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707424/ef95c8cdba3e8874.jpg)
(一)
迷信经验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
最近我的朋友圈里很多妈妈,都在转关于保婴丹、七星茶、开奶茶,到底是神药还是毒药的信息。这些药是用来干嘛的?概括一下,是用以应对婴幼儿的积滞化热,消化不良,不思饮食,烦躁易惊,夜寐不安,大便不畅,小便短赤等等症状。很多妈妈看到自己宝宝有这些的症状,想都没想就把这些药轻易喂给宝宝,期望改善宝宝的种种不良症状。
为什么她们这么轻易相信所谓包治百病的“神药”?因为“神药”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还是因为它们都是中药成分很安全,不必担心副作用的产生?再者是很多人都说这个有用自己跟着用准没有错,而且宝宝的症状貌似真的改善了?
对于这些“茶”,香港卫生署给出了的建议是这样的:“开奶茶”与“七星茶”这种家传户晓的婴幼儿凉茶,其配料主要为凉性的中草药,是一种药而不是一般的茶,服用前应先谘询中医师的意见。经常服用此类药茶,可能会引起腹胀、腹泻、出汗、疲乏,甚至脏腑功能紊乱等不良后果。因此,长期在无病理情况下给婴幼儿饮用,可能会适得其反,甚或影响孩子的健康。若家长担心孩子健康出现问题,应先向医生请教,而切忌自行乱用药。
作为家长还是应该谨慎听取所谓“过来人”的经验,以免因迷信传统育儿经验的误导,导致孩子身体健康受损。有空多多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构建自己科学的育儿知识体系,别因为自己的不喜欢和懒于学习,危害了下一代。
关于传统,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里》曾讲过一个故事:
把5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内放一串香蕉,实验人员准备了冰水,谁碰香蕉,所有猴子都会被冰水泼到。然后几只猴子就轮番上阵,重复了大家都被泼的过程,接着,就没猴子再去碰香蕉了。
紧接着,实验人员把其中一只猴子换了出去,换进来一只新的,新的猴子并不清楚这个机制,于是本能地去碰香蕉,还没等它碰到,就被其余4只猴子打了一顿,连续几次之后,它也不敢去碰了。
然后,实验者把剩下4只猴子的其中一只又换了出去,同样的过程又发生了,而那只刚刚被暴打过的猴子打起来最狠,显然它并不清楚为什么不能碰香蕉,只知道碰香蕉的猴子要挨打,由于它自己莫名其妙被打了,因此打别人的时候特别卖力。
最后,5只经历过冰水的猴子都被换了出去,而冰水机制也早已被换掉,但这个一接触香蕉就得挨打的传统就一直留了下来,当然,所有的猴子都不知道为什么,它们殴打其他人的目的也只为了报复而已。
这个实验说明了,某些传统是如何形成的。很多所谓的传统放在当时的背景或许适用,但时代变了,很多传统放到今天来看却极其荒谬。例如之前那个月子期间因家人迷信传统不能着凉而生生被捂死了的产妇,还有“榆林产妇事件”里产妇家人因迷信顺产的好处而不顾产妇意愿把她逼至跳楼身亡(虽然我对这个事件的真相仍存在疑惑)。
(二)
18岁那年,我和朋友希望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来纪念我们成年,于是约定去献血。回家后我跟妈妈说了我们的想法,她听后马上反对说,你们千万不要去,你舅舅身高180cm,身体还那么强壮,10年前去献血却晕倒了,你们这么瘦弱我不太放心。我更担心的是那些针头不知道干不干净,到时感染什么病毒就麻烦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因为忌惮着妈妈的话而放弃了献血的念头,直到看到身边的同学一个个献血后,相安无事地回来,我才鼓起了勇气尝试。
献完血那刻,我突然明白道,人生的很多事情,就像小马过河的故事,牛说河水很浅,松鼠说河水很深,但最后只有自己试着踏进河里,才明白河水对于自己到底是深还是浅。
现实中,每个人都存在个体差异,很多事情只有自己亲身实践,才知道别人的经验是否也适用于你。就像小平爷爷说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是人类的大脑有着本能的懒惰,遇上能基于过去经验行事的情况,我们大多不会重新进行深入的思考。在快餐文化的影响下,我们则更偏向于使用已有的经验,连思考的过程都省略,更别说亲身实践了。
因此在知识付费的浪潮下,诸如什么“XX天快速掌握英语”“X天学会写作”等课程期期爆满,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也很好理解了:在凡事都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时代,每个人都期望能得到所谓“成功人士”的经验,希冀着这样就能进入自己人生的快车道,轻易地复制他们的成功。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因学习了知识付费的课程而走上人生快车道的人少之又少。因此很多人发出了“为什么我知道这么多道理,依然无法过好这一生?”的感概。事实上,就算学到再多的知识(其中包含经验道理),如果不自己加以实践,筛选出适合自己的东西,那跟没学真的差不了多少,知道永远只是知道而已。
(三)
大学时我受到一个启发,毫不夸张地说,那是我大学四年里最大的收获。
那时我大一,一天我从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历史类的书籍,室友小M刚好经过,说出了她对历史的理解:
她一直坚信,历史永远是胜利者的历史。因此对于一些不利于胜利者自身的内容,有可能以通过美化和删减改变了原本的客观事实。如伟大的革命领袖老毛,她对于历史上对毛的评价七分功三分过一直是存疑的。但我们无法去考究真相,能做的只是不要太相信书本里所说的。
小M的思想对于当时的我,一个心智未开,尽信书本的学生来说,的确是一种巨大的启发。因为作为一个乖巧顺从的学生,我以前从来没质疑书本里或者老师所说的,或许可能是错的。
对书本或其他渠道的知识持怀疑态度,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个启发一直影响着我至今。
换句话来说,我们尚且需要持怀疑态度和批判精神来对待书本和权威的知识,更何况是那些来源本来就值得怀疑的口口相传的传统经验?
就像某位教授,第一堂课总是告诉学生,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是错的。本意是希望学生能够有批判、怀疑的态度。这正是教育最应该做的事,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考逻辑。
一旦学会了正确的思考逻辑,我们才能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找到正确的,适用于自己的知识。
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知识时代的“明白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