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应邀去万宝学校听了一节青年教师汇报课,授课教师是20年新入职教师李婷婷。这节课她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属于校本教研的一次公开课,课的题目《东南亚》,属于七下世界分区内容。
上课虽然是青年教师,但是和我刚刚听过的高新区学校的程玉老师一样,她的专业素养非常高,不但在知识上没有任何错误,而且非常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关注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这是因为大庆这几年在招聘初中地理教师时笔试内容都是高中地理,能榜上有名的多数都有过高中地理教学或者辅导经验。
这样的局面自然让我这个教研员是心生欢喜的,没有专业知识的硬伤,我只需要关注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之类的“软件”了。
李婷婷老师很谦虚,希望听听我对她这节课的意见。我肯定了她的很多优点后,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交流:
学习重难点的确定
【学习重点】马六甲海峡的意义
【学习难点】东南亚的气候特征以及气候分布
这是李老师设定的本节课的重难点,我问她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她回答说是根据教参。
我又询问她学习目标是如何确定的,她回答是看课标并结合课标。
作为一个没有初中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知道看课标和教参是值得点赞的,她为学生设定的学习目标也比较准确。但是学习的重难点不能盲目跟着教参走,因为教参是一些名校的老师们编写的,她依据的都是本校学生的学情。
那学习的重难点到底如何确定呢?这是很多老师都非常困惑的事情,她们对此思考的并不深入,或者草草地照搬教参,这样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效率都会受影响。
学习重点的确定,应该是依据教学目标和本届学习内容在本学期、本学年、甚至是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的地位来确定。
对于区域地理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区域特征,那么东南亚这个区域与其他地区对比来说最重要的区域特征是:十字路口的位置和湿热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这才应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学习难点的确定主要考虑的是学情,本节课的哪些内容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困难。而这节课的学习主体是初一下学期的学生,它们的空间思维尚未建立起来,对于马六甲海峡在东西方航运中的地位是很难理解的,尤其是让它无图的情况下说出马六甲海峡是哪些区域联系的交通要道,多数学生是说不准确的,因此这才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的明线与暗线
李老师这节课是用旅游来组织教学的,先是播放一段视频: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在不同的环节提出以下问题:
东南亚在哪?(分析位置)
去东南亚应该带些什么?(气候特点)
在那能享受些什么?(自然与人文环境特点)
能为亲友带回些什么?(农业特点)
这样的情境教学是可以贯穿每一个区域的学习的,它能把各个区域的位置和主要特征都突出出来,这是教学组织的明线。
但是教学光有明线是不够的,明线能把看起来零散的知识穿在一起,但是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没有照顾到。
这种联系就是本节课堂教学的暗线。比如位置与气候的关系,气候与农产品的关系、气候与饮食的关系、位置与气候同旅游资源的关系等等,
在教学的最后老师可以把这些要素列出来,让同学们自己去讨论哪些要素之间有联系,在所有的要素中,哪个要素处于核心位置。
可以这样说明线是用来组织教学的,是学生看得见的;暗线是地理学的思想方法,是教师心里必须要有的,而且要潜移默化地安装到学生的头脑里。
公开课学生不爱发言
这节课是在一个录课室里上的,听课的老师也比较多,对学生来说是没见过的阵势,所以比较紧张,不敢举手,生怕自己回答错了。
显然经验不足的李老师对此没有预案,有些急躁,好几次责怪学生不举手,甚至提出问题后出现冷场的局面。
下课后她首先向我抱歉的就是课堂气氛没有调节的很好,学生不是很活跃,不爱回答问题。
我笑了笑,告诉她我并不在意这个问题。因为课堂是否活跃要看的是学生是否能紧跟教师的思路,是否在积极地思考,从我的观察看,学生没有溜号,思维一直在动,学习效果很好。
我给她两个应对策略:
1.直接叫答。
当学生不举手时可以直接叫学生来回答,不必长时间等待,即使回答错了,也没关系,那是很多的教学资源,可以纠错,分析学生的答题思路。让学生来回答问题,不是为了要正确答案,是想知道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程度。
2.要学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在课刚开始时段,看完关于东南亚的视频可以问学生是否去过哪里,如果去过的多,就鼓励学生这节课有的环节可能会让同学们来当老师;如果没有去过的,或者去的很少,就可以问学生是否想去哪里,或鼓励大家以后有机会一定去,这节课我们先来云游一下。
在课堂其他时段,学生如果较沉默,就可以说:从同学们的眼中,老师看到你们有话想说,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们有期待,然后叫起眼里有话的学生。
以上就是我和李婷婷老师交流的重点内容,写在这里,期望能对更多的青年教师有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