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伯卯老师的课,我对学习方法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本来我觉得有用的学习方法其实就是在学校里天天都在用的方法,听了伯卯老师的课,我才知道,原来要总结,要逐字逐句地总结,原来总结是这样的,原来逻辑是这样的。以前只知道要用自己的话说,但是没有示范,我还是不知道怎么做。
他的方法和金字塔原理很像,但又不完全是金字塔原理。他的方法确实很好,但是,知道归知道,没有老师指导,没有大量练习,是总结不出来的。
死记硬背是记不住的,因为不知道记的东西有什么意义。人要赋予它意义,还要赋予得有逻辑,不是随便赋予什么都行。
除了学习方法,我也知道我的问题到底在哪了。和我感觉到的有关,只是我感觉得不明确,现在清楚了。
听了那么久小能熊的课,不如听一节伯卯的课。不过我没买课,现在不买课了。
搜记忆方法的视频,也没找到什么新东西,基本都是本来就知道的东西。我自己想一想,觉得还是要自己体会,就像学音乐那样学习,背书不要照着书背,先看看书上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再不断地修改。这不就是富兰克林的方法吗?伯卯的方法还要花很多时间学习,要是总结不出来呢?我也不喜欢用一个字代替一个词或一句话,万一记错了呢?还是记原文好。原文就已经是总结好的,为什么要用另一个词代替呢?这不是增加工作量吗?背原文能得满分,背大意只能得一部分分,要是记岔了,分就丢了,分就低了。
以前太死板了,总是想一字不差地学会,学得太累,总是陷在过去的模式里,不知道怎么转变。能自我觉察了,找到原因,就知道怎么做了。知道归知道,改变习惯不是件容易的事。过去缺失太多,要想改变,要花费一番努力,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真正地彻底转变,也许会转变,也许还沿用以前的模式,短期之内不会做得很好。那么多年的习惯怎么可能短时间内就转变?其间可能还有很多问题、困难。
以前做计算机一级的题,其他人都看答案,只有我没看。第一次我以为我随便过了,所以没太重视,结果没有过。第二次好好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考过了。其实方法我一直都在用,只是不知道。
以前脑中总是有各种想法,却一直不知道哪个是真正的原因,总是不断地想、想,却总是做不了决定。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什么结果,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看了以前转载的一篇文章,里面有幅图。在B站看到一个视频,是一个系列里的一个视频,我看这个系列的视频,又看到了那幅图。原来背诵要背八遍。我不会总结,就用人家总结好的。其实只要用心,可能要不了八遍也会了。
小能熊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用一遍,也有八遍了。不过我觉得学书上的东西,就用老师的方法就很好,不需要太多方法。
背书要好几遍,做题要好几遍,别人的计划表肯定是用不成的。
无意间看到一个视频,老师说,之所以学不会是因为总是被动听老师讲,要自己主动总结。类似的话很早就知道了。我不是个主动的人,所以不会学习吧。
最近看关于学习、记忆的视频,大概知道了要怎么学习,和伯卯的方法差不多。其实伯卯的方法和《如何阅读一本书》、和小能熊的方法大同小异。以前我怎么也学不会,听了伯卯的课才明白怎么做。大概那些课、书里没有触动我的话,伯卯的课里有。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内容有那么多人在输出,同样的课有那么多老师在教的原因。找到与自己同频共振的人,进步会很大。
还是要自己总结,别人的是别人的,进不到自己心里去。别人好的总结,可以学习。看得多了,就能总结出来一些了。
要想学到东西,还是要自己总结,自己读。学习要主动。可是有时真不想学那些枯燥的知识。
如何提高记忆力?对一种说法有种新的解释,可以用一下。记忆力越好,抗压能力越强。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新认识了。等待更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