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知识爆炸使人们应接不暇,如何能有效利用时间,捕捉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已经成为困扰人们的问题。从多媒体得到的知识,基本上是碎片化的,更困扰人们的一点是同质化,人们喜欢看什么,平台就推送什么,结果人们要深入了解的知识领域被狭窄了。要想真正使自己变得开阔,增加思想的深度,更加有利于工作生活,就必须系统读书,这就提出一个怎么读书的问题。
一、读书要专,知识要系统化
这可从梁漱溟做学问的八个境界得到启示。
梁漱溟:做学问的8层境界 。
第一层境界:形成主见。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说是主见,称之为偏见亦可。有主见,才有你自己。
第二层境界: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面对各种问题,你自己说不出道理,不甘心随便跟着人家说,也不敢轻易自信,这时你就走上求学问的正确道路了 。
第三层境界:融会贯通。会读书的人说话时,说他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不旁征博引;反之,引书越多的人越不会读书。
第四层境界:知不足。学然后知不足。遇到不同的意见思想,我总疑心他比我高明,疑心他必有我所未及的见闻,不然,他何以不和我作同样判断呢?疑心他必有精思深悟过于我,不然,何以我所见如此而他所见如彼呢?
第五层境界:以简御繁。大道至简。凡是大哲学家皆没有许多话说,总不过一两句。反过来说,学问浅的人说话愈多,思想不清楚的人名词越多。
第六层境界:运用自如。如果学问已经通了,就没有问题。真有学问的人,学问可以完全归自己运用。假学问的人,学问在他的手里完全不会用。
第七层境界:一览众山小。曾经沧海难为水。学问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再看旁人的见解主张,其中得失长短都能够看出来。
第八层境界:通透。思精理熟之后,心里就没有一点不透的了 。

二、读书的四个误区
(1)阅读一定要记住,不记住就是无用的。能够记住的一定是自己关注的重点,所以一本书只需要找到能够解决你当下问题的内容就可以了。一本书最多读两遍,反复多次阅读就是在浪费时间。 (2)阅读是丰富自己,用不用无所谓 。阅读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应用,以知识改变命运。 (3)强迫自己阅读大量的书籍 。普通人一年20-30本就可以了。阅读是代替不了客观实践,阅读为我们提供方法论的辅助,而不是为阅读而阅读,“做”更重要 ,要知行合一。 (4)不区分种类的阅读 。阅读什么样的书籍也往往代表了一个人的知识和认知水平,应该读一些提升思维深度的书籍,就是思想性的书籍,如果一味任性地去读,往往是浪费时间,造成“营养不良” 。
三、怎样正确读书
(1)读书要有系统性 ,系统性的读书,使知识条分缕析。
(2)读书要有选择性 ,要有自己的关注点,目标明确才能使读书更有效。
(3)读书要把书读薄,读书是一个由厚到薄的过程,书读薄了知识就通透了 。
(4)读书要做到三到 ,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5)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