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刘大櫆生年考

刘大櫆生年考

作者: 河滨散人 | 来源:发表于2020-09-14 16:14 被阅读0次

出于自身科场失意的特殊经历,刘大櫆一向很少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及自己的年龄,他写文章也很少像其他人那样在末尾标上“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作”的字样。这给我们了解刘大櫆的生平活动制造了障碍,也给作品编年增添了困难。甚至连其生年问题,至今都没有一致的结论。

关于刘大櫆生年当时文献记载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是刘大櫆弟子吴定《墓志铭》言其“年八十二”,《祭文》言“天赐公寿,八十二秋。”

一是同乡姚鼐《传》文中言其“年八十三”。

现代人基本依据此二说,吴孟复《刘海峰简谱》认为姚刘同乡,语当可信,遂从姚说,认为刘大櫆出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孟醒仁《三祖年谱》则以吴定《墓志铭》和《祭文》以及《辞源》等书为据,认为刘出生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并言:“但姚鼐作《传》,言其八十三岁,可供参考”。看来,孟醒仁采取康熙三十七年说,但对姚鼐三十六年之说,没能找出证据进行否定。

笔者认为,姚鼐的说法有误,吴定等人的说法是正确的。

依据是刘大櫆自己提供的一则材料。在《刘大櫆集》卷十《祭张闲中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昔在康熙之辛丑(公元1721年),初托子以交契,愧学业之未成,年甫臻于廿四。举一世以杈枒,子独揄芬而匿秽。信两情之无疵,与草木同其臭味。”

由此可知刘大櫆1721年时,年刚二十四,即虚岁二十四,根据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推知,刘大櫆生于1698年。因此笔者断定,刘大櫆生年问题当以吴定说法为准,即刘大櫆(1698—1779),享年八十二。姚鼐《传》文和吴孟复《简谱》说法有误。

相关文章

  • 刘大櫆生年考

    出于自身科场失意的特殊经历,刘大櫆一向很少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及自己的年龄,他写文章也很少像其他人那样在末尾标上“某年...

  • 櫆、鼐初识辨

    天雨,宅家读朱洪所著《刘大櫆传》。作者乃安庆人,任安庆师大教授,长于余六岁。 其书第154页言,刘大櫆、姚鼐始见于...

  • 桐城派 刘大櫆

    刘大櫆(1698-1779),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曾祖日嚁,明末歙县训导,乡里仰其高节。其祖、父皆是秀才与塾...

  • 桐城派大家教你写文章

    清·刘大櫆 《论文偶记》(节录) 原文节选 行文之道,神(精神,灵魂)为主,气(气势,气韵)辅之。曹子桓(曹丕...

  • 读刘大櫆《祭舅氏文》

    余乡贤姚鼐之《古文辞类纂》,及王文濡之《续古文观止》,皆刊刘大櫆海峰先生之《祭舅氏文》,可见此文非同一般。...

  • 古人为何把男同称为断袖、分桃、龙阳之癖?

    闲读一本清代笔记《啸亭杂录》,里面有一则提到:“刘大槐(桐城古文名家刘大櫆之弟)性迂阔,初不知人间有分桃、断袖事者...

  • 探游清凉山(四十六)

    胡适先生曾说,“安徽第一个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刘大櫆,也不是姚鼐,而是全椒县的吴敬梓。” 吴敬梓性情豪爽,结交文...

  • 清代诗文

    ①桐城派 地位:是中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 人物:方苞为桐城奠基人;方苞、刘大櫆、姚鼐被...

  • 游记范本

    刘大櫆《游三游洞记》可作游记范本。 移步换景,层次分明。 彼如导游,读之人不觉入境,随之而行。 风景固殊胜,尤赖笔...

  • 网红地打卡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就非常注重朗读,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提出“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刘大櫆生年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un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