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孓一夏夏班长:
展信悦!
你的信,在四月的第一天,跟着花信风到来。信里现实和回忆交织,有的时候的确会分不清。熟悉又陌生的场景,鲜活又生疏的摸样,会让人恍然,原来时间匆匆飞逝,往昔如昨却也是眨眼数十年。
三、四月海滨的城市,已经各种花争相开放,桃李梨樱杏梅就这么一束一束灿烂地开着,分不清,但是不影响心情也跟着明媚起来。偶然在办公室的地面也能发现一两片花瓣,应当是风起时,花瓣藏在衣角或者鬓发。如果是在聊斋的故事里,应当是某位花仙来寻书生了吧。
教室里,鲜花一直都有。每周都有轮值的小朋友带一束鲜花,看他们安坐在插花的桌子前,用剪刀修剪枝叶,然后把修剪好的鲜花插到喜欢的花瓶里。再把花瓶放到自己喜欢的教室角落,内心也会跟着柔软起来。花朵、植物,蕴含着安定心灵的力量,稳稳的和生命联结在一起。
周末出门,看见草坪上“长”着许多小朋友,抓着钓鱼竿的风筝,来回奔跑。风筝飞得并不高,跟尾巴似的,一抖一抖地跟着。不觉得吵闹,只觉得活泼泼的,春天也许就是这样子。
寻了一块安静略远一些的地方,边吃零食边看书,一本《荒野集》看完了一大半。作者洛克威尔·肯特带着他的儿子,在阿拉斯加的海湾木屋定居下来。做简单的陷阱,逮一只豪猪做宠物。白天伐木,劈成柴火,在寒风呼啸的夜晚,围炉取暖。白天去爬山,登上海湾旁高耸的悬崖。冬日里,看阳光点亮杉树的颜色,绘画、看书。船只马达坏了,父子俩去修理,然后修理因为修理马达而弄坏的船上的零件。父子俩从初秋,到深冬。日志一直记录到来年的春天。
“生命总有这样的时刻——任何事都没有发生,只有你的心灵在宁静中舒展。身边没有出现任何外来的东西,日常生活也没有改变,除了自己创造的东西。”作者这样说道。当看到这段,我想到了夏班长你在信里提到的那个月圆如斗、清辉笼罩的那个夜晚。
在这本书的日志之初,作者罗列了带到小岛上的书。我在想,如果是我,会带什么书呢?夏班长,如果是你,你会带什么书?希望你回信告诉我哦!
yours阿若
23.4.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