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纯粹浪费时间
-
任何一个理论,能够抽象成一句话,其背后的意义远远不止一句话那么简单;
-
如果这一句话你陌生感越强,就说明你关于这个领域的基础素养就越差;
-
如果试图死记硬背这句话,纯粹是他么浪费时间,毫无意义,浪费生命;
-
背诵一万遍,你也不可能了解一个理论的发展背景,为什么会发展出来,为什么是它?
-
其实这个理论的背后,有着极其丰富的“背景”:驱动因素、起源、论证、各个领域的解释,引用.....
-
这就像一个树干,下面有无数盘根错节的根,天天看树干,是毫无意义的;
-
我们总是想快,想高效,想大跃进,这种欲望没有错,但是往往容易将我们推入一个误区,采用错误的解决方案;结果是适得其反;
-
慢就是快;
-
理解力并不是从“重复无数遍”诞生的,而是你真正的知道他的过去、未来、发展、它背后的所有的一切,一句话背后可能藏着10万句话,你真正看过这10w句话,才能诞生对这一句话真正的理解力;
-
如果一个理论,你能脱口而出,毫无意义, 说明你会背;如果没有融入你的血液,成为你价值根基的一部分,只会喊口号,毫无意义,纯粹是做无用功,背还不如不背,纯浪费时间;
-
就像我会背“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但是这个理念并没有融入我的血液;若要其成为我价值根基的一部分,就需要真正融入血液的方式:在实践层面不断精进自己;它是逆人性的,我们天生懒惰,寻求安逸,舒适;故几乎所有人只是停留在口号而已;
-
就像我前几年就看过《精益创业》这本书,我大概都知道,大概也明白,其实没有诞生真正的理解力,直到后来了解了这本书写作的背景,里面的理论诞生的背景发展,其背后的更为盘根错节的多维度信息,才能较为深刻的理解它;
-
还是那句话,理解力不是诞生于“重复无数遍”,而是诞生于其“基本原理”;只有把“这棵树刨了”,把树根理明白了,才具备真正的理解力;
-
这就和计算机中的“递归”是一模一样的,我草,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原来具备普遍适用性,不仅仅局限于编程;过程是:将一个问题深挖到其基本单元(基本原理),这个基本单元能够产生返回值,然后再往上层逐层返回,每一层的返回值都会触发上一层问题的返回值;每一层的不可解释,都被其下一层可解释性打破,从基本单元开始,逐层往上,破,破,破,逐层破,最后一个复杂问题完全被破;比如求解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值;
-
现在想想读书时让我背书的老师都是tmd sb,让我抄书的都是sb,让我把字写无数遍的都是sb,这是极其愚蠢的方式,中国学生,毁于这帮sb手里;
-
正确的方式是,你该把一个理念讲明白,就算一句话需要用10本书,100本书来阐释(当然这需要调用老师的极其丰富的综合素养),也比背无数遍,写无数遍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