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艺术之家
福建连史纸非遗保护与活化

福建连史纸非遗保护与活化

作者: 鱼焉 | 来源:发表于2018-08-23 11:40 被阅读672次

    本文整理过程中得到连史纸手工制作技艺福建省传承人、美玉堂连史纸掌门人邓金坤老师的大力帮助。邓老师耐心讲解、悉心答疑、勘误指正,无处不流露着老艺人对传统的挚爱和精益精神。在此表示感谢!


    提起手工纸,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安徽“宣纸”。殊不知,历史上在文化传播方面作出更大贡献的,却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福建“连史纸”。

    连史纸,源于连城。连城地处闽西武夷山脉南段,置县于南宋,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当地盛产毛竹,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碧波汹涌,智慧的老祖宗就地取材以此为原料造纸。历经几代人努力,不断精化工艺,将连史纸推向竹纸乃至手工纸的顶峰,享有“寿纸千年”、“纸中丝绸”的美誉。

    “春采嫩竹露山间,入夏漂塘煌锅煎。措于七二始得纸,妍妙辉光寿千年。”这首诗形象描述了连史纸的独特考究工艺。连史纸的选材极为严格,只用立夏前后的嫩竹,经过“砍竹”、“洗丝”、“蒸料”、“晒料”、“碓料”、“捞纸”、“焙干”等七十二道工序,十月方能成纸。其中“捞纸”工艺尤为考究。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中,曾经拍摄过宣纸的古法制作技艺。连城三套水捞纸法与之类似,甚至更为精妙。

    捞纸

    选材和工艺决定纸品质量和风格。安徽宣纸和福建连史纸,选材工艺迥异,特点作用不同。宣纸以青檀皮为骨,掺入少量稻草,长短纤维结合。长纤维利于墨散,短纤维易于吸墨,所以墨迹层次丰富,有空濛缥缈之趣,促成了中国写意艺术的巅峰。而连史纸,不同于生料竹纸和熟料竹纸,采用竹料天然漂白工艺,利用日晒、碱化等手段,慢慢去除纤维杂质并软化,纤维短小细腻,纸张的平整度、柔软度,韧性达到极致。纸品手感光滑、着墨均匀、开卷耐久,极为适合书籍印刷。

    从清代开始,连史纸在印刷界就拥有了广泛声誉和极高的地位,是“官刻版本”、“御用书籍”的上乘之选。据记载,采用连史纸印制的著名典籍有:清乾隆《四库全书总目》、《武英殿聚珍版书》,清四堡书坊《四书》、《五经》、《西厢记》,清皇室《膳房清册》等。就连第一部《台湾府志,范志》,也是采用连史纸印制。近代,上海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等也大量地采用连史纸来印刷图书,甚至在扉页赫然注明“上等连史纸印制”,足见其金字招牌。

    《四库全书总目》

    严苛的材料选择,考究复杂的制作工艺,还造就了连史纸的卓越耐久品质。经检测,连史纸的耐久性变化值达到了2.8%,不仅优于5%的国家标准,甚至高于宣纸等名优纸品。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连史纸广泛用于朝廷奏本纸、科举考试用纸、官府榜文用纸。

    连史纸在发展过程中保持了独立性和差异化,数百年波荡起伏。历史上连史纸曾经出口到东南亚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清道光(1821年)《临汀汇考》云:“汀地货物,惟纸行四方”。彼时的连城,甚至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货物出口集散地和资金资本的聚集处。鼎盛时期“有1000余户手工纸号,工人一万多人,年产纸六万多担”。时过境迁,连城纸业在90年代经历了极为惨淡时期,大小纸号纷纷停业。邓金坤老师的曾祖父邓林昌创立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的美玉堂纸号成了坚守纯手工方式制纸的“独苗”。后来,就连硕果仅存的美玉堂也差点改行更张,幸好靠着老客户的雪中送炭的订单度过难关。

    我接触过一些非遗项目。所有传承人都将传统技艺视为骨血,振臂疾呼倾囊发展,但往往不被市场认可发展举步维艰,甚至需要通过其他业务补贴输血才能勉为生存。恰逢文化复兴的大时代,在邓老师暨美玉堂的努力下,连史纸的传承发展逐渐焕发新的活力。已经具备独立造血能力和清晰的发展路线。这是连史纸利用深厚的历史积淀,延伸产品文化内涵,不断提升价值的结果,也是传承人不断学习、不断革新,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结果。

    连史纸在文化建设、市场推广、销售方式、产业发展方面的探索,可以形成经验。

    在推广方式上,连史纸形成了网络渠道、自媒体、院校、专业团体结合的立体化推广模式。2009年前后,美玉堂就开始重视利用网络媒体宣传。美玉堂在新浪微博的实名账户已经推送8200多条信息,涵盖历史介绍、乡土文化、非遗宣传、来访报道等方面。以文化传播为主,产品推广为辅。从博客到微博、公众号,网络宣传饶有成效,进而吸引了很多电视台、平面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不仅免费,还效果上佳。在线下,美玉堂精准选择专家、院校和学生等特定人群。通过学术研究、社会实践等活动,借助外脑考证挖掘历史传承,集思广益规划发展。2006年,上海复旦大学文博系做了一个连史纸专题调查,撰写万字论文。2008年,10多万字的地方志史整理出版。2012年,邓老师还开始先后在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院校开设《福建竹纸的制作与使用》等专题讲座,在莫愁金陵中专等古籍修复专业学员中积极宣传。这些举措和活动,使得连史纸的文化内涵得以拓展延伸,影响力不断提升。2016年6月,邓老师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参加文化部非遗传承人的培训班,开拓视野,增强信心,期间发起中国手工纸联盟,更是整合多方资源,合力连史纸发展。

    在渠道建设上,连史纸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线上线下、海内海外结合的销售模式。2006年以前,连史纸大部分用于出口。但随着原料和人工成本的上升,价格居高不下,海外市场渐渐萎缩。国内恰逢文化消费升级和高端纸品原料需求日益增长的发展契机。美玉堂积极转身,逐渐把销售重心转移到国内。针对不同消费者,发展定位清晰多样化的销售渠道。线下专营店及合作网点成为收藏爱好者、艺术家青睐的交流场所。淘宝店成为学生、书画爱好者的便利渠道。亚马逊和速买通为海外华人,带去寄托思乡情愫原滋原味的“唐纸”。国内市场蒸蒸日上的同时,国外客商也渐渐回头。但是,连史纸已经不是当年靠价格优势打天下的廉价产品了,面对主动接洽的日本客商,邓老师提出价格上浮、包装不变、品牌不变的销售要求。唯有产品自信、文化自信才能长远发展。

    线下销售

    在应用领域上。连史纸拓宽产品线,已经从单一印刷用品发展为拓印用纸、书画用纸、学生用品、文房用品等四大系列几十个门类。产品定位上,不断走向高端。连史纸细腻光滑,薄如蝉翼,具有极佳的吸水性、韧性,尤其适合篆刻创作打稿、上石、铃印鉴赏、拓制等。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的金石篆刻研究学术社团西泠印社,已经成为连史纸的拥趸,印社的四百多个社员,加之桃李遍天下的徒弟,林林总总的篆刻班,都在使用连史纸开展艺术创作。在篆刻领域,连史纸已经占据了95%的市场。当今中国的篆刻家,无人不识。正值文化大发展,大量的古籍再造、翻印,需要原汁原味、高质量的上等纸品。中华古籍中,85%是用竹纸印刷的,连史纸是竹纸里的精品,在图书界有极高的声誉。连史纸自然成为修复古籍、档案、印刷经本、拓印印谱等工作的首选珍贵纸料。这些都为连史纸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平台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和西泠印社合作

    连史纸还开启收藏纸的新篇。美玉堂在2009年的时候生产了一个用于收藏的品种叫青纺连史纸,当时售价五百,现在卖两千一刀还供不应求。越是纸中行家,越是认可手工纸,越有意愿收藏。由于连史纸纹理细腻品质稳定,历尽岁月积淀后,边缘微黄,纸心洁白不改,软润如玉,散发出出更为诱人的光华。“过去是一刀一刀地卖,将来会一张一张地卖”。借鉴茅台酒陈化增值的理念,美玉堂自己也成为连史纸的大藏家,珍藏上千刀的优质产品。现在,美玉堂甚至惜售当年生产的优质纸。要在放置几年以后,不断提升价值后再出售。 2008年邓老师有一次在市场上偶遇几十件竹篓装的连史纸库存,本想回头全部买下,不日却发现已被疯抢一空。说明连史纸受到了收藏界的大力认可。

    收藏纸品

    不仅在产品本身,伴随古迹修复,遗产活化,非遗项目连横合纵,连史纸展开更加宏大的发展蓝图。

    修复连史纸作坊 修复连史纸作坊

    2015年1月,美玉堂连史纸作坊,成为县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开始对作坊旧址进行了全面的修复,现在在原有蒸料灶的基础上已经完成“纸寮1座、水碓寮3座、廊亭一座、亭子一座、水陂2座、水渠一条、石头道路600多米,已经形成了一条古代造纸遗址群”。2018年作坊提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即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修复后的美玉堂连史纸作坊旧址作为“古法造纸体验”及“姑田大龙体验游”双非遗体验活动的场所。双非遗的加成,使得游客可以姑田在度过充实的两天。第一天体验造纸、雕版印刷和书法,第二天制作大龙,裱糊、画龙、抬龙。这些项目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体验性,屡获好评,吸引了福建省内、广东、江西等各方游客。体验项目不仅拓宽盈利模式,更起到文化传播作用。据悉,老遗址还是刚刚完成完成拍摄、李幼斌主演的影视剧《古田军号》的外景地。发挥老遗址的作用,对整个连城的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姑田游大龙,龙须用连史纸制作 影视剧《古田军号》剧照 李幼斌捞纸 接待社会实践

    复兴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连史纸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可谓历经坎坷。

    2010年,“连史纸”商标被江西铅山抢注。2012年,邓金坤老师以自己创立的连城连史纸研究所的名义提出申诉。历经两年多的维权,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查阅《乾隆县志》等大量文史资料、反复论证后,2016年裁定对方不得使用“连史及图”商标。2018年2月,连史纸获国家地理商标证书。现在,连史纸有了地方标准、地理标志、省级非遗、马德里国际商标等多元保障。

    法律上的问题理清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福建连城“连史纸”与江西铅山“连四纸”还经常混淆不清。别说普通老百姓,就是专家也常见出错。明清以来,“连史纸”在《连城县志》、《临汀汇考》、《姑田镇志》等地方史志记载清晰、传承有序。“连四纸”在《铅山·食货·五利》、《天工开物》、《泾县志》等典籍中也有记述。由此,福建连城“连史纸”与江西铅山“连四纸”在古籍中是泾渭分明。盖因后来“连史纸”名声鹊起,两者始有混淆。有认为“连史纸”原称“连四纸”的(商务印书馆1987年出版,《辞源》),也有将福建、江西所产统称为“连四”的(2005年华宝斋出版《中国古代吟纸诗文选》之“中国古代纸品释名”),还有说“连四纸”初产福建,盛于铅山的。这些谬传还需要长时间的考证、正名、宣传才能消除。连史纸的知识产权保护任重道远。

    无独为偶,连史纸也存在前辈匠人老去,新一代青黄不接的窘状;也有文化产业基金扶持申请不到等诸多困难。但是,一旦谈到连史纸的未来,邓老师很有信心,立志不负于这个文化瑰宝,“坚持做下去,把它做好,不管碰到怎样的困难,都会作为生命中最重要的发事去做”。

    谈到未来的发展规划,邓老师更是胸有成竹,希望“未来五年,要把连史纸申报成为国家级非遗,要美玉堂作坊申报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还要建一座连史纸博物馆”。邓老师还戏称,要是这些三大愿望都能实现的话,他就要“笑傲江湖”,“不穿鞋子啊,在长安街走一趟”!

    祝邓老师愿望早日实现,祝连史纸发展蒸蒸日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福建连史纸非遗保护与活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up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