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日一句.中国通史·绪论

每日一句.中国通史·绪论

作者: 码上说 | 来源:发表于2020-05-09 02:30 被阅读0次

历史,究竟是怎样一种学问?研究了它,究竟有什么用处呢?

这个问题,在略知学问的人,都会毫不迟疑地作答道:历史是前车之鉴。什么叫做前车之鉴呢?他们又会毫不迟疑地回答道:昔人所为而得,我可以奉为模范;如其失策,便当设法避免,这就是所谓“法戒”。这话骤听似是,细想就知道不然。世界上哪有真正相同的事情?所谓相同,都是察之不精,误以不同之事为同罢了。远者且勿论。欧人东来以后,我们应付他的方法,何尝不本于历史上的经验?其结果却是如何呢?然则历史是无用了么?而不知往事,一意孤行的人,又未尝不败。然则究竟如何是好呢?

历史虽是记事之书,我们之所探求,则为理而非事。理是概括众事的,事则只是一事。天下事既没有两件真正相同的,执应付此事的方法,以应付彼事,自然要失败。根据于包含众事之理,以应付事实,就不至于此了。然而理是因事而见的,舍事而求理,无有是处。所以我们求学,不能不顾事实,又不该死记事实。

要应付一件事情,必须明白它的性质。明白之后,应付之术,就不求而自得了。而要明白一件事情的性质,又非先知其既往不可。一个人,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子的一个人?譬如久于官场的人,就有些官僚气;世代经商的人,就有些市侩气;向来读书的人,就有些迂腐气。难道他是生来如此的么?无疑,是数十年的做官、经商、读书养成的。然则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亦是如此了。中国的社会,为什么不同于欧洲?欧洲的社会,为什么不同于日本?习焉不察,则不以为意,细加推考,自然知其原因极为深远复杂了。然则往事如何好不研究呢?然而以往的事情多着呢,安能尽记?社会上每天所发生的事情,报纸所记载的,奚啻亿兆京垓分之一。一天的报纸,业已不可遍览,何况积而至于十年、百年、千年、万年呢?然则如何是好?

以往的事情,通统都知道了,记牢了。我,为什么成为这样一个我?反躬自省,总是容易明白的,又何尝能把自己以往的事,通统记牢呢?然则要明白社会的所以然,也正不必把以往的事,全数记得,只要知道“使现社会成为现社会的事”就够了。然而这又难了。

任何一事一物,要询问它的起源,我们现在不知所对的很多。其所能对答的,又十有八九靠不住。然则我们安能本于既往,以说明现在呢?

这正是我们所以愚昧的原因,而史学之所求,亦即在此。

—— 吕思勉 《中国通史》·绪论

相关文章

  • 每日一句.中国通史·绪论

    历史,究竟是怎样一种学问?研究了它,究竟有什么用处呢? 这个问题,在略知学问的人,都会毫不迟疑地作答道:历史是前车...

  •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一:学历史究竟有什么用

    近来在读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姑且做一点笔记,以防看完之后脑袋空空,什么也记不住。 吕先生在开篇绪论中就提出这...

  • 《中国通史》读后感——绪论

    绪论上来就是一顿鸡汤。 世界上是否有相同的事情?若说有,那么必然是察之不精,若要仔细观察,世上一定没有相同的两片树...

  • 中国通史绪论--吕思勉

    历史,究竟是怎样一种学问?研究了它,究竟有什么用处呢? 这个问题,在略知学问的人,都会毫不迟疑地作答道:历史是前车...

  • 中国通史小记

    读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绪论中先生即抛出的读史的目的和方法。读史其实就是在看过去,这个过去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

  • 【读书笔记5.18】《中学生言语技能训练》(绪论)

    绪论 读完绪论后,我得到这样一句话:智力是发展语言的基础,语言需要科学的训练。那么就我们自身而言,智力的发展有助于...

  • 今日计划

    每日个人公众号更新 纪录片中国通史 英语单词50 流利阅读 慕课mooc思修,马哲 读完双城记,读书笔记

  • 2019-01-29

    Sunshine 每日清单 宋熙维 1.数学单子一张 2.英语少儿趣配音(还未完成,一会做) 3.观看《中国通史》...

  • 《河南传统儿歌》读书笔记(一)

    今天读了《河南传统儿歌》的绪论和第一章。 绪论 本书是以河南传统儿歌为对象,在绪论部分作者首先对儿...

  • 从《源氏物语》漫谈物哀

    目录 绪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一句.中国通史·绪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ac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