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伍

作者: 清风满楼 | 来源:发表于2018-06-17 00:37 被阅读72次

          不知怎的想起贾樟柯,于是上网看了《小伍》。这部电影让我安静下来,心里的躁动不见了。

          电影讲的是97年的事,那时候的我还在因为自己是城市居民而暗自得意,自然瞧不起小伍这样的小镇农民,更瞧不起他那个贫穷简陋的家、又脏又乱的小市场、歌厅里的胡梅梅、自私的大哥、城里的二嫂,但今天,他们每一个人都感动了我。在他们身上,我看到自己内心的某个地方。

          很庆幸到今天才看这部电影,以前我估计自己看不懂。

          电影里最暖心的是那个药店小老板,他真心当小伍是朋友,没有歧视小伍的穷,也没瞧不起他的职业——小偷。当小伍问他要红纸,为了给昔日的小偷铁哥们、今日的乡镇企业家小勇结婚送红包时,他那么替小伍不平、那么替小伍不值。这种贴心贴肺的友谊让人动容。电影里他连名字也没有,可最后他的药店被迫拆迁时,我很难过。

          药店的房子要拆,小老板只能搬家。里面有这样几句对话。帮他拉东西的司机安慰满脸不高兴的他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他回:“旧的是拆了,新的在哪里?”

          我一向赞同司机的说法,可这次,我沉默了。是的,时代在往前走,可那些忍受改革阵痛的老百姓,他们就活该倒霉吗?当这些人里有了我们关心的人,我们的立场和眼光就都变了。

          歌厅老板娘其实是个老鸨,这个形象也拿捏得非常好:徐娘半老、八面玲珑,又有闯荡江湖的豪爽和硬气,管得住手下,震得住客户。

          开始小伍去歌厅时,出手阔绰,老板娘张口闭口“小兄弟”叫得亲热,同时又有大姐大的威严,让人既觉得舒服、有面子,又不敢造次。

          陪唱女胡梅梅和小伍有短暂的交集,这个人物也很立体。漂亮、有个性,即使从事特殊职业,也并不低三下四。第一次陪小伍出去逛街,小伍因为小勇结婚不通知他而备受打击,不怎么说话。两个人别别扭扭地在路上走着,为了找缓和气氛,胡梅梅要小伍陪她去打个电话。

          电话通了,刚还皱着眉的胡梅梅忽然变得阳光明媚——原来是打给她妈妈的。这一段也处理得特别简洁:提供电话的小店旁边正好有电锯在锯木头,胡梅梅拿起电话,拨通,等了几秒,兴奋地冲电话里喊:“造纸厂吗?造纸厂吗?我找陈改莲!我是她姑娘!这是北京长途!北京长途!麻烦您快一点儿!”因为电锯很吵,所以胡梅梅得一直这么大声喊,声调里的兴奋就传达得格外清楚,又不会让观众觉得突兀。

          后面,胡梅梅跟她妈妈说,她在北京接了一部戏,现在正跟导演在一起。又反复嘱咐妈妈不要担心她,她很好。现实中的身份反衬她开心、兴奋的神情,不由让人心酸。

          而且,导演通过这么一分钟不到的电话,就把胡梅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了,实在叹服。

          和胡梅梅的一小段交集,应该是全片中小伍最春风得意的时光。后来他真对胡梅梅上心了,特地去买了戒指,再去歌厅找人,老板娘却说胡梅梅已经走了,被山西太原的煤老板接走了。

          小伍不相信,观众也不相信:但导演及时踩了刹车,小伍的恋爱就到此结束了。在这里,我们看见了现实:小伍只是个小偷,到歌厅消费可以,但要想带走胡梅梅,他根本过不了老板娘这一关,他还远远没那个实力。

          在这之前,只看见小伍一天到晚到处晃,有时候去干他的老本行——偷钱,有时候去见朋友,有时候去歌厅,好像生活还是蛮轻松的。现在,胡梅梅的故事告一段落,我们开始看见小伍回家了。

          原来,小伍是汾阳人,父母都是农民,家境艰难。小武有两个哥哥一个妹妹,大哥已经结婚有孩子了,开个拖拉机做点生意,处境比老爹要强,大嫂也因此在婆家比较有地位(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说不定老大能有今天,老丈人家功不可没,所以大嫂地位很高。不过导演没提这茬,是我猜的);老二在城里有工作,谈了个城里的女朋友,为了撑面子,希望老爹出面,让哥哥弟弟各支援他五千块钱。

          小伍回到家,正好大哥也在,于是老爹开口让两兄弟出钱帮老二。

          大家都知道小伍的职业,他父母当然也知道,但到了需要出力的时候,就不去捅破这层窗户纸了。我想这也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区别:男人一定要承担养家糊口的重担,这是最大的道德,其他的都缓缓再说。

          下一个场景,二嫂来家里了。大哥坐炕桌的正面,老爹坐左边,大嫂抱着两三岁的儿子坐右边,老二挨着大嫂坐,二嫂挨着老二坐炕边。炕上坐满了,小伍只能坐在炕旁边一个类似锅台的地方。我认为这个座次也暗示了家庭地位。老妈和女儿在哪里?后面有交代。

          闲聊中,小伍发现二嫂戴的戒指是他买给胡梅梅的那个——没送出去,他回家送给了老妈。于是去厨房找老妈问罪。镜头转到厨房,老妈和妹妹在厨房做饭。

          小伍要老妈拿出那个戒指给他看看,老妈当然拿不出来,于是指责小伍不该逼她,老爹闻声过来,痛骂小伍忤逆不孝。

          这当然是很不公平的,也让我们看到孝道虚伪的一面:父母都知道小伍买戒指的钱是偷来的,但依然拿了戒指,而且送了二儿媳之后,还不许小伍叫委屈。

          赌气离家的小伍又去市场偷钱,这次,那个曾屡屡为小伍挣面子的BP机闯祸了:它在小伍“工作”忽然响起来。于是小伍被抓了,而且出名了:县电视台报导了“惯犯小伍被抓”,还在大街上随机采访,问大家对这个新闻有什么看法。

          因为被抓,小伍身上的东西都被没收了,BP机也不能看。偷东西时BP机响了,到底是什么内容,还没来得及看。小伍问民警,民警拒绝告诉他。后来换了一个老民警,小伍又问,他眼巴巴的表情让观众不由得想知道他到底在记挂什么:胡梅梅?还是希望家里人联系他?终于,老民警看了一眼BP机,说是天气预报。观众和小伍一起失望。过了一会儿,BP机又响了,这回,是个特别温暖的答案:老民警告诉他,是一个姓胡的小姐祝他一切顺利。

          然而温暖之后,我们还是要回到现实。老民警带着小伍出门,也没说要去哪里,观众只看见小伍两只手还戴着手铐,知道事情还没完。走到半路,老民警把手铐打开,腾出小伍的左手,把小伍的右手和拉电线杆的铁丝拷在一起,说他要去办点事,让小伍等他一会儿。

          小伍蹲在地上,开始很无聊,慢慢慢慢越来越不安,左看看,右看看,正在观众好奇小伍的表情时,镜头转到一边:原来,路边越来越多的人在围观小伍。

          那些标准的看客表情,让人不由想起鲁迅先生的小说。正百感交集时,画面一黑,电影结束了。很意外的结尾,但也很佩服导演的匠心。

          这确实是一部吸引人的电影,小伍那身土色西装、廉价的羊毛衫、肥大的裤腿、无所事事的表情、尘土飞杨的街道、高音喇叭里播放的新闻、电锯的声音、拖拉机的声音、流行歌曲,都让人回到那个时代,特点非常鲜明。

          整部电影让人感受到时代的宏大、个人的渺小和无力,同时又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原来生活中并没有一条线,线的这边标明“有意义”,线的那边标明“无意义”。

          我们可以有选择,选择的标准是责任和兴趣。责任所在,那是必须做的;兴趣所在,那是喜欢做的。都没错。

          小伍虽然是小偷,但他承担了责任,承受了压力,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小伍最终走进了观众心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si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