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在开始这篇测评之前先解决两个概念:
数字资产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的可编程控制的资产。
数字身份是指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的个人、组织、事物的身份信息。
作为我们广大的投资者,首先要明白一个项目未来有望干成什么,如果自己感兴趣就要去考究它先在干什么,走到哪一步,下一步如何走。参与项目的开发进程,才会更有助于提升在二级市场的底气,不断向财富靠拢。
二、项目简介
NEO于2014年正式立项,2015年6月在Github上实时开源,是一个非盈利的社区化的区块链项目,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身份进行资产数字化,利用智能合约对数字资产进行自动化管理,实现“智能经济”的一种分布式网络。
** 三、项目设计点评**
概念设计: NEO定位是一种智能经济分布式网络。
**概念设计点评: **通过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身份进行资产数字化,利用智能合约对数字资产进行自动化管理,实现智能经济。
采用智能经济=数字身份+数字资产+智能合约的架构模式,搭建区块链与实体资产的桥梁,解决资产数字化、在链上确权、流通交易、价值传递的需求,以及区块链身份的匿名性和用户希望数字资产所有权得到有效保障的冲突。实现资产数字化去中介、免信任、可追溯、高透明。采用智能合约,来实现对数字资产的可编程、可管理。
从数字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来实现智能经济在区块链上的对接与发展。这也是NEO概念设计阶段的创新之处。
四、解决的行业痛点
(1)现实生活痛点:在现实生活我们中通过政府、组织官方提供的身份证明去验证个人或其他法律主体的身份。但是,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验证时间长,不知道该准备哪些材料,甚至多部门之间的验证,容易形成“来回踢皮球”式的现象。
(2)区块链上痛点:在区块链的世界中,一般通过公钥的哈希值,去验证一个“区块链身份”,它具有可验证性、不可伪造的特点。但是,区块链身份与现实身份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错综复杂、难以追踪的。
**(3)解决方案: **通过数字证书、智能合约、超导交易、跨链互操等一系列技术,来实现合法、高效、安全地管理资产。
NEO 在底层支持多数字资产,用户可在 NEO 上自行注册登记资产,自由交易和流转,并且通过数字身份解决与实体资产的映射关系。并为用户提供法律认可的身份认证方案,用户通过合规的数字身份所注册登记的资产受到法律的保护。
NEO支持一套兼容 X.509 的数字身份标准,这套标准为用户以合法的数字身份使用应用或是发行数字资产打下基础。
13510218-3079691432f51729.webp.jpg五、技术解读
(1)独立的智能合约体系:NeoContract
NeoContract 智能合约体系的最大特点是无缝对接现有的开发者生态。开发者无需学习新的编程语言,就能用 C#、Java 等主流编程语言在熟悉的 IDE 环境(Visual Studio、Eclipse 等)中进行智能合约的开发、调试、编译。
(2)共识机制:DBFT
DBFT 是一种通过代理投票来实现大规模节点参与共识的拜占庭容错型共识机制。代币持有者通过投票选出记账人,随后由记账人团体来达成共识并生成新的区块。投票在 NEO 网络持续实时进行,而非按照固定任期。DBFT优势在区块无法被分叉,交易最终确认后不会发生撤销或回滚。
(3)跨链互操作协议:NeoX
NeoX 分为两个部分:跨链资产交换协议为每一个参与者创建一个合约账户,在不兼容 NeoContrac时,只要能够提供简单的智能合约功能,也能够与 NeoX 相兼容,来保证多个参与者在不同的区块链上进行资产交换。
跨链分布式事务协议使得一个智能合约可以在多个不同的区块链上执行不同的部分,要么全部执行完毕,要么全部退回执行前的状态,来确保跨链智能合约的可行性。
(4)分布式存储协议:NeoFS
NeoFS 通过文件内容(Hash)而非文件路径(URI)来对数据进行索引。大文件将被分割为固定大小的数据块分布式地存储在众多节点中。使得智能合约可以在区块链上存放大型文件,并为这些文件设定访问权限。此外,NeoFS 可以与数字身份相结合,使记录数字身份的数字证书可以点对点签发、传送、吊销,而无需中心化服务器来管理。
六、团队点评
(1)达鸿飞-NEO小蚁区块链创始人
比特币和Ripple创业者,第一财经新金融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连续创业者,对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应用场景、行业格局有极深刻的见解,是多家银行、券商、登记结机构的区块链技术顾问。
(2)张铮文-NEO小蚁区块链CTO
(3)徐义吉“Hitters Xu”:比特币国际峰会发起人和组织者。
(4)刘嘉陵“独行巨蟹”:比特坊联合发起人,数字加密货币资深研究者。
(5)张银海“大头”:瑞波币中国联合创始人,资深加密货币从业者。
(6)孙铭“高素质蓝领”:资深律师,比特币法律与经济学研究者。
(7)王冠“101飞船”:涉猎广泛的设计师,比特币增量市场的开拓者。
从团队介绍来看NEO的团队核心团队成员都是区块链行业从业者,有相关项目开发的经验,尤其是项目推广这一块,比起很多同类型的项目来说,他的推广营销做得非常好,知名度很高。在技术能力这一块,有技术爱好者认为技术有创新,但实力偏弱。
但是,不得不承认团队的介绍真的很难找,并且团队不太注重自己门面的设计,至少小莫觉得,官网的设计真的很差,缺乏美感。团队整体曝光度不高,处理几个核心成员,其他的运营、开发、社区贡献值都没有什么报道。
另外、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23个贡献者总共贡献了459条commits,贡献率低,另外除开最近四五天有更新,其他的多数都是很久之前的了。如果说团队注重技术开发,显然技术开发的进度不是很高,或者说开发难度大,拖延了更新进度。
七、Token分析
NEO 中内置两种原生代币:
(1)NEO 管理代币:发行价总量 1 亿份,用于实现对 NEO 网络的管理权。NEO 的最小单位为 1,不可再分割。
(2)GAS 燃料代币:最大总量上限为 1 亿,用于实现对 NEO 网络使用时的资源控制。GAS 的最小单位为 0.00000001。而 GAS 尚未生成,将通过衰减算法在约 22 年的时间内逐步生成至 NEO 管理代币的地址中。
当发生大量垃圾交易时,可以通过 NeoID 来优先处理具有合格身份的交易和智能合约。没有合格数字身份的交易和智能合约可以通过支付 GAS 来获得优先处理。
NEO代币分配制度:
1、1000 万份(总量 10%)用于激励 NEO 开发者和 NEO 理事会成员
2、1000 万份(总量 10%)用于激励 NEO 周边生态开发者
3、1500 万份(总量 15%)用于交叉投资其他区块链项目,所获得代币归属于 NEO 理事会
4、1500 万份(总量 15%)机动使用
5、5000万个份(总量50%)NEO按比例和轮次分配给众筹认购的支持者
在小莫看来,NEO的代币分配方式只有两种,项目方持有和众筹。前四项,不管是以什么样的名义分配出去的实际的掌控权都在NEO Foundation手里,有它来管理,并且锁仓一年(2016.10-2017.10),用于支持NEO的长期研发、生态维护。
从上图可以看出流通率65%,24小时成交额第10名,并且相比于众筹价格113。
结合两张图可以看出,前十名持币数占比59.8%,而且持币地址数量相比于上周增加了3192个,加之15.1的换手率来讲,二级市场NEO目前表现相对稳定,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另外,从社区关注度来讲,Twitter粉丝基数较大,但相对来看一周的增加幅度很小,相比于其他项目社区稳定。
八、投资价值
(1)NEO是国内最早的公链项目,主打智能经济,知名度较高,投资者以及开发者社区均有一定人气。
(2)NEO主网络从2016-2018运行表现来看相对稳定,代币在二级市场认可度高,有详尽的项目发展路线规划,有一定前景。
(3)NEO布局多个行业,形成了自己的生态圈。DApp种类丰富,共有100多个,用户及社区活跃度高。
(4)NEO团队在区块链行业有丰富经验,背靠全球开源社区进行技术开发,专业安全团队审计代码。
九、投资风险
(1)NEO在链上生态的建设稍显欠缺,目前正处于生态建设重点突破阶段。
(2)DApp数量方面,落后于ETH、EOS,相比于QTUMh和波场优势不明显,公链竞争激烈。
(3)团队所持通证已经解禁,虽然承诺每年使用不超过1500万份,但没有详细的计划或监管声明,有抛售的风险。
(4)“智能经济”的目标体系中,在为大型公司区块链解决方案时公关难度,开发难度都不低。
(5) NEO Foundation对网络控制权过高,去中心化进度缓慢.
(6)就二级市场而言,前三地址的持币量比重太大,占比53.2%从在交易风险
(7)NEO共识机制BFT算法也存在缺点,当网络中节点数量增加时,其通信时间会不可控的上升,带来网络拥堵。另一方面,多余的节点反而会降低网络效率。
十、小结
小蚁一共进行了三轮募资,早期的九位自然人和镭厉资本风投机构,ICO1,ICO2,三轮合计5000万股,投资人成本约合3000万元,三期合算平均币价格也差不多0.6元。相对于想在的比价来说,早起的投资人都已转的盆满钵满,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投资方对NEO有这么大的信心所在。
另外,从投资价值来NEO不管是团队还是项目本身,都得到了市场普遍的认可,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但是,在为大型企业提供区块链解决方案,方面表现平平,也制约着NEO的场景应用。
小蚁团队成立了Onchain用于推广小蚁和丰富小蚁生态的盈利性公司。尽管Onchain和小蚁有技术和人员上的联系,但资金上完全独立。如果后续需要资金支持,Onchain资金的回流极有可能会以投资方式进行,这将增加团队占股,掌控项目开发的话语权。
但是,整体来看网络运行稳定,没有分叉、黑客事件,但安全性及容纳高峰交易的能力仍有待验证。作为一个基础的底层公链,其开发难度较大,周期也比较长,也是绕不开的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