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书声|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书声|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作者: 海上花儿开 | 来源:发表于2019-11-24 00:00 被阅读0次

今天应春生学长的邀请,加入“持续行动-心理学方向”学习组,开始每日1章的心理学主题阅读。我的阅读速度比较慢,要跟上团队的整体节奏,算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Book 1:《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D1:第1章《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书声|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1、一个脑还是两个脑

罗杰·斯佩里:割裂脑研究的奠基人

迈克尔·加扎尼加:大脑半球功能特化早期研究者

大脑的两个半球通过2亿根神经纤维构成的胼胝体相互联系。胼胝体被切除,大脑两半球连接的主要途径就被切断,两半球的功能就彼此独立。

大脑左半球控制语言能力,擅长于言语、写作,数学运算、阅读等,是主要的语言中枢。

大脑右半球涉及空间关系,在加工人像、符号推理、艺术活动方面更有优势。

2、丰富的经历=更大的大脑

在丰富环境中生活的大鼠大脑皮层更重、更厚。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酶的活性更高,两种对神经元生长起最重要作用的化学成分RNA和DNA的比率相对更高。

现有一些证据表明,经验确实改变了人类大脑的发育。通过尸体解剖发现,若一个人具有更多的技术和能力,他的大脑变得更复杂、更重。

玛丽安·戴蒙德研究发现,神经细胞因刺激而存在,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始终充满好奇心,这将刺激他的神经组织和大脑皮层。经常用脑的人,大脑不易老化。

3、人的本性是天生的

鲍查德和莱肯以双胞胎数据资料为基础,研究指出,大多数差异由遗传因素引起。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特质的人即使分开抚养且生活条件大相径庭,长大成人后外表上极为相似,而且基本心理和人格也惊人的一致。

人的特性是由遗传和环境综合影响决定的。

有效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自我选择的结果,而这种选择为基因组的恒定压力所引导。

4、小心视崖

吉布森和沃克发明的“视崖”,让行为科学家能够用一种明确、系统的方式去研究深度知觉。深度知觉在婴儿一出生就已经具备了,但害怕跌落和避免危险是婴儿到了能够爬行的年龄并遇到危险后,通过经验习得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声|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vk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