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以前,我是一个发朋友圈比较多的人,不过以前用QQ比较多,所以一般发说说比较多,微信用的少,因而也发得少。
记得大一大二的时候,我可能几乎天天都会发说说,以至于给别人留下了喜欢发说说的印象。
以前我发说说,无非是分享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小事或者一些自己的想法之类的,偶尔可能也少不了一些生活当中的吐槽之言,我自己也当做是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
可能是刚上大学感觉生活比较丰富有趣,思维也比较活跃,况且我也比较喜欢记录下生活的点滴,偶尔也会拍照存在手机里,我还有些话唠,因而那个时候发的说说便多了些。
记得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我参加了院里班导生的竞选,也就是学院专门从高年级的同学中,给每个新生班里挑选一些优秀的学长学姐带领新生更好地熟悉和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一般也就是开学初会稍微忙一些。
因为受到了自己班的班导生的影响,觉得这是一件助人为乐且有意义的事情,便希望自己也能够帮助到别人,虽然可能谈不上能给予别人多大的帮助,但总归是有这样一份好意吧。
结果是,我没有被选上。
后来我辗转打听到原因,原来是有人说我发的说说中负能量较多,感觉这样影响不太好,因而无论我在竞选中的表现如何,最终都不会选择我。
当时这个说法让我感到十分不解,也十分郁闷,因为当初我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我也不觉得自己带有很多负能量,我还觉得自己是比较积极向上的,哪怕偶尔多少有一些负能量,但也不至于有很多的那种。
我想知道是谁说了这样的话,但告诉我这个原因的人并没有告诉我那个人是谁,我自己感觉像是背后被人捅了一刀一样,虽然我也无从考证,但后面我也释然,不愿再提及这件事,因而至今也不知道那个人是谁。
从那以后,我就尽量不发那些带有负能量的东西了。因为有时候你想表达的东西和别人所理解到的东西,总归是有一些出入的。
只是我依然还是会发一些说说,当做记录自己的生活。
为什么会以这样的方式记录生活呢,大概是因为一方面可以记录生活,一方面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因为缺乏关注的人,总想用一种方式去刷自己的存在感吧,我承认我当初不乏也有这样的想法。
其实无论是高中或者大学初始,我也有过手写日记的时候,往往一提笔的时候,便思绪万千,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洋洋洒洒可能就写了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写得久了手还挺酸,便很少手写了。
我曾跟一位高中同学交流过发说说这件事,因为她也是一个发动态较多的人,当初我跟她的观点都是,我记录自己的生活,若有人不喜欢看或不愿意看的话,大可以选择屏蔽,没必要在这件事上说三道四的。
这个时候可能有的人会说,你想记录生活可以选择其他的方式,我就是不屏蔽,但我就是觉得你这样打扰到了我,就是不满,若是非要这样想的话,那我也没办法了。
后来我也觉得自己发的动态太多,暴露了自己太多的情绪,感觉不太好,便有所克制了。
比如有的时候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就很想发个动态,但有时候可能没有及时发出去,过了一会儿以后,便没有想发动态的欲望了,也就不用发了。
后来跟妹妹也交流过这件事,她也说,当你想发说说的时候,等一会儿,冷静一下想想有没有发的必要,这样一来,发说说的欲望就减少了很多,渐渐的,也就发的少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是生活不再那么丰富有趣,也许是我意识到大家各有各的生活,没有多少人过多的关注别人,也没有那么多非说不可的话,而感同身受这件事,也是很难做到的。因而,我发动态的次数就少了很多很多,只是偶尔会挑一些重要或有意义的事情发一发。
我也知道有句话叫做,朋友圈里所看到的东西,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东西,就像娱乐圈一样,只会展示一些别人想让你看到的,但其实有可能事实并非向你所看到的那样。
我以前是一个有较强倾诉欲望的人,可能遇到一点事情都希望有人能够倾听,但这样的人几乎没有,哪怕是男女朋友之间,我也害怕对别人造成一定的打扰,我也害怕别人觉得自己烦,觉得自己小题大做,所有的情绪都写在脸上或者都公布于世,这样显得很不沉稳。
所以现在,我更多的是做一个倾听者,渐渐保持沉默,当然这里面不乏也有自己学疏才浅,沟通不善的原因。
有时候我也会有一些负能量,也会有一些想要吐槽的话语,现在我会选择一些没有认识的人的社交账号去发泄自己的情绪。
所以,陌生人啊,若是我无意打扰到你,我感到十分抱歉,还望见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