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要面对死亡,在孔子的时代,大家都相信神灵和鬼魂,相信人死了会进入另一个世界。但孔子对这些说法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既不承认也不否认,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在那个时代属于很少有的高寿,而到了晚年免不了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孔子70岁时,他的儿子孔鲤去世了,老年丧子,是谁都会伤心难过,还有更伤心的,孔子没有能力按照贵族的标准给儿子办一个体面的丧事。按照当时贵族标准,棺材要一大一小,小的叫棺,大的叫椁,两层之间放随葬品。儒家非常重视丧礼,自己孩子的丧事办的如此寒酸,孔子内心的痛苦,却无人诉说。
之后没多久,学生颜回也去世了,享年40岁。这一次孔子哭的更加伤心,他结连受到打击。颜回一样非常贫困,是同学们凑钱给颜回买了棺材,将颜回安葬。
此时的孔子的健康每况愈下,生命慢慢的走到了尽头。有一次,他病的很厉害,学生们都以为老师挺不过去了。子路带头给老师准备后事。但遇到的难题是大夫和士哪个等级给孔子安排丧事更合适。最后子路坚持大夫的标准。不过孔子又醒过来了,马上否定了子路的想法,感觉按照大夫的标准是在作假,死后无法面对列祖列宗,所以坚持要按士的标准。不过看到学生这么用心为自己操办后事,内心也有些安慰。
子路为了试探孔子,就问老师,如何才能让鬼神感到高兴,孔子泼了子路一头冷水,连活人都没照顾好,还想照顾鬼神。子路又问,人死了会怎么样?孔子说,你活都没活明白,想死的事有什么用。(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的一生是为了这个现实的世界,来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会在乎有没有鬼神。
很可惜的是子路没能给老师办丧事,自己先因为卷入卫国的宫廷政变,被敌人砍死了。孔子经历了三次亲人离世,身体更差,从此卧床不起。
几个月后的一个清晨,孔子居然能起来活动了,这不是康复,而是最后的回光返照。七天后,孔子去世了,这一年孔子73岁。丧事由子贡主持操办,按照老师的意愿以士的标准,没有提高。以前从未有过学生给老师服丧的先例,学生们商议,以儿子的身份,为孔子服丧三年。子贡带领同学们建起了茅草房,一起祭祀孔子,同时整理孔子遗著。由于儒家的号召力,在孔子墓地附近的房屋越来越多,慢慢形成了“孔府、孔庙、孔林”三孔景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