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之行

作者: 漫步流年99 | 来源:发表于2018-03-29 18:21 被阅读122次

    2018年3月28日  天气晴  补记

    2018年新年到来的时候下了一场雪。南方其实很少有这么大的雪。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两天,气温降到冰冷。

    因为下雪,理所当然的给自己找了一个不用上班,好好睡觉的理由。

    某个早上,做了一夜的梦之后醒来,忽然下了一个决定,想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想我是过的越来越随性了。

    订票,找旅游团,规划路线,一气呵成。这年头,发达的网络,已经让世界都触手可及,仿佛真的不再有距离。

    去昆明的票定在大年30晚上,因为没有其他时间段的绿皮车。说不清楚为什么,就是很怀念绿皮车。坐了近20年的京沪线,一个人来来回回,出行似乎已是一种习惯。

    30几个小时的车程,对一个常年出差的人也是一种挑战。丫头却是相当兴奋,只要单独给她买票,让她跟着我上车,不会把她拉下,她就满足。这几年的穷养,可能这就是最好的成果吧。

    从上海到昆明,温度一点点在上升。这个车的卧铺居然是三层的,狭小的空间让温度升的更加速度。一夜过后,已经是山峦叠嶂的贵州境内。

    我喜欢坐火车的感觉,有目的地,又不能改变速度,纵使天大的事情也要下车以后才能解决。所以每次坐火车,我都有一种放空的感觉。好像紧绷的弦会在那段时间忽然就断了。悠悠的看窗外,可以想念,可以遥望,也可以什么都没有。就静静的等待时间不急不缓的走就好。

    大年初二早上6点钟到达昆明。黑漆漆的一片,没有日出,也没有灯火,更没有热闹的人群。偶尔看见路边有人在赶路,基本都是形色匆匆,不是赶飞机就是赶火车。原来这里的时差比江苏至少要晚一个小时,早上9点才是他们正常的上班时间。

    一路的颠簸,早已让肠胃油腻不已,那一刻最想吃的竟然是一碗小米粥配榨菜。我和丫头晃荡在昆明的大街小巷想要找一碗,未得。满大街的早餐就是过桥米线。

    昆明的过桥米线味道确实不一样,入口丝滑,很有弹性,也很有嚼劲。当然对一个不喜欢吃肉的人来说,老板加到碗里的肉圆子,影响了汤的味道。

    因为第二天要去丽江,我和丫头节省了一下体力,就在昆明的翠湖公园看了一下海鸥。翠湖公园是一个免费的公园,不大也不太小,可能因为是旅游城市吧,这个免费公园变成了一个景点。里面种满了曼陀罗、山茶花等各种花卉。当然,最吸引人的是这里的野生海鸥。

    或许是因为游客众多,它们早已习惯。看到人群,这些海鸥都懒得飞翔了。但是它们的嘴极叼,扔一小片面包到湖里,它们可以分毫不差的吃进嘴里,精准又快速。

    来之前精心的收拾了几条花裙子,还以为可以美美的在云南的街头浪一圈。问过导游才知道,我想多了,早晚冬装,白天春秋。好吧,说好的四季如春呢。这个号称彩云之南的城市的确是一天演绎了四个季节。温差变化特别大。白天裹着厚厚的羽绒服简直是苦不堪言。我和丫头脱的只剩一件衬衫,头上、身上还是层出不穷的汗水。

    在海鸥忽然全部起飞的某个时刻,我一阵恍惚,来不及按下的快门还是捕捉到了这张照片。各种的起飞姿势,在暖暖的冬日阳光里,闪了我的眼睛,心里升起一股莫名的悲壮,海鸥和人一样,最美的就是起飞的那一刻,多姿而且漂亮。

    到了昆明以后开始跟团,当然我们跟的是散团。这些年网上铺天铺地的报道,让云南的旅游局下大力度在整治和监管,我看到的跟网上报道完全不一样,让我误以为以前都是看到了假新闻。

    几乎每个导游在解说的过程中都在为云南的旅游业正名,现在也没有强买强卖,当然有些景点会有自愿自费项目,但是旅行相对要文明的多。

    第二天的行程是丽江。从昆明到丽江是一夜的火车。虽然是卧铺,连续的车程还是让我有了厌倦。所幸丫头燃点高,一路上都在向往着她未到达的地方和她将要开始的旅程。

    清晨7点到达丽江,刚好能在火车站出口看见丽江的第一缕阳光。

    丽江地处云贵高原,整个城市海拔在2000KM以上。一出火车站,古城的气息扑面而来。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远处有宁静悠远的山层峦起伏。唯一不相配的可能就是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了。这是一个旅游的季节。到处都是拥挤的人群。

    但是这里的景色是真美。在丽江我们很幸运,跟到了专业的俱乐部旅行,一行四人(包括我丫头)。早上我们先走了茶马古道。

    这是最古老的丝绸之路。通过这条路,那些跑马的汉子把云南的茶叶,野生菌类输送到大山外面的地方。然后换回粮食,衣物。这条古道很长,关于跑马帮的汉子们故事也很长,听说在泸沽湖女儿国跟她们走婚的人群以马帮汉子为主,所以早几辈的人有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是因为那些马帮汉子走过那个地方,顺便许下了一个美丽的诺言,说过要陪她们一辈子,却再也没有去过。

    坐在马背上,穿过了羊肠小道,走过了宁静的纳西族村庄,我们大半天的时间都徜徉在拉市海。这是一个美丽的湖,湖面上也有成群结队的野生海鸥,2人一组划船,我和丫头兴奋的追赶着海鸥,调整着彼此的默契,好让小船可以划得更快,划到想去的方位。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间总是过的很快。我们想一直这样划,已经不想吃中午饭,不过咕咕叫的肚子却不受控制。

    下午2点钟左右,我们去往玉龙雪山,接近雪上的脚下,那一段路美的让人窒息。空旷的山野连绵起伏,山顶之上积雪皑皑,蜿蜒的山路,奔腾的越野车,还有一路上谈笑的导游和我们。

    3点左右快要到达雪山附近,工作人员已经在几公里之外拦截车辆,所有还未入山的车辆一律掉头,禁止入山。因为截止3点,山上还有5000多游客未上山,所以已经没有办法接待其他的游客。我们也和其他所有车辆一样被迫掉头。

    在丽江的导游叫索朗,是一个强壮的藏族小伙。他说来了丽江,你们不上去玉龙雪山肯定会觉得有遗憾,当然他可以把索道费用退给我们,然后带我们去一个其他的地方。我们也是这样想的:不上去肯定有遗憾。

    索朗动用了所有的关系,开始联系在山上的其他导游,让他们帮忙排队买票,然后在一个空旷的地方掉头,他说如果我们一定要去,他就带我们杀回去,一定会让我们上山。

    最终,我们如愿上山。在所有车辆被赶走以后,我们进山了。乘坐索道排队2个小时,索道坐了15分钟,而且因为天气原因,山顶不对外开放,就是说索道在半山腰就停下了。回去的路又是2个小时的排队和15分钟的索道。同行的小情侣,因为体质原因,高原反应很厉害,带来的氧气都用完了。长达4个小时的排队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心情,不上山有遗憾,上了山还不如不上,山脚下的景色更美一些。

    还好,回到宾馆已经是7点,晚饭过后,所有因为排队引起来的糟糕心情,不过是睡一觉就解决的事。

    第三天是泸沽湖,因为亲爱的客栈的拍摄而让人们熟知。

    这里居住的大部分是摩梭人,摩梭人作为一个独立的种族,不属于任何民族。他们依山而居,遵循走婚模式,就是男不娶,女不嫁。

    这里每个女孩子满13岁,她们的舅舅会为她们举办成人礼,然后为她们建造一个单独的阁楼,如果有中意的小伙子,就可以在跳舞的时候偷偷在对方手心里抠三下,如果对方也有意,就会回抠三下,这样就可以相处了,相处过后,双方就可以约定暗号,告诉地址和阁楼的方位。男方就可以在晚上沿着外墙爬进女方的阁楼,在早上再从阁楼离开,这个时间称为暗婚。在女方有了孩子以后男方会带礼物来认孩子,然后就可以和女方的家人见面,以后就可以从正门光明正大的进入女方的阁楼,称为明婚。

    这不是传说,是事实。多年来她们祖祖辈辈都是这种习俗。可能正是这种单纯的婚姻模式让她们把这里的山水保护的非常完整。

    我们坐船沿着泸沽湖划过,大概1个小时左右绕一圈,湖深30几米,湖水近乎蓝色,清澈可见。见过城市里被大气污染过的肮脏的河流,这里简直是世外桃源,徜徉在湖中央,听艄公唱着他们民族的歌,耳朵和灵魂一起在享受。

    湖的周围有很多散落的住户,他们的房子基本都是木质,房子的建造都采用榫卯,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无不透漏着这个民族的智慧和勤劳。

    我想这里的人应该幸福指数比较高吧,群居生活,山川美景。当然,因为地处高原,这里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土豆。因为多变的天气原因,大部分人皮肤粗糙黝黑,但是她们普遍长寿,走进一个宁静的小村庄,随处可见90多岁的老人,耳不聋眼不瞎,热闹的凑在一起晒太阳。

    晚上住在泸沽湖周围的民宿,一夜到天亮,连一声狗叫声都没有听到,安静的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第二天一大早爬起来去看泸沽湖上的日出,超美。我写不出更好的句子来表达它的美。它的美让我震撼,让我羞愧自己学问太少,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来表达它的美。

    看着太阳一缕一缕透过山的间隙,投射下来,映在湖面,海天相接,山映水景水映山。那一刻,真的想要躺倒在这湖面上,让日光撒在我身上,任它日出,任它日落。

    从泸沽湖回丽江的路大概5个多小时的车程。因为都是山路,行驶比较颠簸,一路上我都在放着越过山丘这首歌,好像这首歌特别应景,从19岁活到60岁,也不过是走不同的路,见不同的人,一切的过往在泸沽湖都变得宁静了。没有什么再去割舍,也没有什么再去向往。

    住在泸沽湖的那天晚上旅行社安排了一个篝火晚会,我唱了这首歌,还是第一次站在舞台上,面对那么多人,勇敢的放空了自己。丫头说虽然后面忘词了,但是唱的还是很好。我感谢那些给我掌声鼓励的人们,虽然我觉得忘词没关系,我就是想表达一下我愉悦的心情。

    后面的几天我们去了大理,去了苍山洱海,但是那些景色已经再也提不起我的兴致,见到过这世上最美的风景,其他的就都是将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云南之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kv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