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恩如大仇,这是中国人于人情世故冷酷而又精辟的至理名言,古今同理,中外一也,放之四海皆准。
小恩小惠如家常便饭,你请我一顿,我请你一顿,施之者如沐春风,受之者吹面不寒,倒显得觥筹之间一团和气,而大恩则不然,施之者居高临下,受之者心有戚戚,均知恩重如山报之不易,长久则成为双方的负担。
但凡朋友往来,谁不希望人敬一尺?起码也要平等,谁愿意见一个自己先矮三分的故人?受人大恩的感觉,大抵如此,避大恩人有如避大仇人。
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可是如果你暂时甚至永久都拿不出涌泉哪怕是滴水回报,则又当如何?只有无颜相对,避之惟恐不及,有恩难报的压力,低人一等的心理暗示,转化为怨恨自然毫不足奇,阴暗一点的,甚至希望恩人在眼前永远消失,于是大恩即成大仇。
古之高风亮节之人,施恩不望报,常常举家归隐或远迁,以免相见之尴尬,其实,这些畅晓世情的通达之辈,此举名为避世、实乃避祸,深得大恩如大仇之三昧。
恩越多,越无法相处。大到报不了的恩就成了债。谁会和债主交朋友呢?
曾经的友好相处,在漫漫时间长河中,也渐渐亦真亦幻。
对于债主而言,由于朋友越来越远,一直躲着自己。直至最终,便难以分辨脑中闪现的究竟是对于美好友情的记忆,还是幻影。
对于欠债人而言,曾经的朋友越来越模糊,取而代之的形象是——债主。美好的印象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避之不及甚至厌恶。

李汧公勉为开封尉, 鞫狱, 狱囚有意气者, 感勉求生。
勉纵而逸之。 后数岁, 勉罢秩, 客游河北, 偶见故囚。
故囚喜迎归, 厚待之, 告其妻。
曰:“此活我者, 何以报德? ”
妻曰: 偿缣千匹可乎? ”
曰:“未也。”
妻曰:“二千匹可乎? ”
亦曰:“未也。”
妻曰:“若此, 不如杀之。”
如果你一直在寻找神队友,别忘了你是神队友眼中的猪队友。
如果你是神队友,为自己着想,不要帮猪队友太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