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绪处理框架来处理小时候因为读错字而被嘲笑的经历。
先处理情绪,尽量让自己回到那个当下,我还是个小学生,并且是老师同学眼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站在国旗下,话筒前,光荣地朗读。内心的小我是有些骄傲和自豪存在的,可突然面跳出那个我不认识的字,内心有场小斗争:不认识,停下来,求助老师;认字认半边,赌一把,万一蒙混过关了,就化险为夷了。这么庄严的时刻,我要顾大局,后者的声音占了上风,我害怕老师对我失望,认为我不够好。思考的时间只有数秒,我必须马上做决定,我豁出去了,却豁错了。当哄笑响起的时候,我就像触电了一般,羞愧,惊吓,愤怒,难堪全涌了出来,整个人像被一大团浓雾紧裹着,喘不过来气,我拼命挣扎,就像被人卡住了脖子,无法呼吸,动弹不得。我内心拼命呼救,却没有人搭理我,没有人拯救我,我吓坏了,惊恐地缩在地上,瑟瑟发抖,像是等待手起刀落的绝望。我走过去,一把抱住内在受伤的小孩,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轻抚她的身体,安慰她:“我看见你了,别害怕,我会一直在这里陪着你。你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这不是你的错,每个人都会有不认识的,不知道的东西,这很正常,我会陪着你去面对,和你一起承担,我们把这份羞愧还回去,它在我们的人生中就像尘埃一样渺小,你的想象把它无限扩大,这粒尘埃早就不存在嘲笑你的那些人的记忆中了。”抱过一会儿后,我感觉到内在小孩紧绷的身体在放松,冰冷中有了一点点温度,她充满信任地看着我,眼睛里饱含泪水,哭吧,把恐惧和愤怒都宣泄出来,我看见她哭得那么肆无忌惮,那么尽情,哭过之后,她慢慢平静下来,灿烂地笑着和我挥手告别。
再处理信念,读错了字是不可饶恕的罪过吗?不是。人不知者不罪。何况动机是好的,想要完满国旗下的朗读。同学们哄笑是在笑我这个人,评论我这个人,还是就事论事,笑这个字儿的发音。都是瞬间发生的事儿,没有谁思考过了才来取笑我,更可能的应该是笑发音这件事。做错了没关系,接纳自己,人生中会不断犯错,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在犯错中修炼自己,成长自己,而不是一味陷入犯错的情绪中。老师的评判只能说明他是个追求完美的人,缺乏看见学生,鼓励学生的眼光和格局,我们不能要求别人读懂自己,理解自己,我们往往也很难读懂自己,理解自己,感受不会骗人,可是感受是自己的,老师一定有不一样的感受,不然他不会在我受惊吓的时候去补一刀。我只是听到记住了这个老师的话,或许还有另外的老师说这算什么事?哈哈。
网友评论