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打破阶层壁垒有多难?

打破阶层壁垒有多难?

作者: 素水_6e9a | 来源:发表于2018-12-22 23:09 被阅读0次

    家族环境

    最近在喜马拉雅听完了一个有关“张爱玲的一生”的电台,文章的标题是《她比烟花寂寞》。

    文中记述了张爱玲的一生,从出生到上小学,从与胡兰成的“从尘埃里开出一朵花来”到与赖雅的相濡以沫,从40年代在上海的大红大紫,家喻户晓,再到晚年在美国的深居简出,孤独终老。

    张爱玲是寂寞的,但这样一个不谙世事的奇女子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作品。但,本文的主题不是她,我也没有底气谈论她,毕竟自己只读了她的传记。

    但我想借张爱玲幼年生活的家庭环境对她日后的性格养成以及才情的影响为我今天的主题抛砖引玉。张的母亲黄逸梵是典型的受过新式教育的新派女性,在张四岁的时候,别的孩子还在玩泥巴,她已经在母亲的引领下开始背各种古诗词。她的父亲虽不像母亲那样接受过新式教育,但也非常注重她的学习。

    所以,年纪尚小的张就因为自己出色的文采而展露头角。刘继兴认为,在张爱玲小时候的成长环境中,既流着浓浓的中国传统的血液,也吹着新鲜的来自西洋的风。传统和现代,守旧和改革、旧式与新式,正是在这种矛盾的共生与交织中,造就了张爱玲日后惊艳的文字与绮丽的风格。

    罗马不是一天建起来的

     一直以来,我都坚信家庭环境的影响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的。可能有很多书籍会强调个人后天努力的重要性:只要努力,只要向前走,终会有一天寒门会出贵子,丑小鸭会变成美丽闪耀夺目的白天鹅。

    当然,我并不是要否定个人后天的坚持不懈会让这一切似乎很难实现的事情实现的可能性。我只是想要从自身,从古今中外名人的事迹中证明一点:这个过程真的很难,阶级壁垒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打破的。

    说起汉高祖刘邦,我们很难不会想起项羽。众所周知,刘邦出身市井,项羽则为名将之后。本来看似两条平行线的两个人,却偏偏发生了交集,并最终以“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画上了句点。当然,刘邦的出身并不限制他拥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伟大志向,也正是因为这个志向,使他目标明确,在之后的事业发展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筹谋未来,招贤纳士,任人唯贤,将每个人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这一点也被后代的无数历史学家用来解释他之所以成功登上帝王之位的重要一个因素。

    到目前为止,似乎出身低微这一点对他没有任何影响,相反,占据了天时地利的项羽反而以悲剧结尾呢?项羽虽出身名门之后,但爱慕虚荣,不乏自满自得的小农意识,缺乏谋略和视野,目光短浅,但是根本的原因在我看来与他从小的的生活环境有关。

    他从小就跟着叔父项梁在军队中长大,所以他会很容易受到军人的行事作风,只懂如何作战,不懂人心。而刘邦呢?在项羽跟着叔父学习他所谓的“万人敌”时,刘邦早已经混迹于各色人群中。所以他要比项羽更加擅长看人,识人,用人。打天下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个团队共同协力,各司其职的结果。

    历史上对这两位伟人有很多评价,我就不在这多加赘述。只是想说明助刘邦被载入帝王册的不仅仅是自己的鸿鹄之志,更是自己多年来在各色各样的人群中摸爬滚打的经验;使“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以自刎方式离开的也不只是他的目光短浅,心胸狭窄,他从小的生活圈子对他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当然这两位人物涉及到了身为军事家应有的品质,那么其他行业呢?

    父母的思想观念至关重要

    我们知道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今有无数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能上一所好的学校,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明面上私底下用过很多方法。对于这种现象,我觉得很正常,因为地域不同,教育观念也不一样。处于村里和县城里的家长的思想观念悬殊就很大,虽说没有十万八千里,但也有天上地下的差距。

    我第一次意识到不同地区的父母教育观念不同是在高中,当时我作为村里的唯一一个考入县一中的学生,不需要爸妈做什么就去了学校,去了才发现,班里有很多学生的分数都没有达到分数线,但他们仍然进了村里那些没有考上的学生梦想的高中,因为他们要不有人要不就是有钱。而我们村的那些没考上的孩子,想都没想过成绩达不到分数线,依然能上高中。他们知道自己考不上,还没等到高考分数线下来,就背着铺盖卷拜师学理发了。

    即使那些城市里的孩子之后考不上大学,但他们依然可以走职业技术这条道路,国家现在重视技术,也不失为一条不错的路。我们还暂且不考虑他们是否可能会在高中奋起直追迈入大学校园这一点!而我的那些小学同学,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学师艺满自己开店,结婚生子,当然也有可能他们厌倦了这一行业,重新找个工厂打工。那结婚生子之后呢?依然一样,毫无差别!他们不会想着真正学一门技艺,学一些理论知识,因为他们的视野限定了他们的行动,因为他们的朋友圈就是这样。

    少年强则中国强。教育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对于国家而言亦如此。

    尼泊尔的现状就与父母对孩子受教育的思想观念有关。在尼泊尔,你可以随处看到未满18岁的孩子停业在家帮助父母干活,问起父母为什么不让孩子去上学,他们会很理直气壮地谈到教育无用论。因为他们自身没有得益于教育,所以他们自然而然把这种思想灌输给了还没有自己想法而父母的话就是一切的青少年。久而久之,他们自然就会离课堂越来越远,离知识越来越陌生。这也是尼泊尔整个国家比较落后的主要原因。

    图片来自微博,证明父母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阶层壁垒确实存在

    前几天BBC跟拍14个孩子的50年登上了微博热搜榜,视频里的前边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This has been a glimpse of Britain's future”。我想说的是,这不仅仅是英国的缩影,更是整个社会,全人类的缩影,因为阶层壁垒真的存在。

    影片跟踪了不同家庭背景的14个孩子,有出自律师家庭,有出身农民家庭,不出意外,律师的孩子长大后已然成为了穿正装频频出席高端场所的社会精英,他们从小就有明确的就业方向;而农民的儿子长大后依然活跃在各种工厂,汽车厂,穿着黑漆漆的工作服。

    当然这只是外国的情况,国内呢?

    恰好国内也有媒体人做了一个视频,这次视频的主角是三个孩子,一个出身北京的女孩,上学上到17岁就不上了,接着就改学美术;而另一个是处于偏远山区的女孩,即使环境艰苦,但小的时候也曾立下了要好好学习走出山谷的愿望,但几年后,记者再回去的时候,那个时候她大概13岁,已经辍学在家帮爸爸妈妈干农活了,4年后,再去见她,她已经是身怀六甲的农村妇女了;而最后一位主人公则是一个男生,还好爸爸深受自己没能受过教育的苦,就想方设法地供他上学读书,即使一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但也坚持让他读书,他也很用功,高考考了三次最终被湖南的一所一本学校录取,不幸的是,爸爸在一次车祸中不幸身亡。所以他在上大学期间一边上学一边打工供自己读书,终于等到毕业后,找了一家公司,再次采访他的时候,他很忙,典型的一个不断在地铁家公司奔波的青年,因为他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而我们的北京女孩呢,之后出了国,回来之后和自己的朋友开了一家公司,妥妥地白富美的状态。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一个底层的孩子要往上爬首先就得要打破家庭这一道屏障,而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门槛,直接影响他们之后的人生旅途。

    当然,也有的人突破重重关卡,杀出重围,但他们身上始终留着过去的痕迹。

    赵丽颖,王宝强是娱乐圈里典型的农民出身,最终经过自己的韧劲和坚持跻身一线明星,成为万千人的偶像。但,不得不说,他们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当然,我这不是诋毁他们两,只是觉得他们本可以做得更出色的)韩雪,娱乐圈里公认的有强大家族背景的女明星,公开拒绝潜规则,多才多艺,她会因为配音能力强上热搜,也会因为英语上热搜,但不是因为蹩脚,而是因为流利自如。

    万事皆有因

    一直以来我都明白自己底子不如人,读书不多。在别人看着《红楼梦》为“黛玉葬花”哭泣时,我正跟着哥哥为电视剧里的“过儿姑姑相遇”开心呢;上了大学之后,意识到自己的这个问题,有意想让自己多读点书,无奈,最终以读不懂,get 不到作者的深意而告终;来了研究生之后,发现别人都在想着出国,而我却从未想过,觉得出国这种事儿只可能在朋友圈中看到,与我无关。

    为什么没有这个想法呢?因为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不断告诉我,女孩子读个大学就够了,不要太高,毕业了赶紧出来工作吧,要不然就嫁不出去了。他们为此还不断举表姐的例子诱惑我,说读了大学就出来当老师,对一个女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归宿。

    我不是嫌弃他们,我只是意识到周围人尤其是亲近的人的思想对一个人的想法有多重要。因为你还未出社会,你不知道前方是什么,所以你只能依靠那些已经迈入社会的前人,而他们没有经历过你现在的生活,他们告诉你的就是他们根据自己的得失总结出的生活经验。

    可是,时代不同了,对人的要求也变了,以前的观点对现在的适用度有多少呢?

    我身边也有朋友虽出身农村,但酷爱读书,敢闯。慧就是这样一个人,未跟她接触之前,觉得她肯定是城里人,会穿着打扮,英语口语好,读的书又多。但相处了几个月之后,才发现,真实的她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她老家比我家还偏僻,但爸爸妈妈从小就把她和她弟带出来了,在太原读书,而她爱读书是受爷爷的影响,爷爷从小就给她讲各种奇闻异事,教她读书认字。即使她在城里长大,但爸爸妈妈没接受过教育,所以她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完全摆脱掉那种印记,她花的钱都是自己兼职赚来的,她在吃饭上很省,从来不会多花一分钱,会为一顿比较丰盛的饭常常纠结很长时间。

    举了这么多例子,我只是想从自身这么多年以来的奋力抗争以及周边朋友他们的生活轨迹来证明:阶层壁垒真的存在,也确实很难打破。因为,你生活了20多年的家庭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融入到了你的血液当中。而年少阶段又是一个人形成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情况发生概率很大。

    改变怎么可能那么容易?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不断向前,如果你停滞了,那就真的让自己陷入到了泥沼当中,你的后代你的后后代因为你又出现了同样的境界。即使最终,结局仍不如你意,但至少你为你的家族后代发展往前推动了一步,为自己的人生创造了更多可能性,为自己的爸妈亲戚带来了很多他们没有遇到,没有体验过的生活资源,为自己以及身边人的生活涂上了不同的 色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打破阶层壁垒有多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ki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