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许多孩子在青春期出现逆反,为什么许多孩子接受了没结婚或未成年不要发生性关系的教育,仍然会有性关系,甚至会怀孕、传染疾病?正是因为"管制"的思维模式隔离了教育者和孩子的关系,激发了孩子的叛逆意识有无法同时增能赋权给孩子。
一个人28岁,没有接受过好的性教育,不懂得自主、健康、责任,另一个人17岁,接受过赋权型性教育,懂得自主、健康、责任,他们两者谁更有资格决定性爱与否呢?
如果我们通过所有的努力都没有让孩子学会对自己和他人负责,就不要指望通过一句"不要在18岁之前做爱"管束住他们的身体和思想。
作为教育者,笔者(方刚)关心的只是学生是否懂得和能够做到基于性权利的性爱三原则:"自主、健康、责任"。笔者(方刚)不关心他们什么时候做爱,因为那是他们自己的事。
真正具有赋权思维方式的老师,他们不想简单地规训孩子,但又不希望用孩子无法理解的话语来回避教育中的困难。虽然看起来措辞的变化,只是性教育中的一个小问题,背后却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开除怀孕女生,无助于减少少女怀孕,恐吓与禁止,从来不会真正帮助到青少年,只会更加阻断女生怀孕后,向家长和学校求助的可能。
赋权型性教育的核心在于增能、成长,也就是增加青少年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技能与态度,鼓励青少年做出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成熟选择。赋权型性教育将性还给青少年,相信他们有能力做出负责任的选择并对选择负责,而不是强迫他们做出某一种选择。赋权型性教育,不会将青少年与性隔绝起来,它尊重青少年自由选择或拒绝性的权利,但在此之前,它会努力通过性教育,确保青少年具备足够的理性去面对权利背后的责任。
--《赋权视角下的恋爱与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