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心理
庄子:得道之人的教育之法

庄子:得道之人的教育之法

作者: 两不相伤 | 来源:发表于2022-08-05 22:04 被阅读0次

一个得道之人的教育之法是什么样子的呢?是不是像形体和影子的关系呢?像不像是声音和回音的关系呢?圣人因为有了问题所以才有回应,而他的回应是出于自然而然的,出于本心的回答,他的胸怀是与这天地为伍,无欲无私的。

所谓得道高人,他们还有哪些表现呢?他们又好像深不可测,丢块石子下去,等不到他落地;他们行走在这世上,好像没有刻意的准则,总是随风而动,空空悠悠。

如果你和那些得道高人谈论,他们好像能带领你游走这思想的世界,来来回回,也不会掉进那迷糊的思想陷阱之中。他们似乎可以走进任何一种极端思想,而又可以不带走一片云彩的离开。你也看不出他们是依靠什么法则做到的,感觉无根无据又头头是道,好像他说的那些东西在这太阳出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我们歌颂自己总结出的规律,以为是至理名言,无可厚非。但实际上有没有雾里看花,水中捞月,只是自欺欺人了呢。我们把这副皮囊打扮的花枝招展,附加上华丽衣裳,争出个人间显贵,鹤立鸡旁。

殊不知,得道之人不求人中显贵,但求和其光。混到人群中,无法寻找,不漏山不漏水,蓦然回首,那人就在身旁。他们知道,人嘛,都是一样的!既然大家都是一样,没有什么可以超出的地方,那人走不出人的范畴。就像是集合中的一个子集不能代表集合了嘛。既然没有自己可言,又还有什么是可争的呢?

如果只能看到那些实质的东西,只从实处着眼去解决问题,那也算是这世上务实的君子了;但如果是看不到具体的东西,游走在真实和缥缈之中,那他可能已经离形去知,达到那天人合一的境界了。

知不知,尚矣!哈哈~

相关文章

  • 庄子:得道之人的教育之法

    一个得道之人的教育之法是什么样子的呢?是不是像形体和影子的关系呢?像不像是声音和回音的关系呢?圣人因为有了问题所以...

  • 庄子16天 撄宁

    庄子借女偊之口说出了得道之法,首先说出了道是有选择的,只有具有道的具有圣人才质的人才能够得道,最后说明道法自然,道...

  • 同读《庄子》第十五天/“道”之化身——“真人”也

    庄子“大宗师”其实就是讲的一代宗师,也就是得道高人。所以,我以为庄子所说的“真人”也就是得“道”之人,也就是大宗师...

  • 《庄子》杂篇  天下:得道之人的境界

    2022.04.13周三晴D103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609 《庄子》杂篇 天下 二 【原文】 天下大乱,贤...

  • 佛陀:得道之法

    摘自:《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

  • 始于一根竹竿的稳

    庄子曾向一位稳持竹竿,捕捉蝉的老人询问捕蝉之法,老人说他得道。 所谓道,不过是他心中只有那对蝉翼,从而保持竹竿稳定...

  • 南怀谨先生给的解读摘录

    1、至人:既得道之人,修养到了极高的境界。(未读《庄子》之前,对“道”这个词存有极大的偏见,一提到“道”就是那些影...

  • 敝而新成

    得道之人与世俗之人明显不同。世俗之人极其浅薄,欲盖弥彰。得道之人静密幽沉、难以测识。他们表面上他们清静无为,实际上...

  •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道是精妙深玄,恍惚不可捉摸,一个得道之士,也静谧幽沉,难以测识。世俗之人多是行气秽浊,利欲熏心。庄子说:“嗜欲深者...

  • 庄子不装(安读《庄子》第二十三篇)

    杂篇之一《庚桑楚》 《庚桑楚》共分十二章,主旨是得道之人皆表里如一,无所羁绊。 庄子在本篇从多个角度描绘出世人的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得道之人的教育之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bv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