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甲子年前的事了,百日维新,基本没搞出啥名堂,我理解是因为没有真正的实权。此书是失败者 梁启超所写,一般有所偏颇,顺便就找了些资料以防带歪。
书中有原始的康有为的上书,枯燥,无非君主立宪吧,开广言路,废除八股,广招人才,各种工商发展的机构设置。感觉过于庞杂,没有主线又有点激进,光绪算是个明君,求贤若渴,当然潜意识也是想摆脱大boss 慈禧的控制。光绪唯一的依靠是帝师翁同龢,这老家伙体量不够啊。没有荣禄这样的军事实权。混乱结局就是废除软禁光绪,慈禧亲政。
各人物初印象:
康梁:书生,参考日本俄罗斯就像政改,但改革本钱都没有,甚至叫嚣卖了西藏新疆等做改革资本,幼稚,谭嗣同等英勇就义了,这两头头却跑的快,活得久。梁倒是给六烈士专门章节写传,有意思的是还专门为有骨气的宦官寇连材立传,此人原是慈禧的人,却能冒死进谏,且也凌然就义。
光绪:年少勤勉,想干事,梁的书当然极为推崇。写了他的悲惨生活,5岁进宫 父母不能见,还受人欺负,饭菜都有馊的,每日还得请安太后,因建议为海军暂停颐和园修葺,慈禧恼怒罚长时间跪安;自己任用的人被慈禧一个个废除,包括翁老师。
慈禧:应该是很有手段之人,查资料看其实开始是默许改革的,要不光绪根本进行不下去,可惜后来搞了一团糟,只能收拾摊子。
翁同龢:父亲就是帝师,自己也是同治帝师,后来有事光绪的,教育很有一套。据说给2宫皇太后也做过多次专题演讲,是个很好的老师。但也有污点--因和李鸿章的内斗,故意刁难海军的新购计划(日本买去重创我军),直接导致甲午战争失利!
如果历史上没有慈禧听政,不知光绪能否取得日本明治维新一样的成就,那将是不一样的中国,但历史没有“如果”。最关键还是没有实际强权,是很难推动大的政改的,这也算是某包子集权可能的好处吧。希望天佑中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