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喜欢二次元的人来说最为烦恼的事大概就是总有人说你精日。
仿佛你闲着没事画个太阳都能被说精日。
我们喜欢二次元,只是恰巧日本在这方面的成就比较高。
我们喜欢二次元里日本所展现出的好的文化的一面,并不代表我们就想成为日本人。
我们迫切地希望中国的动画产业可以崛起,在文化输出方面做得更好。
除了二次元之外,日本的很多产品一直以来在国人的眼里都和品质挂上钩,而日系就成了品质优秀的代表。
我一直认为日系这个词不应该被局限在日本这个国家的框架里,如同国内的动画产业完全可以去学习日本好的一面,包括制作技巧和剧情设定等等。
可以说我们学习的是一种风格而不是全部拿来主义,从台词到动作都要像个“日本人”一样。
正如同当初国内翻拍《深夜食堂》时,中国团队根本没有考虑到那样的店铺设计根本不是中国的。
中国的故事大多发生在小巷子里不起眼的小餐馆里,我们可以学习这样的套路,但完全生搬硬套就成了一个伪日的《深夜食堂》。
在中国人看来这还是个“日本故事”,更不要说对很多外国人了,文化输出连个渣都没输出去。
还有国漫《妙先生》里台词里的“可恶”和灵光一现的敲手动作,这些都是日本动漫里常见的台词和动作,几乎已经成了日本人的标志。
如果我们再完全“拿过来”,已经不是模仿抄袭那么简单,反过来想一想如果一个人老是喜欢模仿他人,我们通常都会觉得这个人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可明明我们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能创造出来的东西不比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少。
伪日系这个词大概很多人都不陌生了,我认为这种模式比模仿抄袭更加让国人难堪。
前段时间因为把身着中国旗袍的娃娃宣传为穿着日本艺伎服饰,名创优品遭到了国内各大主流媒体的批评。
作为陪伴了我整个大学时光的杂货品牌,平心而论店内很多东西在质量和价格上都很有优势,但是开始我也和很多人一样以为这是个日本的品牌。
可能“让人误以为是个日本的牌子”就是这些品牌领导的初衷吧。
其他诸如元气森林和奈雪的茶之类的品牌更是在名称方面下足了功夫。
如今来看这些品牌的成功可能真的和“日系”脱不开关系,但是抛开一切附加标签,一个品牌想要做好,品质是能在市场上存活下来的关键。
既然这些品牌成功在市场上存活那么久,就说明他们有能力把品质做好,可以走日系的风格和路线,为什么非要把自己包装成“日本品牌”呢。
正如文章标题,日系不应该被局限在日本这个框架里。
我们可以把日系看成日本人提前摸索出的一套全方位的模式和风格。
以国内很多年轻人喜欢的日系简洁干净的装修风格来说,我们喜欢是这种风格,并不能把它叫做日本屋。
我们喜欢日本二次元的画风,我们用完全中国故事创造了一部类似画风的动画作品,难道就叫日本动漫了吗?
以我看的一篇文章的话来举例就是,把你认为你的东西变成我的东西,再输出给你。这比嘴上喊着抵制又干不死对方的“无能狂怒”强太多了。
既然对方文化输出那么成功,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包裹着中国文化的内核反向输出呢。
而那些伪日系的品牌即便做到了输出,但却没有中国文化的内核,我私心认为这样的反而不输出更好。
不否认日本在文化输出这方面的成就成功让一些青少年以为日本什么都好,甚至对日本产生了无比的向往,而大部分输出途径可能都是日本的动漫和游戏。
这时候极端的人就会提出抵制所有日本的动漫和游戏就不会让青少年产生这样的想法了。
这是治标不治本,抵制了就没有其他途径获得了吗,全部抵制了和清王朝的闭关锁国又有什么区别了呢?
究其根本原因不是日本的动漫和游戏文化输出太好,而是我们自己做得太差。
如果我们有同样优秀的动画作品,日本的动漫会只是消遣而不会成为主流,如果我们有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韩剧当年就不会那么风靡乃至影响至今。
如果我们现在的影视剧能多一点文化内涵和审美素养,而不是一味的丧葬风包裹,我想我们可能会更加强大而不必再艳羡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