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二月份在喜马拉雅上听了雨果的《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我更喜欢《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中男主角是个完美的英雄形象,感觉不太真实;结局也不坏,而且里面的人物时有温情,名字叫“悲惨世界”有点儿夸张。从小说的悲惨度看,《巴黎圣母院》叫“悲惨世界”倒更合适。
《巴黎圣母院》以1482年的巴黎为背景,吉卜赛少女爱丝梅拉达(小说里又叫她“埃及姑娘”)爱上了年轻军官,与其深夜幽会。巴黎圣母院的代理主教弗罗洛长期挣扎在“情欲”与“禁欲”之间(不太了解,像他这种身份的人是不是不能结婚?),他同样也爱上了埃及姑娘,但不肯承认,反而对埃及姑娘一副凶巴巴的样子。就在埃及姑娘与年轻军官幽会时,代理主教在疯狂的妒忌心驱使下刺伤了军官,而后逃跑。埃及姑娘被当作女巫、杀人凶手抓了起来,在严刑下招了供。(到这里,故事情节有点儿像“窦娥冤”) 就在即将被处以绞刑的时候,被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救到圣母院避难;而同时,“被杀的受害人”,那个年轻军官,正和未婚妻一起在阳台上观看绞刑。不过没人在乎受害人是死是活,只知道埃及姑娘是杀人犯,应该上绞架。后来法院决定逮捕埃及姑娘,代理主教得不到埃及姑娘,于是出卖了她。埃及姑娘在与生母相认没多久就上了绞架。
这部经典著作中提及到的问题很多,司法的混乱,民众与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国王和主教之间的矛盾,“老实”但盲目、爱看热闹的巴黎民众,甚至对建筑物的变革也有大篇幅的议论。
里面还有个自称哲学家、诗人的甘果瓦,是个幸运、搞笑的人物,在大篇幅沉闷悲惨的剧情中,这是一扇能让读者/听众透口气的天窗。甘果瓦喜欢思考,也很聪明,然而他似乎只在乎自己。他可以在残暴的国王路易十一手下逃脱,却不肯对埃及姑娘的命运多做思考。埃及姑娘救过他一命,然而他对她的关心程度甚至不如对小山羊的关心。在埃及姑娘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却带着小山羊离开了,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做了代理主教的帮凶。昨晚听完《巴黎圣母院》后,我对甘果瓦这个人充满愤恨,假如他对埃及姑娘多些关心,怀疑下代理主教对埃及姑娘的真正意图,埃及姑娘或许还有一线生机。然而,自古至今,多的是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有些人看似好心,但因为不肯对受助者的命运做进一步思考,而实际做了恶人的帮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