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太常引3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3-05-22 05:57 被阅读0次
夜读:太常引3

辛弃疾南来至今已十二年。初,始终坚持投降路线的宋高宗赵构传位于其族侄赵昚(孝宗),一时之间,南宋朝野弥漫着准备抗战的气氛。但经“符离之败”,“隆兴和议”,事实证明赵昚也是畏敌如虎的投降派。

1165年(乾道元年),稼轩上赵昚《美芹十论》;1170年(乾道六年),上宰相虞允文《九议》,七年之内,连同另两篇,四次奏议,慷慨激昂,反复陈说恢复之事,但始终冷落一旁,未被采纳。写于同年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云:“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所以这“问姮娥”是含有无限凄凉意的。虽用薛化能《春日使府寓怀》“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却决不是一己之哀愁。

下片陡转,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突变为奋发激扬之音:“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豪情胜概,壮志凌云,大有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三首其三)之势。此是勉友,亦是自勉。

一结更发奇思异想,把这股“英雄语”(周济语)、“英雄之气”(陈廷焯语)推向高峰:“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杜甫对明月怀念家人云:“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一百五十日夜对月》)。如此“可照见家中人也”。后来他漂泊夔府孤城,离家千里,此时对月,想像又不同:“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月》)。由于自己的孤寂,想象姮娥也会孤寂。

稼轩襟怀高阔,他斫却婆娑摇曳的桂枝是为了使洁白、清纯的月光,更多地洒向大地、人间!《酉阳杂俎》中记载: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遂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词虽源自传说故事和前人诗句,但内蕴却丰厚多了。

周济《宋四家词选》眉批谓此词“所指甚多,不止秦桧一人而已。”夜宴中秋,对客把酒,词人抒发他的“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只是点到而已。他准确地把握了“诗亦相题而作”(瞿佑《归田诗话》)的道理,由首至尾未离中秋咏月,只是意在月之外,出之于飞腾的想象,使“节序”之作更上一层楼。

相关文章

  • 太常引

    —— 杜若 于戊戌年三月二十二日夜,拂得江上清风有感,遂作此篇,兼怀故友。 太常引·戊戌年拂得江上...

  • 太常引

    春阳跋扈泻金波,把岁月消磨,往事作烟萝,似梦里,觉来烂柯。 风流万色,茶书笔墨,享受暖阳光泽,任事事蹉跎,盼有个人...

  • 太常引

    暮间湖畔风萧萧, 绿褪叶未凋。 日落人匆匆, 烟云凝聚西山红。 渔舟欸乃, 波平鱼跃, 众鸟迎霞归。 莫嫌夕阳老,...

  • 太常引

    晚来云起遮飞霞,游人各奔家。暖风醉离人,难相见,催梦醒,更听得风声雨声。 无处觅踪迹,何解心杂绪。长亭青柳,又何必...

  • 《太常引》

    黑云临城天地小,细雨如寒烟。愁来独倚栏,悲白发生人奈何!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江南好时节。郁郁多心思,又何必?清光更多。

  • 太常引

    青丝银发叹相逢,新开寒露丛。花余几点红,梅柳渡江春意浓。 不忘旧容,同饮千盅,共话此年丰,兴尽登高借东风,挽袖奋发...

  • 太常引

    【太常引】 青衣起嗓许君怀, 花旦唱楼台。 束发画眉哀, 问侬意、珠帘半开。 端身扬袖,柔波一眼, 情自戏中来。 ...

  • 太常引

    太常引 冬期日短影兰檀。把酒又西园。 语未倦飞笺。若清啸、冲梁绕寰。 暖阳照拂,卧游解甲,一马震河川。 君意若联弦...

  • 太常引

    倚栏任凭棱花舞,濛濛寒风度。吾问湘神苦,蒹葭苍苍雪漫路。 江上行舟,渡口人伫。凄风挟冷雾,舟波水罅开,乱了思绪不知处。

  • 太常引

    明日中秋,古诗词中以中秋为题的诗文很多,最有名的就是苏轼的词――明月几时有,往年写过,不再写。读相关古诗,选了宋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读:太常引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un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