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和慧,是两个不同意思。
智,《说文》:识敏,故出于口如疾矢。
识,乃了别意。《大乘百法明门论》云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后两识就是现代心理学所说的“潜意识”——意识不到的意识。此处我想应该是前六识的总称,识敏,意为对外界刺激的认识和分别反应极为敏捷灵敏。
因为反应灵敏,所以能像射出的箭一样作出判断和行动。
慧,《说文》:同惠,惠,用心专也。
也就是说满脑袋名闻利养颠倒梦想的人,可能于智有所长,很难达到慧。
我常常觉得智慧这个词的顺序有问题,应该先慧后智,重慧启智。
世间有两种学问,一为智学,即适应改造社会之学问;二为慧学,即心之证量和体悟学问。以智学去理解慧学,犹若拿陆地之眼界去参透天上之繁星,有所光亮,但遥不可及,以慧学去看智学,恰似日月之普照,天下为之坦然也!
是故,修慧学重于智学,智学之广深依赖慧学之沉静。
于儿童而言,法于自然,情绪感受之舒泄,五脏调和,身心泰然,再引以心有定所,则慧之基即实。
法于自然,乃顺应天时,早卧早起,适度运动,合理膳食。
今观学童夜半苦读,早晨迷蒙双眼,虚耗元阳,父母孩童皆为之苦。桌前作业,即为亲子战场,儿童战惊,父母忧伤,彼此情绪内忍于心。
每每观之,心隐隐作痛。
誓愿为儿童,尽己所能!
![](https://img.haomeiwen.com/i12123064/f4b06207dabf6da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