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历史爱上故事
文 / 网风
纵是再四季分明,天上仍会有风有雨有太阳,当然也会有乌云。
今日读“图说天下”系列之《春秋战国》,才更加了解春秋记事之妙。郑武公拥护周平王东迁之后,他的大儿子郑伯克(杀)小儿子段于鄢,颖考叔以敬献不孝之鸟鹗旁推侧敲,克段的郑庄公在立誓之后才得以既不违背誓言又能与生母在“黄泉”内相见。大隧之内,乐也融融,乐也泄泄,颖考叔得封。孔子的春秋笔法果然微言大义,果然看似纯客观的叙述,却暗含着耐人寻味的褒贬。
微言虽含大义,但曲笔终需明解,正所谓1000个人的心中有1000个哈母雷特。由于《春秋》记载史实过于简单,于是,出现解释《春秋》的《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传》三个版本也就不足为怪了。而再延续到孔子之后的秦汉唐宋,法儒之争、黄老交锋也就更不足为叹了!的确是无古不成今,文学如此,史学如此,哲学又何偿不是如此呢?
周幽王烽火戏弄了诸侯,等到亲家申侯领着犬戎来攻镐京,烽火难免会戏弄自身。再等到申侯联合卫侯、晋候赶走贪婪的戎主,好不容易将自己的女婿周平王扶上正位,周平王却又不得不为戎主再袭镐京而日夜闹心。于是京城只能从西安东迁到洛阳,原以为东迁到洛阳便可永保周朝万代江山,岂料保架有功的郑武公又独揽朝政。长寿的周平王在位51年后撒手西去,把君位传给了周桓王,却无法阻挡郑武公的儿子郑庄公的专权独断。为了“面子”,身为号令四方的天子,不利用谋略和外交手段去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却急匆匆调集根本没做好打仗准备的蔡、卫、陈三国和自己的军队,兴匆匆亲自率领“联军”前往一线讨伐参战。毫无取胜把握的情况下贸然出兵,在长葛之战中被一箭射中左肩的着实不冤,更要命的是,这一箭也射落了周王室的名誉和威信,一幅好牌被周桓王打得稀难。
爱上历史爱上故事千万别以为周桓王就是笨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事时至今日还不是反复多次发生,谁又敢拍着胸膛宣称自己从未曾犯过错误呢?谁又敢断言自己的“追求”是从一而始又从一而终?
千万别以为春秋战国都是血腥的屠杀。郑庄公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残忍地杀死了日渐骄纵的亲弟弟公子段,因为忌恨此前生母弟弟的帮忙与纵容,杀了亲弟还发誓与生母“不及黄不得相见”,但在岁月的流逝中,不还是因为思念母亲而挖掘地道弄出个“人工黄泉”,并在这“人工黄泉”里与母亲一边紧紧相拥,一边感叹“其乐融融”?
千万别以为春秋战国都是礼崩乐坏。长葛之战中,郑国的将军祝聃一箭射中周桓王的左肩,眼看就要生擒周桓王的时候。躲在阵后的郑庄公还不是立即安排手下鸣金收兵?还不是明明打了胜仗却派手下蔡仲去周桓王的兵营当面跪谢致谦?郑庄公与蔡仲谈到的“点到为止”不是守礼又算是什么呢?
爱上历史爱上故事,这个故事肯定是前朝旧事,也许是客观真实的,也许是后人杜撰的,但极有可能还会发生。这个故事也许是“欲擒故纵”,也许是“点到为止”,也许是“黄泉相见”……
2018.12.23日以记
爱上历史爱上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