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读资治通鉴
读《通鉴》(10):奔放的东方大国,田氏齐国的崛起

读《通鉴》(10):奔放的东方大国,田氏齐国的崛起

作者: 泠之屋 | 来源:发表于2021-09-07 13:48 被阅读0次

    姜子牙封完神,发现封神榜里没有自己的名字。于是他跑到山东一个叫营丘的地方,建了个国家,叫做齐国。姜子牙回山东有点衣锦还乡的味道,因为《史记》上说他是“东海上人”。虽说姜子牙是炎帝的后代,但年轻的时候他很穷,做了上门女婿,结果女婿也没当好,被女方家休掉了。《战国策》说:“太公望,齐之逐夫。”

    提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跳起来说:胡诌,姜太公是山西人。《礼记》称,姜太公及其后齐国五代君主之后都是移到周国下葬的。世称太公望“礼不忘其本”。姜子牙出身的吕氏部落就是被封在吕国,也就是在山西吕梁。但这样考证来考证去,不就变成了学术文章了吗。咱不较真,咱写的是道听途说。

    姜子牙去得悠然,心里那股喜滋滋让众人称羡,但一个神秘的陌生人提醒他“时难得而易失”,意思是你再这么慢吞吞,别说国了,想安个家都困难。姜子牙如梦初醒,连夜赶路,刚到营丘就有莱夷人杀过来抢地盘,差一点真的就无立锥之地了。

    过几年武王驾崩,殷地武庚和管叔蔡叔合谋造反,东夷的一支淮夷也发动叛乱,姜子牙随之得到了讨伐周边诸侯的权利,“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都营丘。”营丘后来叫做临淄。

    姜子牙活到139岁,死后是否成了神仙无从查证。但是那个年代能活139岁就已经表明他是神仙了,如果你相信他确实那么长寿。姜子牙没有想到,他建的国家能够存活八百多年,但更没想到六百多年后他的子孙却被赶到海岛上,最终绝嗣,他辛苦打造的齐国让给了从陈国跑过来的田氏。

    田氏后来说,他们是黄帝的后代,姜子牙是炎帝的后代,黄帝战胜了炎帝,所以田氏取代姜氏,虽说是一套鬼话,但为了这套鬼话发展出来的理论体系却深远地影响了华夏文明。

    东夷齐国

    我们通常有一个先入之见,觉得春秋战国那么多国家,也就是名称不一样罢了,归根结底都是中国,有差异也就是跟现在各地方习俗不同差不多。但这种印象其实大错特错。在那个时候,贵族阶层也许共享同一个文化,但底层的老百姓却是从不同的文化母体中成长起来的土著民,各自有不同的文化和习俗,连种族都不一样。因为最初的贵族阶层主要是征服民族构成的,而百姓则是由被征服民族构成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统治民族和被统治民族的关系,阶层间禁止通婚,也必然采用不同的行为规范来予以约束。“刑不上大夫”也正是源于此,用刑本来就是战争中给敌族用的,而不是用于本族。这样的结构有点类似于印度的种姓制度。金文中“民”字就是看似头戴枷锁的人,或者眼睛被刺的人,可见最初百姓的性质就是被奴役的他族。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特别是春秋战国官僚体系成长起来之后,这种贵族与平民间的隔阂就逐渐消融,被压抑的当地底层文化就开始展露头角,各个国家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各具特色的国家文化和风俗。

    姜子牙初到齐地的时候,面对与周国迥异的民情风俗,并没有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而是因其俗,简化周礼,让它更符合当地的环境。《史记》记载:“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可见齐国与中原农耕文化有很大的不同。齐国是以海盐为主的工商业极为发达,兼及渔猎和农耕,是多元性的充满活力的文化。公元前650年,齐国都城临淄就成为全球第二大城市,仅次于亚述首都,超过了周都城洛阳。

    上古时期,齐国是东夷之地,人们生存赖以渔猎,生产方式中女性自然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齐国文化当中母系社会的遗俗还是相当明显的。比如女性地位高、男女关系比较开放。

    齐国有很著名的“巫儿”的传统。《汉书· 地理志》说:齐襄公淫乱,姑姊妹不嫁。”于是下令国中:民家长女不得嫁,名曰巫儿,为家主祠,嫁者不利其家。民至今以为俗。”长女不嫁并不表明一辈子单身,而是把老公娶回来,也就是赘婿。前面说过姜子牙就是齐之赘婿,淳于髡也是齐国的赘婿。可见在齐地,赘婿风俗还是相当普遍,也就可以由此推论,女性的地位是很高的。

    好色的齐国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齐宣王在对着孟子发出感慨的时候,面上毫无愧色,他是想看一看孟子这个满嘴仁义的老夫子会是什么反应。孟子一本正经回答说:“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意思是只要是男人都好色,有啥大不了的呢!和其他国家相比,齐国诸代君主们似乎都相当好色,不管姓姜还是姓田。

    宣王的父亲齐威王初即位时,也是喜好声色,常常通宵达旦饮酒作乐而不理朝政。而在这以前,还是姜家坐齐国江山的时候,齐襄公、齐桓公的好色更是名闻天下,遗臭万年,他们连自己的姐妹的不放过。

    齐桓公对管仲说:“寡人有污行,不幸好色,姊妹有未嫁者”

    管仲回答说:“恶则恶矣,非其急也”你跟姐妹谈恋爱,是不太好,但也坏不到哪里去!

    管仲这位青楼的祖师爷能这么说也能够理解,但另一方面我们看到齐国似乎还保留着原始社会血缘群婚的踪迹。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婚姻模式,百科上解释血缘婚是“一群兄弟与一群姐妹之间互为共夫或共妻,子女自然为集群共有,子女则“知母不知父”。男人过着多妻生活,同样女人也过着多夫生活。”又说:“关于血缘婚,中国古代文献里的诸多记载,如唐末李冗《独异志》记录的伏羲、女娲兄妹结为夫妻的传说,就是血缘婚的一个例子”。对于严格遵守“同姓不婚”的周王朝主流文化来说,齐国的这种行为简直就是“鸟兽行”,是齐国的一大污点。我们看看这个污点的代表人物:齐桓公的亲哥哥、亲姐姐,齐襄公和文姜。

    文姜是绝世美女。《诗经》有多首诗歌歌颂她的美貌: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她与哥哥齐襄公谈恋爱,却嫁给了邻国的鲁桓公。过了几年鲁桓公携夫人到齐国进行国事访问,齐襄公与妹妹趁机重温旧情却被鲁桓公发觉。鲁桓公责骂文姜,文姜便跑到齐襄公处哭诉去了。《史记》记载:

    “齐襄公与鲁君饮,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鲁君车,因拉杀鲁桓公,桓公下车则死矣。”

    “拉杀”是什么样的手段不太清楚,网上说是折断肋骨,不太信。绞杀还说的过去,弄断肋骨那是多么费力的活儿,何必那么麻烦,多此一举呢?也许他是要伪造了车祸现场?不管如何,还是被鲁人发现了。当然,齐襄公不会承认是自己指使的,他用的还是那个千百年来的惯用套路。他杀死彭生以谢鲁人,猜想嘴里必然是说都是临时工惹的祸。

    对于这样的污行,《诗经》还要赞扬她的美貌,死后竟能享受“文姜”这样优美的谥号,可见当时的观念和现代差了十万八千里。

    田氏代齐

    公元前379年,《资治通鉴》写到:

    齐康公薨,无子,田氏遂并齐而有之。是岁,齐桓公亦薨,子威王因齐立。

    但在此之前,田氏掌门田和已将齐康公迁到海上,完全掌握了齐国,又争取到当时霸主魏文侯的支持,从周天子那里获得了诸侯的身份。那是公元前386年,周天子“初命齐大夫田和为诸侯。”

    田氏家族是外来户,以田完为祖先。田完是陈厉公的儿子,原名叫陈完,因为国内公室的纷争,在齐桓公时代流亡到了齐国,改姓田氏。齐桓公任命他为工正,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渐壮大。田氏出过一个鼎鼎大名的战神级人物,司马穰苴,他是唐代封的中国古代十大名将之一,被称为武庙十哲。

    司马穰苴原名田穰苴,是田氏的支庶。齐景公时晋国和燕国同时进犯,齐国大败岌岌可危。齐景公接受晏婴的举荐启用田穰苴率领齐军击退晋、燕两国,为齐国立下赫赫战功。齐景公给他封了大司马,从此田穰苴就变成了司马穰苴,田穰苴这一支田氏此后便改为司马氏了。后世李悝推荐吴起给魏文侯的时候,对吴起的评价就是:“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可见在当时人们的观念里,司马穰苴已是被神话了的战神级人物。

    齐景公后来听信齐国大夫高氏、国氏谗言,罢免司马穰苴,以遏制迅速扩张的田氏势力,但也让田氏与齐国的几大贵族家族结下了梁子。

    公元前489年,齐景公死,田乞驱逐高氏、国氏,拥立公子阳生,自任为相,从此田氏把持齐国朝政。过了8年,田乞之子田成子(田常)弑杀齐简公,尽诛鲍、晏诸族。从此齐国四大家族高氏、国氏、鲍氏、晏氏全部清除,田成子独揽大权,田氏的封邑超过了齐国公室。

    田成子弑君是春秋时期标志性的事件,大夫以下犯上诛杀主公掌握国家,真是前所未有。孔子为此斋戒三日,请鲁哀公出兵讨伐田常,但当时的鲁国与齐国没有两样,也是大夫阶层的季氏为首的“三桓”掌控朝政,他也就只能呵呵了。

    据说,田成子选妃身高要七尺以上,后宫佳丽多以百计,而不禁宾客舍人出入后宫,充分体现了齐国奔放的风俗和好色的特点。田成子死后留下七十个儿子,也不知道哪个是亲生的了。

    也许他也不在乎。

    摆脱合法性困境:稷下学宫

    田成子弑杀齐简公后,齐国成为众矢之的。《史记》记载:

    田常既杀简公,惧诸侯共诛己,乃尽归鲁、卫侵地,西约晋、韩、魏、赵氏,南通吴、越之使,脩功行赏,亲于百姓,以故齐复定。

    虽说通过一系列的外交努力齐国没有出现诸侯联合讨伐的情形,但田氏的政权合法性却是要急需解决的问题,即凭什么田氏可以统治齐国的土地。这是绑在田氏身上的定时炸弹,处理不当随时都可能会爆炸,会被任意集团推翻在地:你田氏可以称候,我们为啥不可以?

    周天子命田和为诸侯,是为齐太公,算是获得了官方正式承认,也就有了合法性,但臣子弑君的罪名,大夫以下犯上的上位,却是抹不掉的污点。《庄子》对此就有了“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讽刺。

    周天子表面上维系着天下共主的面子,但事实上已经名存实亡,周天子给与的合法性支持似乎已经不够,特别是在徐州齐威王称王之后,这层表面的权力承接关系也被撕得粉碎。齐国需要一个全新的理论来指称田氏政权的合法性。这正是齐国大力发展稷下学宫的背景。

    稷下学宫,成立于齐桓公(是田氏齐桓公,不是春秋五霸那个小白齐桓公)时期,由齐威王、齐宣王扩建壮大,形成了诸子驰说、百家争鸣的盛况。华夏的文化中心也从魏国转移到了齐国,如同国势,魏国衰落,齐国崛起。齐国的稷下学宫很多仿效了当年魏文侯请子夏建西河之学的做法。通过文化力量招揽天下有才之士为齐国服务,同时向外辐射齐国建构的意识形态,这是齐国得以称霸的软实力,算是古代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两手抓的案例了。

    徐干《中论·亡国篇》说:“齐桓公立稷下之宫,设大、 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宠之。”

    《风俗通义·穷通》说:“齐威、宣王之时,聚天下贤士于稷下,尊宠之,若邹衍、田骈、淳于髡之属甚众,号曰列大夫,皆世所称,咸作书刺世。”

    前面说过,齐国建立稷下学宫的初衷是解决田氏篡位的合法性问题。那么稷下学宫研究出什么理论呢?黄老之术!稷下学宫学派林立,但“黄老独盛,压倒百家”。在此期间,有一大堆理论专著问世,其中包括与黄老道家关系密切的鸿篇巨制《管子》。齐国基本上按照黄老思想治国,而黄老之术更是影响后世,促成了汉初的文景之治。

    黄老之术包含哲学、治国、修身等众多内容,其中为人所熟悉的就是管理国家的“无为而治”,用现代语言表述,其实就是“经济自由主义”。在这里我们不探究黄老之术的理论内容,我们看看他是如何为田氏政权提供合法性基础的。

    黄老之术的黄老分别指黄帝和老子。首先,这一套理论要以血姻政治为基本逻辑,政权的合法性来源于祖先的谱系,他们证明的就是田氏是黄帝的后代。根据上古神话黄帝打败了炎帝成为华夏的统治者,理所当然华夏的统治权就应由黄帝的子孙田氏继承,而不是炎帝的子孙姜氏,田氏推翻姜氏就成了纠正错误的正当行为。其次,证明田氏出生地陈国哲人李耳的伟大性,就此确立陈国在文化上的权威地位,为田氏的陈国身份作出文化辩解。

    这样的理论建构对中国人的黄神崇拜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由此貌似“君权神授”的仪式,其本质却成了一场“王权祖授”的表演,用祖先崇拜置换了宗教崇拜。

    田氏齐国崛起

    公元前356年,齐威王即位,那一年他23岁。年轻人好酒好色,时常是通宵饮酒作乐,对国政完全就不感兴趣。那个时候齐威王还不是王,他们田氏被周天子封为侯也没有几年,而且齐国的爵位从原来的公国降为了侯国。邻家的霸主魏国则纠集各路诸侯站在道德制高点,对篡位的田氏齐国施加不少的压力。可以说这个时候齐侯的日子不太好过!

    突然有一天齐威王觉醒了,开始立志要振兴齐国。有书上说是邹忌说琴谏齐王,点了他的任督二脉,我觉得这太扯了。不管怎么说,觉醒的齐威王干了三件事:

    首先,广纳谏,重用一批能人,如邹忌、田忌、孙膑等;其次,如上所述通过稷下学宫打造文化中心;最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

    《资治通鉴》有一段著名的烹阿大夫的事件描述: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 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用白话简述就是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说:朝中都说你坏话,但我派人暗自查访发现即墨治理非常好,这只能说明你没有巴结朝中权贵,给你说好话。齐威王对即墨大夫“封之万家“。他又召阿大夫说:朝中都说你好话,但我派人暗自查访发现阿治理非常差,这只能说明你花重金买通我左右的人,给你说了好话。当天,齐威王就把阿大夫和说他好话的朝臣给煮了。然后齐国大治,就强于天下了。

    看起来似乎没什么,也就是加强管理团队的通常做法,但放在当年却是代表着重大的改革,也就是从城邦分封制向官僚行政制的转变。根据分封制,对于分封出去的土地君主是没有权利管辖的,而大夫正是这样一个有自己采邑的阶层。但是在这里,我们看到大夫成了官僚,任由君主生杀予夺。君主竟然直接插手地方事务了。也就相当于一直以来作为制衡君主力量的贵族阶层在齐国已不足为虑,大权全部集中在田氏齐王手里了。要知道田氏本身就是这样一个大夫阶层的贵族,在田成子弑君的时候,他们早就把作为对手的卿大夫贵族家族们清除干净了。

    公元前353年,齐国围魏救赵,在桂陵击败魏国,给不可一世的中原霸主来了一个下马威。

    公元前348年,齐威王朝拜周王室,树立了良好的名声,虽然很是假惺惺。《资治通鉴》记载:齐威王来朝。是时周室微弱,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天下以此益贤威王。(《资治通鉴》记载的是公元前370年。)

    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田忌为将,孙膑为顾问的齐军大破魏军,魏国大将庞涓阵亡,魏太子遭俘,魏国受到重创,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带领诸侯到徐州与齐威王会面,尊称齐威王为王,而齐威王也尊称魏惠王为王,史称“徐州会王”。曾经的霸主魏国向齐国俯首,而齐国也一脚踢掉了周天子这天下共主。

    此时,南方的楚国已经灭掉越国,对于觊觎已久的中原之地虎视眈眈,而西方没文化的秦国商鞅变法之后逐渐强盛,让天下瑟瑟发抖。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接下来就要看看让人眼花缭乱的合纵连横是怎么回事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通鉴》(10):奔放的东方大国,田氏齐国的崛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zu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