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回到鲁国,已经68岁高龄了。孔子的很多学生都成了政府官员,按理这时的孔子应该很有面子,但实际得到的只是表面的尊重。
当年熟悉的人现在几乎都没有了,孔子十几岁去参加季孙氏宴会的时候,做东的是季康子爷爷的爷爷季武子,到现在已经五代人了。在世年龄长的是孟懿子,三十年前是孔子的学生,68岁的孔子算得上“国老”级别了,也可以公开批评三桓的做法,而三桓有什么事还象征性的咨询孔子的意见,表现出尊重孔子的样子,至于听不听孔子的建议,就不好说了。
从齐鲁之间的战争可以看出,面对外敌入侵时,各家都有小算盘,都想保存实力,不愿意为国出力。如果不是孔子的学生们,后果不敢想象。所以季康子要组建一只国家军队,依据贵族封地进行收税。这个提议阻力很大,一旦有国家军队,就没有各家的私人武装了,各贵族更担心自己的地位了。大家都不同意,季康子又想到了孔子,让冉有找孔子,希望这件事能得到孔子的支持。孔子一听,马上表示反对,在孔子看来,只有传统的贵族制度是最好的。得不到孔子的支持,这件划时代的大事和季康子擦肩而过,不然历史上又会出现一位改革家——季康子。
孔子的学生们做事情都比孔子圆滑多了,他们不会遵守着孔子的治国理论。孔子很失望,只能不断的批评学生。而在与外人交谈时,又会表扬自己的学生。
70岁以后的孔子,变得平和洒脱了,喜欢“无为”的境界,没有了当年的雄心壮志,晚上也梦不到周公。
有一天,孔子和四个学生聊天。他提议,大家说说各人的理想。子路先发言,理想是治理一个小国家。冉有想治理一个更小的五六十里的国家,公西赤的理想是成为外交官。最后发言的是曾点,他的理想是春天来了,叫上五六个朋友,带上几个孩子去郊游,在河里洗个澡。看看农民求雨的场面。最后哼着歌就回家。孔子听完,长叹一声“我同意曾点的理想。”这是我们高中课本里的一段。
孔子当年年轻的时候,何尝不想治理国家,而经历了这么多挫折,想法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