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刻意练习的基本原则~
目标 :对比模糊的目标反而更有清晰的行动力和行动计划
专注 :极度投入,边界感清晰
反馈 :及时有效,得到反馈
拉伸 :难易匹配原则
核聚老师公众号里,讲述了他所有学习方法论的总成,不断磨练自己细小或者不熟练的部分,将学习的范围划在自己能够掌控的圈子里,反复咀嚼然后下咽。自己概念模糊的地方,有没有搞懂,细小的知识点,学习到了什么都用记录本记下来,而100LS学习英语的方式,对长难句进行反复拆解,反复练习,直到可以出口成章,讲整个句子流利连贯的表达。都善于把大目标进行拆解,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能力。
关于及时反馈,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检测自己学会没学会,而英语模仿会根据自己的发音,跟真人仔细做对比,我们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运用及时反馈的做法呢?在每一个阶段都可以看到稳健的进步,而这些规律使自己不断处于舒适区边缘的拓展,并非在低水平内盘旋。所以这比一般人的付出的努力要多,并非一开始所谓的简单,而是因为难度陡然增加,后期掌握之后才会慢慢变小。
此外,在还有一个因素,拉开了普通和卓越之间的距离,那就是速度,很多人就是因为忽略了这一点,才陷入了很努力但是却看不见效果的地步。在学习理科思维的时候,以为真的理解了就是掌握了知识,然后止步于此,但是却不知道的是,对运用知识的频率,速度,熟练程度也是学习能力的一部分。一开始很多人在学习之初,感觉到并不是很吃力,但是逐渐增加难度,学习能力没跟上反而越来越搞不定了。
那些成绩好的人,往往会有意无意地把“做对”和“做快”同时列入自己的学习标准。他们并不满足于会做,还追求快速做出且不出错。核聚老师说过一个铁律,凡是遇到卡壳的地方,学不下去的情况,只有一个原因——你对此前学过的东西不熟练,没有达到掌握的程度。
那是卓越者正是在这一步下足了功夫才真正拉开了与普通人的差距。学英语也是一样的,不仅仅满足能说,而是反复练习,达到了脱口而出的程度。可见一个人真正的创作作品的时候,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才能获取真正的优势和影响力。
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学习技能,我们都应该牢牢记住这个概念,速度也是能力的一部分,有时候他比理解更重要,甚至是后期竞争中唯一重要的因素。
真正的对手,不怕你会一万招,就怕你把一招练习1万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