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下午放学,学生陆陆续续都回家了。我们在校门口准备送走最后一批学生的时候,保安从操场上搭公车的学生中牵过来一个一年级小女孩。她不知道自己是搭公车还是有家长来接。问她情况,柔弱的她不说话,怯生生的。还好班主任过来了,联系到她的爷爷马上来接她。随后了解到这个小女孩父母都在外地,家里只有爷爷照顾她。
孩子胆小怯懦,怕见生人,不敢和不熟悉的人说话,这基本上是因为缺乏安全感。而安全感的缺乏,极可能是家庭的原因,留守孩子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安全感的缺乏,让孩子不敢去接受、尝试新的东西,孩子为了保护自己,只会把自己蜷缩起来,不能伸展,不敢尝试,享受不到收获的快乐,没有成长的动力,于是他们正常的成长也就迟缓了。甚至影响孩子心理健康,让孩子整天生活在惴惴不安中,晚上不敢入睡,常常做噩梦。或者就恰恰相反,成长地像刺猬一样,有暴力切向。很多问题孩子,本身都没有问题,他们只是缺爱,缺安全感。
常常被批评、漠视或体罚的孩子,是很可怜的。一次次的伤害只会让他们逐步丧失自我,对自我产生越来越重的怀疑,对自我价值的认可越来越低,觉得自己简直是一无是处,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是成长的基础。有的小学生都会说:“像我这样的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他们对自我存在的价值、意义已经产生了越来越重的怀疑。
因为对“真我”的怀疑,所以他们在内心创造出一个“小我”,这个“小我”怯怯懦懦,唯唯诺诺,唯命是从,没有自我,以别人为中心,特别是在他眼里有权威的人,比如老师、家长、班队干部、领导等等。他们往往忽略自己的感受,也要照顾别人的感受,想方设法讨好别人,他们学会伪装自己,隐藏自己的要求,慢慢地失去体验快乐的能力,从而失去成长的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孩子长大了,他们可能认识到问题,认识到应该用“真我”战胜“小我”,然而心理状态一旦形成,几乎无法更改。
所以,真的好心疼这个小女孩,好期待她的父母快回到她的身边,保护她,她的战无不胜的超人爸爸,陪伴她成长。
大人们要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宽容,更多的理解,更多的耐心,更多的尊重,更多的放手,真正把小孩子当成一个人看待,用牵着蜗牛去散步的心态,静待花开,蹲下身子,去到孩子们中间,发现他们,指导他们,鼓励他们,表扬他们,给他们搭建成长、表演、表现的平台,肯定他们,给我们存在感,收获感,让他们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让他们无忧无虑地尽情生长,幸福快乐一辈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