三十出头,但已经发表了很多论文与专著,带了好多位研究生,并创办了明式家具研究所。

饭后,主任带我去参观教学楼和他的明式家具展览馆。

教学楼(参见《林工系》)里有家具设计与制造教学成果展。

展览橱窗

我当年也曾在橱窗里展览过学生的作品,那时还没有彩色打印机,也没有照相和洗相费用,更没有家具制作经费,仅仅是设计效果图而已。我曾是学生会的宣传部长,办展览是我的强项,但只展了一天就被管教学的副系主任给叫停了。他的理由是:效果图虽然漂亮,但那只是家具专业的一门课而已,不能代表整个林工系的形象。

现代化的家具制造车间

教学楼里竟然有一个车间,里面安装了全套现代化的家具制造设备。这可真是鸟枪换炮了,学生实习再也不用去家具厂求爷爷告奶奶了。

明式家具展览馆在森林博物馆内。

森林博物馆

门廊的左侧是建馆捐助人的铭牌。

森林博物馆捐助人铭牌,依捐赠时间为序。

看见了我的老同学和老同事的名字,敬佩!

明式家具收藏

橱窗里有真正的明式家具和传统木工工具,都是主任个人收藏的。

仿明式家具

主任还制作了很多仿明式家具,并出版了相关著作,还送了两本给我。


晚上,去看L叔叔。

L叔叔已经退休好几年了,退休的待遇很好,住在机关家属院里,豪华复式住宅楼。从楼外面就可以看见每户都有一扇超宽超高的大窗。

进入楼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宣传橱窗,里面都是最新的关于学习讲话的资料。每层的楼道里还有一个小橱窗,也是类似的内容。大小橱窗都制作精美,有玻璃门。

进到房间里面,从二楼的回廊上往下看,富丽堂皇。落地窗外则是另一番景象,那是某厂的家属院,物业管理工作做得不够好。

落地窗、长窗帘、大吊灯、圆拱门,旋转梯、欧式沙发、立式空调、宽屏电视。

L叔叔带我们去了一个大饭店,是个大得惊人的饭店。饭店里所有单间的隔断都是透明玻璃的,上面贴着花鸟鱼的镂空图案,每个单间都像是一个巨大的展览橱窗,高低错落,能看见里面人影闪动,但又看不真切,保留了一定的私密性。

L叔叔说,现在纪检委查得很严,已经基本没有公款吃喝了,来这个饭店吃饭的都是堂堂正正不怕查的,自费吃喝,就是喜欢这里卫生干净,菜做得有特色。

席间,L叔叔要去厕所,岁数大了尿频,我也是。我陪他一起往洗手间走。我们在无数的玻璃单间中穿行,单间内透出的光影照在不同高度的地面上,光怪陆离,L叔叔差点被绊倒在一个台阶上,多亏我一直在搀扶着他,否则他的老胳膊老腿也许会被摔断了。依据我当年搞室内设计的经验,仅有一两级的台阶很容易被忽视,最好改成缓坡。而在有台阶的地方,一个要加装扶手,即使只有一两级台阶,也值得去做,以免客人发生意外。借用一句橱窗里贴的宣传口号,就是:“以人为本”。

吕文新
2017年10月整理于新西兰奥克兰


上一篇 | 回目录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 回国日记27:橱窗

    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 哈尔滨 雾霾 还在梦中呢,就被列车员喊醒,告诉我该换票下车了,我看手机才四点,就抱怨...

  • 回国日记

    早上7:00起床,离去机场还有两个半小时的时间。 我去洗澡,宽先生做了疙瘩汤。吃完收拾完出门的时候已经快10:00...

  • 我的留学感悟

    现在看到两年前我在回国飞机上写的日记,还是很感动很感动。 3/27/2016 25小时的飞机给我的留学生活画下了一...

  • 回国纪事3:隔离的日子

    写在前面: 之前写了两篇回国攻略(回国纪事1:检测篇[https://www.jianshu.com/p/27bd...

  • 2017年10月28日 大雨

    今天不小心瞄到了一个小伙子的日记本。他在第一行醒目地写着,2017年10月27日,大雨,距离回国还有337...

  • 回国日记:后记

    《回国日记》发布期间,有朋友给我发微信,在此一并回答。 问:为什么要公开发表你的日记?答:回国前,我列了一个很长的...

  • 回国日记:目录

    我的日记,本是写给自己看的流水账。但这次回国28天,收获颇丰,忍不住要晒出来与亲友们分享。当然不是把全部文字都发上...

  • 橱窗的陪伴

    橱窗里 一本泛黄的日记本,一片枯萎的叶子 橱窗外 一老一少 日记本中的某一页写道 “我牵着你的手 行走在翠绿的林荫...

  • 居家隔离日记—回国?还是不回国?

    今天赖床时间有点长,按了三次响起的闹铃,才磨磨蹭蹭地爬下床。脑子还突发奇想:要是能美美地睡个懒觉该多好。但想归想,...

  • 莒箬小姐,你好!

    凝听着6月的风雨声, 眨眼我便27岁, 在英国的时候我很渴望能快点回国, 因为心里不断在回味根的感觉。 直到回国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国日记27:橱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nw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