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同样两个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泳池游泳,但是那天正好水有些冷,自己也觉得有些冷。一个孩子就是不敢下水,和妈妈A说好冷啊。
妈妈A看到其他小孩子也在水里,说哪里冷了,其他孩子也都在水里,怎么这么胆小。就开始推孩子下水,孩子就是不下水,一把把孩子用力的推下去了。孩子呛水就哭,开始溺水了,就被抱出了泳池,就再也没出来。
同样另外一个孩子也是觉得水冷,妈妈B就说,那边有个小姐姐,我们去那边找她玩好不好,妈妈B就和小姐姐说,水冷不冷啊,小姐姐说不冷,一起来玩水吧。
这个孩子就开始尝试一点点下水,但是真的有些凉,没有下水,孩子在岸上和小姐姐玩了会,身体热了,最终受不了诱惑还是下水了。孩子一边玩水,妈妈在岸上一边给孩子拍照,拍视频。
生活中,大多数妈妈属于A。靠蛮力,靠吼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孩子再也不想触碰这件事。
A妈妈B妈妈区别在哪里?
A妈妈以成人的立场,思维方式来要求孩子,他理解不了。然后采取简单粗暴野蛮的方式,生拉硬拽,可能有时候目的达到了,但是负面效应随之而来:有阴影,怕水,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什么真心话也不想跟父母说了。
B妈妈循循诱导,站在孩子的立场,跟他好好沟通,采用迂回战术,通过其他小朋友的口告诉他水不冷。而且通过热身活动,让他真的觉得水不冷,心甘情愿愉悦的下水游泳。
表面上看是两位妈妈思维方式的不同,实际上是前者太懒,不愿动脑思考。所有的事情都要追本溯源,找出最根本的问题点,对症下药,要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来沟通。要换位思考。
教育小孩子,父母一定要言传身教,自己把看书,学习的乐趣展示在孩子面前。让他忍不住也想参与进来。
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始终要保持心平气和。假如你很好的执行了十天,一旦你的情绪爆发,那么前面的所有努力基本就白费了。所以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每天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
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控制欲。陪她玩不要带她玩,要引导就要润物细无声。如果不是带来危险的事,可以提问题给建议但是不要替她做决定。尊重亲子是两个个体,尊重她的边界。这个是良好沟通的前提。
因此,结论是:你先要提升自己输入的质量,分享学习的快乐,引导和鼓励孩子看经典的儿童书籍,毕竟孩子看什么会把她塑造成什么样。这样这个孩子就会引导其他孩子看更好的书。从小培养营销力,沟通能力,领导力。这么一层层的影响和引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