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也不理解小娃娃在哭啥,是哭作业多还是哭没时间玩了,总之辛酸泪一把把的,而且是真的发自内心的悲伤。我以为我们太严苛,着急上火凶他凶的,可是有时候,啥也没说,他就伤心欲绝了似的。
弟弟倒是喜滋滋的,不是捧着英语书读的欢快,就是背诗背的手舞足蹈,要不然得意洋洋的在哪儿数棋盘里吃了多少子儿[愉快]
转念在想,哥哥像弟弟这般大的时候,也是追着屁股后面要写作业要看书的,怎么到真正意义上的读书的时候却变成这副光景了?
我记得小学的时候早读,就喜欢安安静静的做阅读理解题,老师巡查的时候没忍住抓我进去问话,“书是自己买的吗?”“不是,姐姐买了寄给我的”“做题的时候不觉得吵闹吗?”“老师,我没有听到声音。”到现在还记得老师惊诧的目光。打那以后,我才意识到,我确实很长时间没有认真早读过了,我觉得自己看书,做两道阅读理解,诗词和文章就进我脑子里了,比让我大声读出来管用很多。那以后,我也发现老师有意在锻炼我的胆量,鼓励我参加独唱比赛,作为领操员带领班级参加广播体操比赛,虽然,因为我的胆小和失误,并没有取得非常好的名次,但并没有被老师批评,甚至隔三差五碰见我妈(县城很小),老师还会告诉我妈要注意好好培养,这孩子不错。
我不知道现在的我算不算当年老师口中说的不错的孩子,但是看到哥哥的状态,我会下意识的觉得,他是不是在自责自己不是个不错的孩子?
和老师比起来,我好像总是在给他提各种要求:时间不够了,我们先做主要的事情,总是磨唧磨唧的干嘛;桌子这么乱,不收拾好怎么放书本写作业,收拾完了再去写~
乍一看,好像没什么问题,确实浪费时间了就不能干他想干的事情,到时候又的哭唧唧的,挺烦人,桌子不收拾,全是草稿纸,乐高小人的小胳膊小腿,横七竖八,要用的橡皮,笔,尺子找半天都找不到,本子往那儿一铺,凹凸不平,怎么写字,写不了他烦躁我也烦躁,不是恶性循环么?
如果当年老师像我现在这样教育孩子的思路喊我进去谈话,用我现在的方式纠正我,要求我必须按照她的方式去记忆背诵课文,我大抵不会喜欢上语文,也谈不上写作。毕竟,我真的不喜欢大声嚷嚷去读那么美的文字,古人或现作者也不会边吵吵边写自己的作品吧。
所以我为什么要这么粗暴的对待同样不愿意,甚至明显抵触的哥哥呢?热爱是个很生动的词,我觉得我正在用一盆冷水把它浇灭了。
他像弟弟这般大的时候,并没有厌恶写作业,而且学习积极性,比弟弟更高,常常我还没说完上半句,下半句他就接上了,绘本阅读量是弟弟的两倍,一岁就可以完整的说很长的句子,经常参与我的社交活动,且能够与我的同事,朋友思路清晰的交流,幼儿园自己给自己选了5-6门兴趣班,有些课程还是自己主动求老师才求来的名额~这些让我觉得闪闪发光的东西,不见了。
我真的特别诧异,我一个做了11年培训引导,且具备一定行业口碑的人,在怎样“粗暴蛮横”的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逐渐丢失对未知的热爱?
我甚至想起开学第一周他回来失望的跟我提到的那句“为什么你们什么都不让我做”。
我是个成年人,如果我也非常生气,那么我会认为他描述的是对的,在学校就是不可以的!但其实并不是这样,他苦恼和失望的不能做的事情,仅仅是,他喜欢做的那一部分事情不能做,比如:在走廊里跑来跑去,上课了不可以再说话~
我希望我可以在与他共情多一点,听懂他哭闹声背后真正要表达的诉求;
我也希望成为他这段他觉得难熬时光里的朋友,帮助他重新找到光与热。
辛丑夏日夜•木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