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耀司说,自己这个东西,自己是看不见的。只有撞上一些别的什么东西,反弹回来才能看见自己。
这个“别的什么东西”不就是“镜子”吗?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所以,他人当然都是我们的镜子。
樊登有一个「沟通视窗」的概念:
自己知道,他人也知道的叫「公开象限」;
自己不知道,他人知道的叫「盲点象限」;
自己知道,他人不知道的叫「隐私象限」;
自己不知道,他人也不知道的叫「潜力象限」。
那其实人与人的相处,最核心就是为了揭示我们的盲点象限:利用反馈看到自身的局限。
因为我们人对自己的认识,其实是非常非常有限的。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说话口无遮拦,还美其名曰直来直去。殊不知,他明明已经把周围的人都得罪遍了,自己却往往毫无察觉,还在不停地吹嘘自己人缘多么多么好,其实大家都恨得牙痒痒,却拿这种神经大条的人没啥办法。别人异样的目光也并不能引起他们的反思,如果一个人有性格缺陷,那他的盲点象限也通常会非常大。
说到底,和任何人相处,其实都是和自己相处。没有找到自己的人,不能和自己和谐相处的人,和别人也无法正常相处。
所以,一个人格健全、心智成熟的人,才能和自己和谐相处,和他人和谐相处。而一个人人格健全、心智成熟的过程,就是通过与他人相处,利用反馈看到自身的局限,缩小自己的盲点象限,挖掘自己的潜力象限(让潜意识上浮),不断反思自己和完善自己,最后才能找到自己,成为自己。
以上,供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