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

作者: 杏林医者Dr张 | 来源:发表于2017-04-04 22:32 被阅读11次

第一章

生命,生,活着,命,命运。活着去谱写命运。

生命的诞生,是两个细胞的结合。两个灵魂的融合。阴阳二气的化育。这世界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没有完全相同的一个人。生命的可贵在于它的与众不同。

人有生,自然有死。生下来,面对这世界上的一切,或好或坏。终有一天,化为一抔黄土,吹散在风中。从无化有,从有化无。

在这世间走一遭,仿佛一场游戏。生下来,获得一张门票。然后面对九九八十一难,闯关,成长。最后,游戏不得不停止,因为我们筋疲力尽。

21世纪的人类社会,可谓是繁荣一片,百花齐放。经济,教育,科技等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而医学,也不例外。医学研究也早已进去细包时代。人类在各种医疗仪器面前宛如透明。各种新药不断被研发,各种高超的医学技术不断被发明。但是,人类似乎并没有从疾病中解脱。就今天而言,当今世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可以被根治。感冒可以吗?人的一生只会得一次感冒吗?非也。所有的疾病在当今的医学界只能被缓解。并不能被根治。只要你还是个人,只要你还活着,疾病便会伴随一生。然而,疾病的虽不能根治,但我们可以控制它的发病率。

中医治病,最高超莫过于治未病。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说的就是,将疾病扼杀在摇篮之中。

然而,时代的发展却没有让中医取得突破性的进步。

黄帝内经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原来上古先民中绝大多数是知晓道理的人,他们效法与顺应天地大自然的规律,吃饭、饮酒有节制,起居循常规,每天工作、劳动与运动但不过度,所以他们的身体与精神均健康和谐,从而享尽天年,活到100岁以上才寿终正寝。

  而现在的人与上古的人生活方式不同,他们把酒当水喝,把错误的生活方式变成了常态,醉酒后还要行房事,为满足一时的欲望而耗竭自身的真精,不知道爱护和保持体内的精气,不懂得按照时空规律去御养自己的元神,只图及时行乐,完全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又起居颠倒,夜晚不睡觉,白昼不起床,所以刚过50岁各种生理机能就衰退了。

  对照当今社会某些出门电梯、出行汽车,以车代步,饮食无度,腰粗肚大的中年人,他们爬一下坡就气喘,提一桶矿泉水就闪了腰,摔一跤就骨折,甚至打一个喷嚏也可能椎间盘突出……不就是“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的典型代表吗?

人类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医学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

第二章

“21床病人久咳不止,给予止咳药,抗生素处理,25床病人血压不稳定,血压药调整。”刘主任一边把病历本给张志恒一边说到。看着病人痛苦的神情,张志恒心中说不出来的滋味,学了五年的医,却连一个小小的咳嗽的束手无策,而现如今的老师也是见咳止咳,消炎,治标不治本。张志恒学的是中医,来到省中医院实习,却发现这里的很多医生不用中医,病人来了还是西医西药。

张志恒问老师,这个病人咳嗽如此厉害,为什么不用中药?刘主任瞟了一眼张志恒,病人血象高,说明有感染,用抗生素是最好的选择。比中医中药快!

张志恒心想,难道中医中药就慢了?古代张仲景对待咳嗽甚至能做到一剂即愈。而如今的抗生素又能快到哪里,最快也得三天才见效,而且抗生素有耐药性,这次用了是好了,可下次呢?就没这么管用了!

“刘主任,我觉得中医不一定慢,只要对证了,病人也会好的很快,要不我们用中药试试?”张志恒看着刘主任道。

一旁的同学,吴海龙朝张志恒挤了挤眼,意思是叫张志恒别没事找事,要是得罪了刘主任,毕业评语可不好看。

刘主任见张志恒这么较真,便道“小张,我也不是说中医慢,像我们都是学中医的,既然这样,那给你个任务,你给这个病人开一副药,开好给我看看。”

张志恒见主任这么说,便咧开嘴说,谢谢主任,保证完成任务。

张志恒仔细询问病人病史,根据病人症状,咳嗽3年多,每年咳嗽2个月以上,天气变冷就加重,在西医看来这是慢性支气管炎。而中医认为久咳必虚,加之病人气喘,遇冷加重,说明病人阳虚,气虚。痰多且白,说明属寒症。总体治疗应该扶正固本,祛痰止咳。想着便开了一剂小青龙汤。想着病人吃了药就能痊愈,张志恒心中不由得觉得很有成就感。便把方子拿去给主任过目,刘主任瞥了一眼方子,淡淡的说到,你这个方子之前用过吗?张志恒摇摇头,没有。

刘主任说道,没有用过的方子就这么给病人用,不是拿病人做实验吗?要是出了事谁负责?我们给病人用抗生素,消炎药都是经过临床验证的,你一个小小实习生开的方子,谁敢用?说着便把张志恒用心开的方子扔到垃圾桶内。

张志恒听了主任的训斥,心中很是失望。实习,究竟能学到什么?中医,怎么没落成这样?张志恒到垃圾桶内默默拾起那张方子。上面的好看的文字被揉成一团脏污。可心中救死扶伤,发扬中医中药的决心却不容玷污。

经过这一事件,张志恒对市医院失去了信心,加之距离实习结束还有三个月,决定不再浪费时间在这个地方。便向学校请了病假,不再实习。

离开市医院的张志恒,开始到H市到处找中医相关工作,遗憾的是自己没有毕业,找不到任何工作。遭遇处处碰壁的张子和,忍不住在网上发了一篇文章,把自己的遭遇写到网上,质疑这时间还有没有中医?

网友们纷纷热烈回应,都再说现在很难遇到好医生,也有很多和张志恒一样的医学毕业生苦诉工作难找,中医不知从何学起。看到这些回应,张志恒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那么多人和他一样在这条医学道路上迷茫。

但是有一个叫“天行者”的评论引起张志恒的注意。

“想学习正统中医,悟性重要,有一个好的老师也很重要。在四川,有一个地方,那里会有你想要的答案。”

张志恒马上回复“天行者”,“你好,你说的非常对,我想知道您说的那个地方具体在哪里?”

对话框弹出来。

“四川省峨眉镇156号,联系人吴师兄15858597214。”

“请问那是什么地方?”

张志恒盯了对话框10分钟,眼睛发酸,可对方却没了回应。

四川,峨眉。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那里真的有我想要的正统中医吗?张志恒考虑了3天,思来想去,这个神秘的网友再也没有给他发过消息。他现在已经一个月没有工作了,每天除了看着那些晦涩难懂的医书,也找不到任何头绪。索性心一横,去!就去四川!

就这样,张志恒带着一个地址和电话,一个背包,怀揣着心中的中医梦。踏上了四川的火车。一路向中原出发。火车车窗外的景色变幻不停。越到中原越感觉空气的潮湿和清新,张子和在来到四川之前已经和家人说好,自己要去另一个城市工作。是的,他说谎了,但是这是善意的谎言。

一下火车,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随处可见绿色的树木。还有空气中美食的味道。

“咕噜。。。咕噜”是自己肚子叫了,在火车上张子和就没怎么吃东西。一下火车。风一吹,肚子就抗议起来。张志恒打开钱包,钱包里还有1000块钱。这是自己这几年读大学勤工俭学省下来的。远方飘来一阵香味,“担担面啦。正宗的四川担担面啦”

“老板,多少钱一碗”张志恒看着诱人的面条问道。

“小伙子,五块钱一碗,来一碗吧”老板热情的招呼,擦桌子,摆板凳。四川人民很热情嘛,“老板,来一碗”。

张志恒一边享受着美味,一边向老板打听道,“老板,你知道峨眉镇怎么走嘛”

老板说。小伙子,你可问对人了,我老家就是峨眉镇的,那里空气环境可好了。听说还有仙人呢?

张志恒兴奋的问到,“那可太好了,老板你快告诉我怎么去”

“每天这边有发往峨眉镇的班车,2个小时就到。不过山路有些颠簸,早上一班,下午一班。今天的车你可赶不上了,可以做明天早上的车。”

询问了路线和坐车时间,张志恒便找了个旅馆安顿下来。看看天色还早,便逛逛这小镇。

“来人啊,这里有个老人晕倒了。快打120。”

只见不远处路边围满了人,张志恒迅速跑过去,一看有个老人,满脸通红的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嘴巴歪着。看到这情形,张志恒就知道这人是中风了。便说,大家都散开点,让空气流通进来,我是学医的,老人中风了,需要新鲜空气。说着便拿出一根银针,准备在老人十个手指头放血。周围人都面面相觑,似乎不相信这个年轻的小伙子,老人的家属,也说,小伙子,你有把握吗?救护车待会就到了,可不要治坏了。

张志恒解释道,“老人中风了。这个时候早一分治疗,以后的后遗症就会少一点。等救护车来了,时间越拖越长,老人生命都有危险。”

听张志恒这么说,老人家属也不再犹豫,便说:“行。小伙子,我听你的,你快点给我爸爸治疗吧。”

张志恒拿出银针先后在十个手指头和耳尖放血,接着又在百会,人中,关冲和扎一针。

大约过了十分钟,老人渐渐睁开眼睛,慢慢转醒,周围人的不可置信的看着张志恒,没想到这个年轻的小伙子真能起死回生。正在大家惊讶的时候,救护车来了,张志恒对病人家属说,虽然老人现在醒了,但还是要去医院积极治疗。

家属对张志恒连连道谢。张志恒也没想到自己真的能帮助到老人家,心中不由得升起成就感还有对中医的信心。

第三章 探秘云雾谷

第二日一大早,张志恒便搭早上一班车去峨眉镇,两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目的地。峨眉镇156号,在峨眉镇寻找了很久,有157号,也有155号,就是不见156号。张子和就纳闷了,不应该啊。怎么唯独没有156号。只见不远处有一个小卖部,店老板在忙活着,张志恒此时口干舌燥,“老板,来一瓶矿泉水。”喝着甘甜的矿泉水,张志恒问店老板。“老板,你知不知道,峨眉镇156号在哪里?”

“小伙子,你看到那座山没?”

张志恒点了点头。难道这座山就是156号。

“那座山就是156号。刚好在155号和157号之间。”店老板指着那座山道。

还真是。张志恒向老板道了谢。便直奔156而去。

爬了大概10几分钟,才看到一个小小的山门。上面印着“云雾谷”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牌匾有些陈旧,看来都是风吹雨打留下的痕迹。站在山门前往小镇看,虽然说不上一览纵山小,也算得上一览小镇了。山下的繁华和山上的清冷仿佛是两个世界。

再往里走,景色越来显得越优美,沿着绿油油的灌木丛,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穿行林中,只听见脚步踩在落叶上的声音,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

张志恒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来自沿海城市的他第一次被这片山林震撼。只见远处有一个老者在用石碾再碾压着什么。老者似乎也被张志恒的脚步声打扰了。

张志恒见老人看向自己,连忙道“老爷爷,你好,请问这里是峨眉镇156号吗?是“天行者”介绍我来这边学习中医。”

老爷子看着眼前这个清秀有礼貌的少年。笑呵呵的道“我不知道天行者是谁?不过这里是峨眉镇156号没错。”

张志恒确认了这里是峨眉镇156号后,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下了。

“那我可以在这边学习中医吗?”

张志恒看向老人。老人说,“学中医,那要看看你有没有这个悟性,看见那堆柴火了没,你把这些都劈好然后整整齐齐的摆放好,瞧,就是那样。”张子和顺着老人指向的地方看。整整齐齐的如小山一般的柴火摆放在小木屋的旁边。而另一边,是杂乱无章的没有劈的柴火。

老人接着说,把这件事做好了,我再告诉你可不可以学中医?

张志恒点了点头,放下背包,说干就干,朝着那一堆杂乱无章的柴火奋斗起来。砍柴这些事,对张志恒来说不算什么,张志恒小时候家里穷,砍柴,放牛,这些活都是他干。也并没有觉得有多苦。

老人看着张志恒有板有眼的劈柴伙,欣慰的点了点头。

“这间小木屋暂时借给你住,里面有土豆番薯,饿了可以自己煮。”老人说着便扛着一只麻袋向山上去了。

张志恒见老人去的方向,云雾缭绕,隐约看到一些古香古色的房屋。这地方不愧为云雾谷,看来,这老人不简单。

一天的劳作下来,张志恒差不多完成了一大半的任务。夕阳的余晖透过山林,在茅屋上斑斑点点。别有一番韵味。这里的空气散发着植物的清香,天边一轮明月渐渐抬起了头。日月同辉,美妙绝伦。

一夜无话。

第二天,张志恒是在鸟儿的叫声和阳光中醒来。这里的生活,真的令人感到不一样的宁静。真真切切感受到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早饭是两个番薯加上山泉水。活动一番筋骨后,张志恒又开始了今天的劳动目标。在阳光下挥洒汗水,把自己心中的郁结,不快,委屈全部通过劈柴的方式一股脑发泄出来。

张志恒长出一口气,放下斧头。虽然累,但很爽。衣裳全部湿透,脸上全是汗水。看着屋前屋后堆砌整齐的柴火,满意的咧开嘴角。

“小伙子,不错。能吃苦!”

老人像是知道张志恒完成任务似的,爽朗的笑声在山谷里荡漾开。

张志恒摸摸头,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既然你完成了我交给你的任务,我也不食言,你且介绍一下自己。为什么要来这里学习中医?”

“我叫张志恒,今年22岁。学医3年。毕业于中医院校。想来这里学习中医,提高自己的医术,救死扶伤!”

好,救死扶伤!你说说除了救死扶伤一个医生还应该具备什么品质?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已,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

张志恒一字不落的把大医精诚背诵出来,大医精诚是孙思邈所写。是一个好医生应该具备的道德和品德。自学医以来,张志恒从未忘记大医精诚里的一句话。因为作为一名医者,必须具备这些品德才能给病人安心放心的治疗。这也是张志恒不远千里来这里求学的动力。

老人点点头。在这个年代,能把大医精诚全部背下来的人少之又少,不是背不下来,而是没有人愿意背。现代的医生只是一味地追求医术上的提高,追求偏方,特效方。却忘了老祖宗留下来的医道。追求术,一辈子只是知道医病,却不知道医命。医者易也,医道相通。作为一个好的中医,必须了解天地,自然之道,只有懂得了这其中的奥妙,才能了然于心,看病时心无旁骛,胸有成竹。

“好,不错。今天开始你便就在这里学习吧。以后这间小木屋就是你的住所。在我这里学习可不简单,每天早上要五点起床,劈柴采药,挑水种地,等你都做好了,再来谈学医,你考虑好了吗?”

“没问题,就按您说的办。师父。”

“先别叫我师父。我只是这谷中的一名守山人。我姓吴,以后你叫我吴爷爷便好。是否收你为徒还要看谷主。你随我来。”说着老人便往山上走去。

张志恒心中很是惊讶,难道这山中还有其他许多人?由不得他多想,便迅速跟上老人的步伐。

2

这是一座颇为气派的宅院,依山而建,整座楼宇完全是建在峭壁上。不过这峭壁倒也不险峻,峭壁前有100方的平地,有一个鹅软石拼接成的太极图。在平地的外围向远处眺望,整个峨眉镇尽在眼底,远处群峰矗立,云雾缭绕。好一个人间仙境,站在这里有高处不胜寒,欲随风飘去之感。吴爷爷说,你随我进来,说着便领着张志恒向宅院走去。张子和随着吴爷爷的脚步越来越靠近峭壁,却听见露水声。抬头一看原来是从峭壁缝隙中滴落的山泉,咋一看,颇有水帘洞的感觉。这个地方还真是别有洞天。

进入宅院,引入眼帘的是一对匾额。

“道遵思邈心存济世;德昭仲景志在医人”

字体苍劲有力,漆黑的匾额似乎在让每一个中医人内心深深的震撼!

只见古朴的殿堂内空无一人。吴爷爷说,这个时候道长应该在小洞天练功。你在这等我一下。我去找他过来。

张志恒点点头。看着眼前巍峨的高山,特别是太极广场。看的张志恒心神荡漾。这里的一切和武侠小说里说的一样。而这里的道长定是个不出世的高人。张志恒呼吸着山中清新的空气。不由得在太极广场上打起了太极!

“两气未分时,浑然一无极。阴阳位即定,始有太极出。人身要虚灵,行功主呼吸。

呵、嘘、呼、哂、吹、嘻” 

张志恒心中默念,一呼一吸,一吐一纳,天地阴阳皆在手中运化。此时此刻,张志恒似乎与这山川融为一体,清冷的身影在空中划出一道道漂亮的弧形。

张志恒并没有发现远处有一双眼睛注视着自己。

“好,少年人这太极是和谁学的?”一个洪亮的声音打破了此刻的宁静,也将张志恒拉回现实。

只见一个白须老人笑吟吟的走来,看那步伐,轻快无声,道袍在山风的吹拂下飘然若仙,可见不是一般老人。鹤发童颜,两眼炯炯有神。

张志恒心想,这位,应该就是那位不出世的道长吧!连忙举手作揖,“回道长,我叫张志恒,这太极是学校里教的。”

“你就是吴老先生说的那位想拜师学医的少年郎?”

“回道长,正是。我一心想要学习传统中医,特来此处求学。还望道长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

道长饶有兴趣的看着张志恒,“我已经几十年没收过徒弟了,也不打算再收徒了。”

张志恒听道,心中一沉,难道此次要无功而返?

道长见张志恒一副失望的神色,笑着说“这样吧,你也不必失望,我年事已高,无法像普通师傅那样手把手教你,只能给你些指点,如若你不嫌弃就在这山上住下。”

“师父,请受徒儿一拜。”张志恒扑通一下跪拜在地上。

道长怔了怔,心道,这小子还挺机灵,再看看张志恒坚毅的眼神,颇有几分自己当年的风采。好生磨炼,许是一块好玉。

道长从怀中拿出一本古旧的书籍,递给张志恒,道:“我在这山中已有80来载,我自幼跟随师父行医修道,当年师父传我道号“太素”,让我做一名以医入道的修行人,只可惜,道阻且长,医道甚难,医得了病,医不了命,如今这本素问传于你,你好生研读,半月之后,再来见我。”

张志恒郑重的收下这本古旧的医书,素问,素问是黄帝内经的第一部分,之前张志恒在读大学时也曾修习,不过只是走过场的学习,在现在的大学教育里,古书只是选修课,也没有精于此道的老师。所以虽说读过,但远远没有理解。张志恒内心很沸腾,这,就是自己要找的古中医!这才是中医的学习之道!

看着太素道长仙风道骨,遗世独立的样子,张志恒暗暗发誓,自己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是,多谢师父,我一定认真研读!”张志恒道。

太素道长点点头,道“以后你就住在山下,多帮你吴爷爷干干活”又朝吴爷爷道:“以后这小子就交给你了,不合格就赶下山。”

张志恒听着内心一哆嗦,心道一定要留在这里。

吴爷爷笑着道:“放心吧,这孩子,和这山有缘”也不等道长答话,便对张志恒说:“走吧,下山干活咯”说着便自顾自下山去了。

张志恒忙向道长告辞,紧跟上吴爷爷的脚步。

第四章  入了医门苦做舟

每日读书,思考,劳作。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张志恒在这山下的小屋已整整待了10日,这10天,吴爷爷隔2到3天来一次,验收张志恒的劳作成果,也不问别的,点点头又上山去了。且说张志恒,虽每日辛苦劳作,却不觉得疲乏,反而有使不完的力气,皮肤虽然黑了些,但看上去似乎更有力量了,张志恒也觉得自己虽说每天劳作,苦是苦,但一想到能学到本事,再苦也值得,说来奇怪,就连这记忆力也比以前好了,以前看似晦涩难懂的古文,如今十遍百遍的读下来,居然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如今真真感觉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张志恒不知道书中是否有黄金屋,颜如玉,但张志恒知道书中有力量,有神灵。按照书中所述的方法调整自己的饮食起居,精神气血,张志恒能感觉到自然的力量一点点的被自己汲取到体内,用书中描述的方法去观察自然,能感知到植物花草生命的脉动,人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众生有灵,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

也许岁月变迁,时光荏苒,但道的本质依然如一,季节更替,斗转星移,自然以她自己的法则规律的运行着,而我们人类,不过是自然中沧海之一粟,在岁月的河流里,不断被冲刷洗礼,若是能够领悟自然法则的轨迹,效法她,是不是也能屹立在岁月的长河里,千年不朽?

张志恒思考着这些,作为一个医者,若是顺着自然的规律去医治病患,是不是也能药到病除,效如桴鼓?张志恒只觉得自己有太多需要学习了解的,一旦入了这医门,此生不是迷失,便是超脱,而张志恒,不想迷失。

也许这医路,需要走很久,也许看不清方向,也许会摔倒无数回,但只要心中的火种没有熄灭,路还在,就会一直走下去!

第五章  摸到医道的门框

张志恒的变化,吴爷爷看在眼里,他心想,也许,太素道长的接班人就要找到了。道长他,也许能去做他要做的事了。

看着张志恒满头大汗的脸,吴爷道:“小子,15天到了,柴火倒是砍的不少,不知道书,有没有读进去多少?”

张志恒一见吴爷笑眯眯的脸,便道:“吴爷爷,你都说了我和这山有缘,这书,我也读的甚是投缘”

吴爷一见这小子心有成竹的样子,便道,那就随我来见道长吧!

张志恒高兴的应了,心中既是兴奋又是担忧,不知道太素道长他老人家怎么考验他。

踏着青石阶一路向上,张志恒一路飞奔,老吴看着张志恒勇往直前的劲头,暗叹人老不如少年人咯!

老吴领着张志恒走进这古朴的大殿,只见道长盘膝而坐,闭目养神道:“你,书看的怎么样了”

张志恒忙答道,:“弟子愚钝,只是从头到尾读了一百多遍,其中还有很多不解之处”

太素道长,心中了然,笑道:“读了一百多遍,且不说那不解之处,说说你的收获吧”

“素问一书,讲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和自然,本是一体,道有阴阳,自然有水火,人也有男女。

自然有山川河海,人有骨骼血脉。

自然有春夏秋冬,人有寒热冷暖。

自然有金木水火土,人有肝心脾肺肾。

树木有年轮,河海有水波,星球运行有轨迹,人的手指有螺纹,DNA有螺旋。

这一切的一切,都有着对应的联系,这些轨迹,是太极的图案,象征着循环和生生不息。人本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人也反应了自然的本质。”张志恒侃侃而谈,他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能说出这番话。

太素道长,点点头,略有诧异,短短半月,有如此领悟,也算是可教之才,不禁觉得也许这真的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既然如此,那你觉得,生而为人,该如何去和自然相融合?”太素道长看着张志恒道。

“与自然融合,就是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可以说,我们是独立的个体,也不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存活于天地之间,秉受父母先天精气与自然运气而生,生存又依赖肺呼吸自然界的清气和脾胃吸收水谷之精气。其实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自然相连接,只是我们忽略了,融合,就是要学会和自然保持一致的脉动,无论精神还是肉体,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不过如何去做到,弟子还不知,只是觉得应该要如此做。”张志恒说着便挠了挠头。

这番话让身边的老吴也不禁对张志恒刮目相看,自然,人,道,这些感悟就是他这个年纪也未必能领悟的那么深刻。

太素道长似乎并不意外张志恒能说出这番话,因为他知道,这小子算是摸到了医道,易道的门框。

他看着张志恒百思不得其解的模样,笑道:“你算是不错,至于你的问题,只有你自己慢慢去思考了”说着便扔给张志恒两本书,又是古旧的破烂样子,也不知道放了多少年了。便道:“这两本一本是灵枢,一本是黄庭经,你好好研读,也许你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说着便闭目不再理会。

张志恒如获至宝拿着手中这两本古书。心道,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领悟,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心中的谜团!

第六章    第一次真正的呼吸

“象龟引气至灵根,呼吸庐间入丹田,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自乐何思虚”

张志恒默念黄庭经的内容,盘腿打坐,调整呼吸,独立守神,精神内守,静静体会呼吸,心跳,开始觉得杂念纷扰,下肢酸痛,很快豆大的汗珠低了下来。就在快要放弃的那一刻,忽然心底一个声音想起,告诉自己,不能放弃,自己,要成为太素道长那样的人,怎能轻易放弃,想当初,太素道长也是如此痛苦,但他坚持下来了,一想到这,张志恒心中升起信念,一定要坚持!

再一次调整呼吸,默念经文,渐渐的似乎腿没有那么酸痛了,外面的蝉鸣似乎也没有那么聒噪,静静听着自己的呼吸声,心跳声,吸一口清气,带着山花的清香,从咽喉到膻中到气海,一口,两口,三口,渐渐感觉气海穴变得温热,对,就是这种感觉,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呼吸!

张志恒享受着这种不一样的呼吸,每呼吸一次都让自己的大脑更清醒一些,都让自己的力量更强大。张志恒沉浸其中,一夜未眠,晨光洒在他的脸庞上,睁开眼,一夜未休息,也不见半分疲劳,反倒是双眼较之前更明亮了。

张志恒走到院子里,鸟儿在欢快的歌唱,清晨的露珠在绿叶上跳舞,大树在微风中甩着臂膀,今天的张志恒看到了生命的活力,看到了一切都和自己一样,是有思想,有灵魂的!

沐浴着晨光,张志恒活动筋骨,调整气息,打起了太极,张志恒觉得今天的太极和以往不同,以往打太极只是形体上的活动,而今天,打完一遍太极,张志恒觉得小腹微微发热。丹田处有跳动感,看来练功打坐真是好处多多。

张志恒吃完早饭便开始劳作,以往都要在下午才干完这些农活,而今天不到午时,就轻轻松松完成任务,张志恒心道,这练功可真是神奇,这样一来自己就有更多时间读书学习了。

张志恒换了一套干净的衣服,草草吃了午饭,便开始打坐调息,书上说,练功,午时子时最好,可以事半功倍。按照昨晚的方法运功,张志恒只觉得腹部暖暖的,那种气流的感觉越来越明显,只觉得很饿,对,很饿!可是自己刚刚才吃了午饭怎么又饿了呢?此时肚子咕咕叫,张志恒只觉得头晕眼花,莫不是走火入魔了吧!

也顾不上练功了,赶紧找食物,可是令张志恒无语的是,小屋里空空如也,没有一丁点食物。

怎么办?

张志恒觉得眼前一亮,前几日看到山上有类似野鸡的生物,想到就要做,张志恒二话不说,提起家伙就往外跑,看来,民以食为天在这还真是贴切!

相关文章

  • 医人 医心

    生了个病,住了个院,感慨良多。 发现自己有子宫肌瘤其实已经很多年,医生嘱咐每半年要复查一次,一开始还谨遵医嘱,时间...

  • 医心

    这一骂骂的好!震惊卫生部部长,医学院院长,医院院长!所有人必须要觉醒! 《现在医院几乎都是“饭桶”》 老中医朱鹤亭...

  • 医心

    我们的故事虽然过了那么久~我都以为自己放下了,直到见到你的那一刻,我依旧不知所措,依旧心里像麻绳一样绞在一起,回忆...

  • 医心

    第一章 生命,生,活着,命,命运。活着去谱写命运。 生命的诞生,是两个细胞的结合。两个灵魂的融合。阴阳二气的化育。...

  • 医心

    最近长草的这本书,是之前关注的一位医生推荐的,第一篇写入殓师老夏,想起日本的那部电影《入殓师》,想起阿丁的《无尾狗...

  • 心医

    你也买过那么一件两件还是一衣橱的一辈子不穿的衣鞋。 有的亮丽有的无奇但总有那么几件那么喜欢却不是适合你,你总是看着...

  • 医心

    最后一次和老周通电话是那个星期六的晚上。 晚饭后我问母亲这次老周给开了几天的药。令我吃惊的是母亲说没,没开。虽说老...

  • 医心

    上人生的旅途罢。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 鲁 迅 从前读鲁迅先生...

  • 医心

    实务活化致 力劈三分衷 由哀不得丧 志愿毅然氓

  • 医心

    我是玉兰一瓣 洁白微微地覆上您的手腕 静蓝的跳动有序流淌 我是荷香一盏 芬芳柔柔地绽放在您的胸腔 氧和二氧化碳等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医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gz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