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的英文名字可以直译《为什么佛学是真的》。
书中内容主要用现代科学论证佛学是真的。比如通过进化心理学,一些心理学实验,包括自身修行的的体验,证明佛学有他科学的一面。
关于苦的解释:
苦就是不满足。《自私的基因》提出,人类是基因的载体,为了传播基因,我们就要做对基因传播有帮助的各种事情,比如吃饭、生孩子、竞争、获得声望等等。所以自然选择给我们做了设定:
第一,完成上面那些事,你能获得快乐,比如吃饭和谈恋爱都能让人愉悦。
第二,快乐是短暂的,它不能持续很长时间。因为如果我们只做一次,就能获得持续的、长久的快乐,那就没有动力去做第二次了。所以,自然选择希望你重复去做一些事情。
第三,对于前面这两个事实,大脑应该专注于第一点,而忽略第二点。如果大脑明确意识到“快乐是短暂的”,它可能就会放弃追求快乐,开始怀疑人生。
也就是说,自然选择根本不在乎我们是否快乐,它只是把快乐当作诱饵,来使我们完成基因传播的目标。
这就是“苦”的由来,基因的设计让我们不满足。
就象当初,我想我买了房子以后就幸福了,但买了房子兴奋了几天后,剩下的就是压力。
情绪的由来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各种情绪其实是自然选择对我们思想的编码,让我们能对外部的环境做出一个“好坏”判断。如果做这件事对传播基因有利,你感到快乐,你下次就还会这么做。如果做这件事对传播基因有害,你就感到痛苦难受,你下次就不这么做了。
但情绪会产生误报。因为情绪是长时间自然选择的结果,大部分的情绪形成来自远古。远古的生存环境与现在的生存环境相差甚远!所以情绪会产生很大的误报。比如,我们看到甜的、高脂肪的食物会特别想吃,这个情绪在过去食物匮乏的时代可以让我们摄入更多的营养,对身体有利。可是现代社会食物非常丰富,再吃那么高脂高糖的食物只会损害身体。
无我:
佛陀的关于五蕴的论证!色、受、想、行、识五蕴。为什么五蕴都是空的。他说,这个基本的逻辑是这样:假如我们认为“色身”是我——“色身”是什么?就是我们自己的肉体,假如你认为这个是我,那么好,我不会做对我不利的事,对吧?!这是你,你能掌控的,那你能掌控的,你是不会做对你不利的事。但是我们的“色身”经常做对我们不利的事。它会生病,它会衰老,它会骨折,给你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色身”肯定不是你。
我们的“感受”是我吗?我们的“感受”如果是我的话,“感受”不会做对我们不利的事,“感受”不会让我们烦恼,但是我们大量的烦恼都来自于“感受”。佛陀用这样的方式将色、受、想、行、识这五个组成我们人的五个部分一一给你论证——都不是你,你都没法掌控。你会发现,这些东西不是你。
我们的大脑是由意识的很多个小模块组成。这些小模块包括什么呢?大概有七个最主要的模块,都跟原始社会有关系,包括自我保护的模块、吸引配偶的模块、保住配偶的模块、建立友好关系的模块、关爱亲属的模块、保持社会地位的模块和预防疾病的模块。这七个模块是我们头脑当中最底层的维护我们生存的模块。
你说谁是首席执行官呢?说不准,就是这些模块并不是七个分别独立的区域,而是它们用各种奇怪的方式组合起来,一会儿这个模块占上风,一会儿那个模块占上风,有时候好几个模块一块儿共同作用。
空:
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块腐肉,对人来说,他会让我们很厌恶,因为腐肉有大量的细菌,吃了会让我们中毒,危及生命。但对于苍蝇来说,腐肉就是美味的食品。但对于那块腐肉他没有好与不好,他是中性的,“空性”的。好与坏(色)是由于内置于我们内在的观念而产生。
自然选择要求我们对周围事物迅速做出好坏评判,这样才能有利于生存。事物让我们产生的感情,就是我们赋予事物的内涵,就是“色”。
所以,我们是戴着有色眼镜观察世界。我们一直都在赋予周围事物内涵,我们眼中的世界,就是一个充满了“色”的世界。这就是,书中对“色”的解释。
冥想:
冥想,内观冥想不仅是为了休息,也不是陶冶情操,内观冥想的目标,是获得对事物的洞见,和个人真正的自由。
冥想存在的矛盾:
第一个矛盾是“无为”和“成功”。也就是在冥想的过程中,你越想要专注,反而越难做到专注。你不刻意追求,反而能达到成功。第二个矛盾是,最需要冥想训练的那些人,恰恰是最不容易进入冥想状态的人。第三个矛盾是,你越是拒绝某个想法或者情绪,你越要和它对抗,你就越受它控制。第四个矛盾是,你越是了解“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都是情绪在控制人”这个道理,你就越能不受情绪的控制。也就是说,如果你一上来就说我能控制我自己,那你就控制不了你自己;你要是意识到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你反而迈出了控制自己的第一步。
方法:
RAIN方法,首先你辨识(Recognize)出感觉。然后,你接受(Accept)这种感觉(而不是尝试驱散它)。之后,你审视(Investigate)这种感觉及其与你身体的关系。最后N代表不认同(No identification),或者说不执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