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丛新评论从容小主文学院读书笔记李彦国评介专辑
长篇纪实文学《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读后记(第30——33章)(

长篇纪实文学《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读后记(第30——33章)(

作者: 从心丛新 | 来源:发表于2024-01-07 07:20 被阅读0次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第30章到第33章,它们分别是《大集体时期》《兼作套种》《资本主义尾巴》《扁担》。

    第30章到第31章,作者主要运用李彦国老师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付雅云之间的微信聊天推进故事情节的,微信聊天是现代人沟通的重要方式,也是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一个见证,而且特别贴近人们的生活,用这种方式推进,接地气,也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在一老一少、一个老农民一个大学生的一问一答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逐渐明朗起来。大家看付雅云的问话和李彦国老师的回答。


    付雅云在微信上问:“彦国叔,你明天有时间吗?我想去问您几个问题。”

    这条消息李彦国在21:11才看到,但他立即回复说:“明天下雨,我没事儿,来吧。”

    付雅云开心地说:“好的,那我明天再约您时间。”

    李彦国干脆利落说:“行,约。”

    2020年11月17日上午8:33,付雅云已经发来微信问:“彦国老师,上午去找您可以吗?

    李彦国正等着信息,立马回复说:“来吧!”

    为了节省时间,付雅云在微信里特意补充说:“彦国老师,今天主要想问您一下集体化时间的事儿。”

    李彦国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刻回复说:“行。”


    通过这一段简短的微信聊天,一个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纯朴可爱的人物形象被塑造出来,在字里行间,付雅云的对李彦国的尊敬崇拜以及细心体贴、善解人意的性格特点也跃然纸上。

    对于付雅云提出的问题,李彦国老师能在微信里回答的他都给回答了,而对于内容特别多的部分,他直接在简书上发文《大集体时期生产队的分配方式》《王金庄间作套种的农耕方式是适应自然的举措》,用详实的数据、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来,再转发给付雅云。

    在李彦国老师给付雅云的回复中,在李彦国老师在简书上发布的文章中,我们能看出李彦国老师是一个严谨认真、热情耐心、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

    给李彦国老师的评价文章是这样表述的。“李彦国就是这么认真,就是这么可爱,凡是别人关心的问题,他都想办法解释,统计资料这样事情,在一些人眼睛中是吃力不讨好的,可是李彦国却觉得只要别人有用,他就要做好这样的事情才行。

    只有心系王金庄文化的人,才会有如此心襟,才会毫无保留坦坦荡荡嘞!了解历史,传承文化,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李彦国是王金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动者和记录者。”

    这样的表述既能看出李彦国老师的认真、随性,可爱的个性特征,也能彰显出李彦国老师心系王金庄文化的广博胸怀和道义担当。

    作者用将近一个章节篇幅介绍太行山区王金庄特有的农耕方式——间作套种,还把李彦国老师《王金庄间作套种的农耕方式是适应自然的举措》全文植入,目的很简单——就是要着重介绍或宣传王金庄的农耕文化,文化传播的方式有很多,通过文字来宣传,可以让王金庄的农耕文明插上腾飞的翅膀,传播到四面八方乃至世界各地。

    第32章到第33章,通过李彦国和付雅云的微信聊天,引出了弃农经商是资本主义尾巴的这个话题,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们想脱贫致富是天方夜谭,人也无法改变历史,只能被历史的洪流裹挟着向前走,也不知道会走向哪里。

    从对资本主义尾巴的回忆,李彦国又想到了一个无法忘记的老物件扁担。

    扁担的历史悠久,从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扁担了,到了李彦国这一代人,使用扁担曾经有一段悲催的历史。

    “大集体时期,生产队里就那么几头瘦驴,上山下山,运输主要看肩挑,手上的老茧看得见,肩上的老茧很少有人知道。”所以那个时候,家家必须有扁担,不仅要有水担子,还要有柴担子。

    无论是水担子还是柴担子,都是那个艰苦时代的记忆。文中有一段描述写的特别形象传神。“近处的山坡上柴草被割得长不起来,山上光秃秃的,他们就去远处割,一股劲儿割到十几里地外的狮子头。那里的山上清一色都长着带刺儿的马机圪针,不能用手握,只能用木叉按住才能下镰,一天割两捆,窜在柴担两头,担过一栈又一栈,上去一凹又下一岭,肩膀压得红了又肿,肿了又红,红肿过后形成老茧,硬骨头铁肩膀都是形容,脚后跟般的老茧肩膀才是写实。”

    在那个时候,人们肩上挑的不仅是水和柴草,还挑着看不见尽头的苦日子。

    李彦国父亲的柴担子,“柔韧性负重力美观度都特别好,一辈子从不外借,生怕别人给压断。有一次担子太重不慎开裂,心疼得不行。”父亲去世前传给李彦国的大哥,由长子继承。

    父亲的扁担不仅仅是担柴担水的工具,还担负着家庭的重担、李家的未来和希望。所以,“每每看到父亲留下的扁担,李彦国老师的胸中总是郁闷得梗梗的,父亲一生,只吃到苦没尝到甜,父亲肩上的担子承担了太多的苦难。”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的鼻子发酸,眼泪就在眼眶打转,这就是李彦国的老父亲,一辈子只吃到苦没尝到甜的老父亲,一辈子为儿女、为家庭殚精竭虑的老父亲,一辈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老父亲,他是中国千千万万勤劳而坚忍的父亲的缩影。

    李彦国心疼父亲,对父亲有一种愧疚,有一种无法弥补的遗憾。但这种愧疚与并不应该由李彦国老师来承担,因为那是时代造成的,“那个时候,各家各户基本是那种情况,历史的大背景,现实的大环境,人想挣脱命运,那可比登天还要难呢!”把这段议论放在最后,既起到总结的作用,还能达到抒情的效果。

    好在,后来党的政策好了,李彦国老师这辈人没有延续父亲的苦难,王金庄人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好。

    扁担还在,艰苦已逝,希望还在,明天会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篇纪实文学《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读后记(第30——33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aw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