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定名《资治通鉴》。
陈慕的第7篇原创文
本文4861字,阅时间约8分钟
大家好,我是陈慕,欢迎大家来到我的公众号:陈慕读历史。让我们一起在《资治通鉴》里,探寻当下与未来。
【材料】《资治通鉴》白话文版
吴起,卫国(首府濮阳〔河南省濮阳市〕)人,在鲁国(首府曲阜〔山东省曲阜市〕)担任官职。鲁国物色大将,而吴起的妻子却是齐国(首府临淄〔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区〕)人,鲁国政府怀疑一旦跟齐国发生战争时,他能不能忠心不贰。吴起就把妻子杀掉,结果把齐国的军队击败。
鲁国有人厌恶吴起,便中伤他说:“吴起生性多疑而又残忍。他年轻时,家境十分富裕,他为求功名,就四处游历,还没成名就已倾家荡产了。他家乡的人都笑话他,他就一连杀掉三十几个讥笑他的人,然后走出卫国东城门,与母亲诀别时,他咬着自己的手臂发誓说:‘我如果做不了卿决不回卫国。’
于是就离开卫国,投到曾子门下。时隔不多久,他母亲死了,他竟没有回国奔丧。重视孝道的曾子无法容忍他的这种做法,跟他断绝师徒关系。
吴起于是就跑到鲁国,改习兵法为鲁君效劳。鲁国的国君迟疑不决,不敢用他为将,他为了谋取官职竟不惜将心爱的妻子杀掉。像他这样残忍寡情,能算是人吗?鲁国是小国,但小国却有战胜大国的威名,这样必会引起诸侯国的不安,它们便会联手对付鲁国。再说鲁国和卫国是兄弟之国,您若重用吴起,重用这种杀人武夫,那简直是抛弃卫国,这不是得不偿失吗?”鲁国的国君听信了他的话,对吴起起了疑心,就疏远了他。
吴起得到消息,恐怕被杀,听说魏斯贤明,就投奔魏国。魏斯征询李克的意见,李克说:“吴起既贪财而又好色,可是,如果率军作战,虽田穰苴(齐国名将)也不如他。”魏斯遂任命吴起担任大将,攻击秦国,占领五个城市。
魏国国君(一任文侯)魏斯逝世,子魏击嗣位(二任),是为武侯。
魏击在西河(潼关以北的黄河)乘坐御舟,顺流而下,水势奔腾,峭壁夹岸,行到中游,神采焕发,对大将吴起说:“多么美丽的锦绣江山啊,固若金汤,这是我们魏国的至宝!”
吴起说:“我不认为地理形势有什么重要,国家的安危,在领导人的品德,不在山川的险阻。从前三苗部落,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鄱阳湖,可以说万无一失,但因为领导人堕落不振,夏王朝开国君王(一任帝)姒文命,把他们消灭。夏王朝末代君王(十九任)姒履癸(桀),首都也在安邑(山西省夏县),东有黄河、济水(古黄河支流,流经河南、山东两省,大部分河道今已湮没),西有华山(陕西省华阴市南),南有伊阙(河南省洛阳市南),北有羊肠阪(山西省平顺县东南太行山中,顾名思义,道路好像羊肠,易守难攻)。可是政治腐败,商王朝开国君王(一任)子天乙,把他赶下宝座,放逐远方。等到商王朝末代君王(三十一任)子受辛(纣),西边是孟门(山西省吉县西),东边是太行山,北方有恒山(河北省曲阳县北),南方有黄河,可是他暴虐无道,周王朝开国君王(一任)姬发,把他诛杀。
由此看来,国家的安危,在领导人的品德,不在山川的险阻。如果主上不为国家尽责,恐怕现在跟主上同船的亲信,到时候一个个都成了敌国。”魏击懔然说:“我谨记你的话。”
魏击任命田文担任宰相。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说:“我想跟你讨论一下你我对于国家的贡献,你以为如何?”田文说:“当然可以。”吴起说:“指挥武装部队,官兵们愿意牺牲性命,使敌国惊惧,不敢打我们的主意,你比我怎么样?”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使政府的功能充分发挥,使全国人民安居乐业、国库充实、社会富庶,你比我怎么样?”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防卫西河(潼关以北的黄河),秦国不敢向东侵略。而韩国(首府平阳〔山西省临汾市〕)与赵国(首府晋阳〔山西省太原市〕),不敢不对我们唯命是听,你比我怎么样?”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这三项重要大事,你都不如我,可是官位却比我高,那为什么?”田文说:“当君王年纪还小,有权势的重要官员互相猜忌,随时可能发动政变,民心恐慌。这个时候,宰相位置,应该属于你,还是属于我?”吴起沉默很久,抱歉说:“我承认,应该属于你。”
若干时日后,魏国宰相公叔(魏国可能设立一个以上的宰相,也可能此时田文已去位或逝世),妻子是魏国公主,公叔权倾中外,忌妒吴起的超凡才能,认为终有一天,吴起会威胁到他的职位,因而想把吴起排除,可是一时想不出妥善方法。
他的一个绝顶聪明的仆人建议说:“排除吴起,易如反掌。他这个人最大的缺点是过度刚强,而且对自己的心直口快,颇为满意。所以,只要设计一个圈套,就不怕他不跳进去。你先报告国君说:‘吴起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可是,我们魏国是个小国,恐怕留不住他。留住他的唯一方法,只有许配给他一位公主,使他成为魏国的女婿。如果他志不在魏国,非投奔其他大国不可,必定拒绝这项婚姻。’然后,你在家里设宴,邀请吴起跟你同时回府,而跟公主先行商议妥当,使公主做出对你百般侮辱的动作,你也做出对这种侮辱的百般忍受的动作。吴起发现公主那么凶悍,不把平民出身的丈夫当成人,一定不敢娶她的妹妹,好了,这就跳进陷阱。”公叔大喜过望,按照计划进行。吴起果然心惊胆战,向魏击表示无福消受金枝玉叶,魏击霎时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吴起这才发觉他中了暗箭,然而为时已迟,无法挽救,恐怕魏击翻脸无情,把他杀掉,于是逃亡,投奔楚王国(首都郢都〔湖北省江陵县〕)。
楚王(十七任悼王)芈疑,早就敬慕吴起的贤能,遂即任命他当宰相。吴起就职后,雷厉风行,推动一项广泛的改革运动,制定合乎时代的法律,并建立法律的尊严,罢黜所有只领薪水却不工作的闲散官员,撤销血统疏远的一些皇族们的爵位俸禄,加强训练军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坚持独立的外交政策,反对跟秦国和解。在吴起强烈的革新运动下,楚王国陡地强大。数年之间,疆土扩张到百越(东南沿海的浙江省、福建省及广东省),北方阻止三晋——赵国、韩国、魏国的南侵,西方数度攻击秦国。各国对楚王国的迅速复兴,大为忧虑。
可是,在楚王国内部,那些因改革而失势的贵族和既得利益阶层,对吴起却十分仇视。
楚国的旧贵族,全都想杀害吴起。趁楚悼王发丧的机会,联合追杀吴起。吴起走投无路,只好奔向停放悼王尸体的寝宫,把自己的身子紧贴在楚悼王的尸首上。尽管如此,愤怒的贵族们仍不肯善罢甘休,反而聚拢起来射杀吴起,悼王的尸体上也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等悼王安葬后,太子肃王即位,就命令尹把追杀吴起以及以乱箭射穿悼王尸首的一干乱党,一律处以死刑。因牵连在内而全族被处以极刑的,共达七十多家。
吴起伏尸
解析:
吴起的一生,在我看来在某种角度来说无疑是精彩的,他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
在某种角度来说他的一生也是辉煌的,他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被后世称为武庙十哲,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其著作《吴子兵法》更是传世之作;
但同样我觉得他的一生也是充满悲情色彩的,为了得到上级的信任,他亲手杀害了自己的妻子,可还是遭到了上级的质疑;发誓不当上高官不回家,于是他没有见到自己母亲的最后一面,可这还是引起曾经老师的不满,跟他断绝了师徒关系;一生在三个国家当上高官,可结局呢,“鲁国的国君对吴起起了疑心,就疏远了他”,“吴起恐怕魏国国君魏击翻脸无情,把他杀掉,于是逃亡”,“楚国的旧贵族,全都想杀害吴起”,最后也是惨遭杀害!
史书上说吴起出生在一个“家累万金”的富有家庭,也就是一个商人世家。
经商,在我们今天看来,是一件极其荣誉的事情;商人,是一个能让人充分肯定其价值的职业,但在古代,当时各国,都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极力压抑商人的地位,将“农、战”提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商人再富,也不能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并且为社会所不齿。商人被人们认作低人三等、不懂礼仪,低劣到几乎近于罪犯、农奴的人,在当时,有本事的人都力求参与国家的政治事务,得到一个名实相归的政治地位。
所以,我觉得其实吴起的一生和当代“寒门”学子一样,为了实现“阶层跃迁”,用自己的方式在做着努力,在卫国东城门,与母亲诀别时,吴起咬着自己的手臂对母亲发誓说:‘我如果做不了卿决不回卫国。就如同我们发誓要让自己的父母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性质是一样的。
吴起
而为了实现“阶层跃迁”,吴起做了什么呢?
在这里我总结了两点:
为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为了得到上级的信任,亲手杀害了自己的妻子
鲁国物色大将,而吴起的妻子却是齐国(首府临淄〔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区〕)人,鲁国政府怀疑一旦跟齐国发生战争时,他能不能忠心不贰。吴起就把妻子杀掉!
向母亲发誓不当上高官,决不回家
他咬着自己的手臂发誓说:‘我如果做不了卿决不回卫国。’于是就离开卫国,投到曾子门下。时隔不多久,他母亲死了,他竟没有回国奔丧。重视孝道的曾子无法容忍他的这种做法,跟他断绝师徒关系。吴起于是就跑到鲁国,改习兵法为鲁君效劳。
在某种程度,吴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为了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在法治社会的今天,违法缺德的事情,我们还是不能做的。
持续学习
吴起一生,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被后世称为武庙十哲,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其著作《吴子兵法》更是传世之作。
他是如何做到的?
年轻的吴起,曾投到曾子门下学习儒家思想,时隔不多久,他母亲死了,他竟没有回国奔丧。重视孝道的曾子无法容忍他的这种做法,跟他断绝师徒关系。
但吴起没有放弃,他于是就跑到鲁国,改习兵法为鲁君效劳,并之后在魏国,被魏国国君魏斯任命为大将!
之后投奔楚王国,楚王(十七任悼王)芈疑,早就敬慕吴起的贤能,遂即任命他当宰相。而在这个阶段,吴起学习法家,吴起就职后,雷厉风行,推动一项广泛的改革运动,制定合乎时代的法律,并建立法律的尊严,罢黜所有只领薪水却不工作的闲散官员,撤销血统疏远的一些皇族们的爵位俸禄,加强训练军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坚持独立的外交政策,反对跟秦国和解。在吴起强烈的革新运动下,楚王国陡地强大。数年之间,疆土扩张到百越!
吴起一生,先后研习儒家、兵家和法家,并通过持续学习,让自己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并进而成为了各国君主敬慕的人!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新闻,一位唐山收费站36岁的大姐,语出惊人:“我今年36岁了,除了收费什么都不会。”,引发轩然大波。
其实很多中年人,就像这位大姐一样,早早地就放弃了学习成长,每天只是疲于应付工作,除了招手、微笑、收费、再见”,什么都不会,这其实是非常可悲的。
很多中年人感叹,答应给另一半的好日子还没过上;子女的教育压力还在不断蔓延;父母年纪已大,还在自己身边操劳;职场危机已来临,随时面临裁员的风险……
人到中年,本应是功成名就、岁月静好的时候,何以生活竟如此之狼狈?
原因其实很简单:所谓的中年危机,大都是从不学习开始。
度过了激烈的职场动荡期,大部分人在人到中年后,越来越习惯呆在自己的舒适区,选择享受相对安逸的生活,越来越不思进取,甚至躺在过去的成就上固步自封,对周围的环境浑然不知,失去了学习的能力。
殊不知,由于长久的不充电、不学习,无论体力和智力,都比不上年轻人,最终导致危机爆发时,竟无路可退。
越优秀的人,越懂得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在他们的人生字典里,别人眼中的中年危机从来就不存在。
正如梁宁所说:“我们自己的人生也是迭代的产物。”
从一个最好的内核开始,一个一个动作地持续迭代和一次一次微小的选择,就会成就你的产品以及你的人生。
今天你在一个什么样的点位上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未来的几年里,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持续迭代。
是的,学历代表过去,学习力才代表未来。
拼到最后才发现,一定是那些能够持续学习的人才能一直笑到最后。
这一定律,无论是普通人还是牛人都适用,只要坚持学习,都能在自己的赛道人生中越跑越远。
好啦,关于这段的解读就到这里,最后说明一下,所有的观点仅供个人参考,觉得好的,可以点个赞分享一下,觉得不好的,也欢迎大家私信交流一下。毕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本文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作者:柏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